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張紙、一瓶水、一撮鹽,解讀生活世界的實質|2021年1月刊

2021-01-08 騰訊網

好像是不約而同一樣,本期雜誌中的不少篇目都把某類物產當成報導的出發點或主題。比如專題報導《鹽城:在鹹的江河湖海間》一開篇 ,我們的報導者就闡發了江蘇名城鹽城的地域文化與海鹽之間的關聯。非但鹽城的地名源自製鹽產業,即便是今天,吊燒鵝、東臺魚湯麵等鹽城美食中也還是少不了當地海鹽的助陣。「鹹」 和「鮮」是鹽城生活世界裡的關鍵詞。用作者喻添舊先生的話講,在鹽城,鹽從一種日常調味品升華到了文化的高度。

除海鹽之外,鐵觀音茶、斐濟水和馬德拉葡萄酒也在《尋訪茶鄉安溪的清香雅韻》《漂流瓶映出的圖景:46 天環太平洋之旅》《海岸和島嶼之間的歡愉與惆悵》等文章中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而另外的兩篇報導更是直接以新疆桑皮紙和北京的二鍋頭酒博物館為主題。對各地特產感興趣的讀者朋友想必能從本期雜誌的介紹中收穫不少新知和談資。

「言之有物」是中國古來推崇的品行。儒家君子說話,講究的是具體確切、有實質內容。我們近來覺得,這個原則也能擴展到旅行方面。不少高明的旅行者講起自己的行程經歷總是親切而紮實,總有某個事物、某種興趣貫穿著他們的整體行程,在所有紛繁雜亂的體驗中充當著「凝結核」。有了這樣一個觸手可及、實實在在的導向和指引,旅行就好像有了主心骨;表面上東看一下、西嘗一口的經歷自然而然地沿著一條軸線匯聚起來, 升華成了指向特定事物與旅行真理的探索歷程。

從這個角度分析,大家也不難看出網絡上不少遊記的弊病:作者們去的地方不可謂不多,觀看打卡、拍照留念不可謂不勤;可是由於缺少實際事物與核心趣味的指引,這類遊記讀起來往往像是散黃兒的雞蛋、跑氣兒的啤酒,我們只能看到作者散亂的行程記錄與低回自憐的意態,卻完全無法從中收穫任何有深度的認知,更沒法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近來廣受網友嘲笑的「凡爾賽式」炫富文體,其根本問題大概就是古人講的「言之無物」。正因為缺乏實際事物層面上的深度指向,「凡爾賽作者們」 才會被物慾所困,把遊記變成了攀比與自戀的重災區。

不妨說,物是文化世界的入口。哪怕不起眼如一張紙、一瓶水、一撮鹽 ,高明的旅行者也能透過它們解讀出某城某地生活世界的實質。像這樣把一事一物讀透、講透,是高水平旅行報導的美德與責任;報導者的行程與筆觸越是深入事物核心,就越是能從中贏得旅行的真理。《中國國家旅遊》雜誌自本期起增設了《中華名物》等新欄目,主旨正是為了倡導這種「行之有物」的旅行態度。

