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武漢日前完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千萬人」量級核酸「普查」,相關結果備受關注。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6月8日發布,對該市5月14日至6月1日集中核酸檢測排查發現的300名無症狀感染者提取的其痰液和咽拭子樣本,經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病毒分離培養,300人份樣本均未培養出「活病毒」。
目前正在武漢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6月9日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對這一結果「不感到意外」,「這意味武漢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絕大部份都已處於感染的恢復期,已經不具備感染性了。」
6月2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新聞發布會通報,從5月14日0時至6月1日24時,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9899828人,沒有發現確診病例,檢出無症狀感染者300名、檢出率為0.303/萬。
馮子健介紹,根據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排毒規律初步推斷,武漢核酸「普查」中發現的大多數無症狀感染者「不是新近感染,或者不是新發感染。」 「不管多麼好的檢測試劑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性。」他透露,武漢對上述300名無症狀感染者「都採了兩份血」,計劃在未來「送國家實驗室,做中和抗體檢測。」
馮子健認為,新冠肺炎是新發傳染病,在武漢疫情拖尾階段,做如此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對認識這個疾病有很大的意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圖片來源:中國網
以下是封面新聞記者和馮子健的對話:
無症狀感染者基本不具備傳染性 計劃進行中和抗體檢測
封面新聞:武漢市衛健委6月8 日通報,集中核酸檢測排查發現的300名無症狀感染者提取其痰液和咽拭子樣本,300人份樣本均未培養出「活病毒」。應如何理解這個結果?
馮子健: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有症狀的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在感染之後,排毒的時間是7、8天至10天以內,此後體內活病毒的量會大大衰減。
少數感染者咽拭子標本會持續很長時間的核酸檢測陽性,但並不意味著排出的是活的病毒。可能檢測到的只是病毒核酸的殘片,不是完整的病毒顆粒,沒有病毒活性了。這個結果意味武漢集中核酸檢測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絕大部份都是處於感染的恢復期,已經基本不具備傳染性了。
封面新聞:存在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可能性嗎?
馮子健:武漢在十幾天的時間檢測了將近1000萬人。不管多麼好的檢測試劑,其準確性(如特異性)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當人群中真正的感染者人數非常稀少,檢測的「分母」特別大時,
我們推測可能這裡面(300例無症狀感染者)有相當比例是假陽性,這可能也是培養不出來「活病毒」的一個重要原因。
武漢為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每一例都採集了兩份血液樣本:一份做了IgG和IgM抗體檢測,等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全部完成14天隔離觀察後,再採集一份血液樣本,這兩份血液樣本一併送到國家實驗室做中和抗體檢測。
封面新聞:為什麼還要做中和抗體檢測?這個檢測大約需要多久?
馮子健:因為中和抗體檢測是目前抗體檢測的「金標準」,準確性高。
簡單來說,比如無症狀感染者第一份血液樣本陰性,第二份血液樣本陽性了,那就意味著可能是新近感染,如果兩份都是陰性,可能核酸陽性就是假陽性。
初步計劃是送到北京,因為中和抗體實驗在方法上要複雜的多,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武漢核酸「普查」對認識新冠病毒有重要意義
封面新聞:根據湖北省的通報,從5月14日0時至6月1日24時,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近千萬人,沒有發現確診病例。檢測結果說明了什麼?這樣大規模的集中核酸檢測有什麼意義?
馮子健:從4月份以來持續開展的人群核酸檢測和疾病監測結果看,當前武漢疫情傳播已經或接近阻斷。
新冠肺炎是新發疾病,獲得病毒或者感染者的新信息,都會豐富我們對它認識。在武漢疫情在拖尾階段做的核酸集中檢測,對我們認識這個疾病還是有很大的意義。
因為武漢前期疫情比較重,病毒播散廣,疫情的拖尾時間也比較長,病毒感染特徵的多樣性表現的更加充分。這次集中核酸檢測樣本如此巨大,就可以見到一些比較罕見現象,比如說,核酸陽性持續比較長,也就是所謂的「常陽」。
另一方面,作為全國疫情最重、管控時間最長的地區,重振武漢社會經濟活力更為緊迫。開展全員集中核酸篩查,極大消除了感染者向外地輸出的風險,有利於增強社會信心和信任、促進武漢地區居民生產生活秩序儘早全面恢復。
封面新聞:有人提出擔憂,核酸檢測只能保證半個月的有效期,半個月後可能出現第二代感染者?您怎麼看?
馮子健:核酸檢測結果確實只是受檢者當前的病毒感染或病毒殘體(核酸)的攜帶狀態。但從近期(4月8日以來)檢出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結果看,檢出的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續發感染極少(僅為0.08%),這次全員集中檢測檢出的300名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中迄今還未發現一例續發感染。
此外,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的人數(檢出率)持續下降,武漢新冠病毒疫情拖尾階段存在的無症狀感染者並未導致病毒傳播的「放大」,外地在離漢人員中檢出的無症狀感染者也未發現其造成了新的傳播。這些證據和現象都表明,武漢近期存在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很低,導致進一步傳播的風險極小。
封面新聞:從目前武漢集中核酸檢測結果看,需要對常態化的防控措施進行調整嗎?
馮子健:對處在疫情拖尾時期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在防控上,特別是在阻斷傳播上的意義,我們需要再做一些思考。此外,對在各類人群(如復工復學人群等)開展核酸篩查監測的策略,也需要做更多技術上的分析和研究。
封面新聞:世界衛生組織6月8日表示,過去10天中有9天各國向該組織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總數超過10萬例,6月7日甚至超過了13.6萬例,為疫情暴發以來最高。全球新冠疫情正在惡化。您同意這一判斷嗎?
馮子健:我同意這個判斷。目前全球疫情還在流行的早期階段,疫情還在發展。
我認為,如果疫情進入到一些人口大國,尤其是衛生醫療服務體系比較薄弱的國家,造成的危害和破壞性會更大,衝擊可能會更嚴重。
對我們國家來說,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輸入壓力都會一直存在。隨著全球流行強度加大,國內輸入壓力也會加大。在全球大流行的大的背景之下,持續保持防輸入措施,可以說挑戰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