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空空飛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並不是固定的,甚至差別很大;大體上,射程越大,發動機工作時間越長。目前空空飛彈主要分為近距格鬥飛彈、中距空空飛彈,以及新型的遠程空空飛彈。格鬥彈射程從最早的幾公裡到現在的30來公裡,發動機工作時間也由3秒左右增加到了6-8秒。中遠程空空飛彈射程從早期的60來公裡增加到了現在的150-200公裡,甚至更多,發動機工作時間也從10來秒增加到了20-30秒,甚至更多。
AIM-120空空飛彈但即使是這樣的工作時間,按照空空飛彈一般的2.5-4馬赫的飛行速度,其動力射程與最大射程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所以,空空飛彈在發動機停止工作後,是以慣性在繼續飛行的。由於飛彈本身擁有多個氣動舵面,所以,即使是維持慣性飛行,氣動舵面依然可以發揮作用,從而攻擊目標。但是,當飛彈飛行能量越來越低,其攻擊能力也是越來越差的。
並且,需要知道的是,所謂的空空飛彈的射程,其實是有很多限制的。一般來說,空空飛彈的最大射程,是指在高空(空氣阻力小)情況下,面對以0.8-1.2馬赫左右「迎頭飛行」的敵機,飛彈能夠進行攻擊的最大距離。一定要注意這個用詞,那就是「迎頭飛行」,所以這飛彈的飛行過程,要加上自己載機平臺初速度的影響,敵機持續飛行的影響,所以水分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敵機不是迎頭飛機,而是逃離呢?那射程就要大大降低了,甚至降低一半以上。同時,這個射程跟目標的機動情況關係也比較大。如果對方是近乎直線飛行的低機動目標,比如轟炸機、加油機之類的,那麼其有效射程就會大一些;如果是戰機類的高機動目標,那麼有效射程也會大大降低,甚至會降低一半以上。
飛彈發射時機很重要所以,空空飛彈的射程又分為最大射程、有效射程、動力射程等。動力射程基本指的就是發動機工作時間的射程了,像R-77、AIM-120C之類的空空飛彈,其動力射程也就20-30公裡。建立在動力射程之上的,就是「不可逃逸區」這個概念了。所謂不可逃逸區,是指飛彈在這個區域內能量很充足,戰機幾乎不可擺脫。一般來說,R-77、AIM-120C之類的這個區域範圍在25-40公裡。所以,你會發現,以前真正戰爭時,中距空空飛彈的實際發射距離通常在30多公裡,這是為了讓飛彈有足夠的攻擊效果。但即使這樣,考慮到敵機機動、電子幹擾等手段,實際命中率也比較難說。
殲16所掛的這個未公開型號的PL-XX飛彈射程很大目前新型的中遠程飛彈,比如我國的PL-15,美國的AIM-120D,歐洲的「流星」空空飛彈,採用了雙脈衝發動機技術、衝壓發動機技術等新技術。雙脈衝發動機技術通過分室裝藥、多次點火等手段,使發動機能夠多次工作,以提高飛彈中後期的機動性,並提高攻擊能力;而衝壓發動機技術由於可以使用空氣裡的氧氣,所以可以提高同等裝藥下的射程。它們的最大射程增加到150公裡範圍,甚至是180公裡左右,其動力射程、不可逃逸區也會明顯加大。
作者:林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