《中國國家旅遊》新媒體矩陣

相關焦點

  • 透過一張紙、一瓶水、一撮鹽,解讀生活世界的實質
    非但鹽城的地名源自製鹽產業,即便是今天,吊燒鵝、東臺魚湯麵等鹽城美食中也還是少不了當地海鹽的助陣。「鹹」 和「鮮」是鹽城生活世界裡的關鍵詞。用作者喻添舊先生的話講,在鹽城,鹽從一種日常調味品升華到了文化的高度。
  • 一瓶水1.5元,近期一斤小麥價格只有1.08元,同樣都是500克?
    一瓶水1.5元,近期一斤小麥價格只有1.08元,同樣都是500克,你們怎麼看? 近幾年來,小麥收購價格連續下調,調到與生活現實相比,太離譜的地步了,如小麥收購價每斤1.08元,而一瓶水
  • 透明膠帶紙的妙用,加上一張紙,就變透明標籤貼紙,太好了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有時候分不清鹽和糖。導致我們在做飯的時候出現很大的笑話。今天我就來教給個大家一個區分糖和鹽的小妙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張a4紙。在上面寫上糖和鹽兩個字。之後用一個大一點的膠帶。
  • 五年級作文:我是一張紙
    我是一張紙,一張普普通通卻又不平凡的紙。說起我的身世,我要感謝蔡倫,他在公元105年製造出了我的祖先「蔡侯紙」。那時蔡倫是用一些破衣服、麻頭、漁網等廢棄物製造出我來的。先把這些舊物洗滌乾淨,再用蒸鍋蒸煮,然後搗製成漿,取膜去水,最後晾乾紙就做成了。
  • 2021年——長白山的生命之水和馬小秋的水世界
    在我收到的禮物中,有一個中等大小的紙箱子,特別沉。「2020年全球疫情必須給我們所有人一個教訓。我們必須照顧好我們生活的地球,否則大自然母親不得不反擊!」馬克在他給我的新年問候裡說。他也用微信。2021年的研究發展仍然是這三個方向:癌症、瘧疾和NutraNanoSpheres (納米微粒技術滲透人體基因細胞壁)。「由於納米微粒小於和輕於我們人體的細胞,超級純淨水的礦物質、氧氣、抗癌藥物可以直接到達細胞,進行幹擾。」我的頭炸了。送禮就送腦白金——這不是貨真價實的腦白金嗎!融入長白山的純淨水,融入長白山的超級人參,這不是2021年中國新年爆款?!
  • 【導學案】第十一章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
    (1)生活中的鹽通常指食鹽,其主要成分是______,而化學中的鹽是指一類由_______和______的組成的化合物。(2)食鹽是鹽類,但鹽類不僅指食鹽。有的鹽是有毒的。如工業用鹽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有毒,不可烹調食物。(3)很多鹽都有俗名,如:碳酸鈉俗稱_______;碳酸氫鈉俗稱________;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 一張紙真的沒法對摺超過7次嗎?
    來源 | 《萬物》等編輯 | Mirror一張紙真的沒法對摺超過7次嗎? 圖源:pixabay隨便拿起身邊的一張紙,試著對摺,再對摺,你最後能折幾次?相信大家折6次就差不多了,或許勉強能到7次。這也是網上廣為流傳的說法——一張紙最多只能折7次。
  • 吃肯德基時,為何餐盤上總墊一張紙,服務員:很多人「不懂裝懂」
    2021-01-14 08:00:40 來源: 刀塔大師風咒 舉報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複分解反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複分解反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複分解反應   1.複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理解:   對複分解反應的理解與應用是學習酸鹼鹽這個難點的一把金鑰匙,首先請同學們一定要理解複分解發生的條件為什麼是有氣體產生或水生成或沉澱產生。例如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有機物的製造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有機物的製造,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解讀綠葉光下製造澱粉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澱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製造的,而不可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的。
  • 2021年初中生物知識點之有機物的製造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生物知識點之有機物的製造,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解讀綠葉光下製造澱粉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澱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製造的,而不可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的。
  • 在這裡,讀懂世界科學 | 2021年《環球科學》全年徵訂中
    《環球科學》2021年徵訂進行中原價360元的《環球科學》全年雜誌,現在下單只需276元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常見鹽與鹼的溶解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常見鹽與鹼的溶解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常見鹽與鹼的溶解性:(如果不讀出括號中的字,是不是一個較好記憶的順口溜)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 可樂罐上有個「小機關」,無需拉環,只需一張紙,蓋子輕鬆就打開
    可樂罐上有個「小機關」,無需拉環,只需一張紙,蓋子輕鬆就打開我們市面上的飲料種類非常的多,有著各種不同的品牌,而且還有著各種不同的口味,對於很多的年輕人和小孩子來說,就是非常的喜歡喝飲料,因為各種不同的口味比較適合大家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酸、鹼、鹽的組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酸、鹼、鹽的組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酸、鹼、鹽的組成   酸是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鹽酸(HCl)、硝酸(HNO3)   鹼是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氨水(NH3·H2O)   鹽是由金屬元素元素(或銨根)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鈉、碳酸鈉   酸、鹼、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原因
  • 青島出現頭像狗的動物,長了一張網紅臉,毛茸茸尾巴後有一撮白毛
    遊客在嶗山遊玩時發現這種動物,長了一張網紅臉,渾身黑色毛髮,間雜著白毛,粗長的尾巴後有一撮白毛。它們有的腿受傷,有的耳朵受傷,也許是被放生到野外。後來經過動物學家辨認,這種動物原來是銀黑狐。銀黑狐是赤狐的一種基因突變種,起源於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經過100多年的人工飼養馴化,適合人工養殖。
  • 山東公務員考試時間2021年
    1、太陽能  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陽的熱輻射能(參見熱能傳播的三種方式:輻射),主要表現就是常說的太陽光線。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  自地球上生命誕生以來,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輻射能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乾物件,並作為製作食物的方法,如製鹽和曬鹹魚等。
  • 解讀「學習的實質」
    「學習的實質」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之一,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單多判辨),考查內容較細,考生要深刻理解其概念和內涵。一、學習的實質學習是個體在特定的情境下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改變。
  • [動手做]把一張紙對摺
    實驗條件及材料 ● 一張A4紙 ● 一卷便宜的衛生紙(越薄越好)活動步驟 (1)在你開始本次實驗活動之前,請先試著回答這個問題:你認為你可以將一張紙對摺多少次? (2)將準備好的A4紙對摺。活動概述 當你把紙對摺時會發生兩件事,它們都意味著當你摺疊的次數越多,再次摺疊就越困難。 每當你把1張紙對摺1次,它的面積就變成了一半。如果你一開始用的是1張A4紙,經過四五次摺疊後,它就會變得很小了。如果你能夠把它對摺9次,那麼它的面積大概只有1平方釐米!
  • 牛年有牛「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21年1月刊徵文開始啦!
    徵稿須知本期徵稿主題:牛年有牛「器」徵集對象:青少年學生(投稿請註明姓名、學校、年齡、聯繫電話等信息)徵稿郵箱:zl@cast.org.cn截稿日期:2020年12月04日你的稿件有機會刊登在《知識就是力量》2021年1月刊並免費獲得最新雜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