9時43分發射
一說到北鬥
大家很容易想到一句歌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
而我們今天想說的是
北鬥在手 路更好走
因為北鬥
不光方便大家找路
小到手機定位
大到萬物互聯
也都用得上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有了GPS嗎?為啥還要發展北鬥?這有點像是靈魂拷問,但其實道理很簡單,能夠找著北、能夠自主找到方向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這樣就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關鍵時刻,也不會被人蒙上眼。當然,北鬥要發揮更大效用,還得靠大家多用起來。專家說,現在很多地方實際上已經用上了北鬥,只是大家還不夠了解。所以,北鬥夠硬核,品牌推廣露出也別手抖。北鬥來了,總之一句話,北鬥在手,路更好走!最後,祝願最後一發順利成功。
星空
大自然賜給我們
每個人的禮物
歷經風雨 踏過荊棘
中華民族
始終不缺仰望星空的人
一直以來
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
美國的GPS基本形成
「獨霸天下」的格局
世界航天大國
都逐漸意識到
發展自主衛星導航系統
不僅是航天實力的
重要組成部分
更是國家戰略的
重要一環
35年前
中國
有一批仰望星辰的科學家
決心啟動研製
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並以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中
寓意光明和方位的星座
——「北鬥」命名
1985年
著名電子學專家陳芳允院士
介紹了利用地球同步衛星
進行定位和通信的設想
解決快速定位與通信問題
這一理論後來被歸納
為「雙星定位」
成為日後北鬥計劃的
奠基理論
1994年
北鬥正式立項
並提出了「三步走」
戰略目標
第一步
2003年建成
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
(北鬥一號)
使中國成為世界上
第三個擁有
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鬥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新華社記者李剛攝(數碼傳真照片)第二步
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二號)
2012年左右
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
服務能力
第三步
2020年左右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2017年11月5日
北鬥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
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
標誌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全球組網的開始
2018年12月27日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宣告建成
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今年3月9日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這也是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
第二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
被科研人員愛稱為「吉星」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新華社發(郭文彬攝)
今年4月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
全球組網衛星
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航天發射場
已進入臨射倒計時
目前
執行任務的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
已完成加注前的全部測試工作
功能 性能滿足任務要求
常規推進劑加注已順利完成
9時43分發射
無論風雲變幻
哪怕鬥轉星移
北鬥
永遠指引我們前進方向
就像它在穹宇中
指向北極星的方向
永恆不變
我們共同期待
圓夢的那一刻
驕傲地指向天際
大聲說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
北鬥星辰」
審核 | 馮贊 責編 | 武智勇
編輯 | 洱海·5先森 一恆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