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鄭日青先生見面是在北京友誼飯店的晚宴上,彼此留下電話微信後竟像老朋友一樣相聊甚歡。因受託崇陽一中80華誕的《崇陽一中部分校友風採錄》要求,記者又多次微信聯繫鄭日青先生提供簡歷。而他回覆說一直誠惶誠恐不敢提筆,因為母校有許多優秀的學子,他們不僅在母校期間成績優秀,而且離開母校後在各自領域貢獻突出,而他根本算不上,更談不上風採。接連幾次收到記者微信後,他終於鼓足了勇氣逐漸聊開了——
1965年7月1日,鄭日青出生在崇陽縣天城鎮河田村白雲潭鄭家,1982年就讀崇陽一中,1987年畢業。他說在母校五年,甜酸苦辣,刻骨銘心,雖然並非美好記憶,但對母校和恩師始終感恩在心。
他曾經有四個小圈子同窗,兩個上了武漢大學,一個上了華中師範大學,而他選擇了留級;後來的五個人小圈子同窗,目前有兩個是縣常委,一個是縣公安局局長,還有一個是省紀委辦公廳主任,他出國留學回國後成為了一名律師。他們非常優秀,為國家為社會挑重擔,成為國之棟梁,是崇陽一中的驕傲,他為此感到自豪。
每每想起母校、想起恩師,鄭日青自然要沉思良久,在沉思中感恩母校,在感恩中閃現在母校的青春歲月:忘不了常常晚自習期間站在烈士山上、站在母校的後山坡上練習武術遠望教室燈光通明寧靜的母校校園;忘不了晚自習期間與同窗兩人躲在當時學校食堂後面燒鍋爐拉煤用的手扶拖拉機裡用酒精爐子煮從某餐館拿來的新鮮鰱魚吃的時光;忘不了三個同窗一起將某餐館的一列豬心肺拿到縣車站邊上的小攤加工煮了吃的夜晚;忘不了人坐在教室而心卻飛到了窗外的那種心不在焉的感覺;忘不了潮溼的地下室寢室和沒有食慾的飯菜;忘不了為反對學校包夥食制度與同桌晚自習期間寫大字報、深夜將大字報張貼滿食堂兼禮堂的牆面引起一時轟動而母校沒有進一步調查追究的場景;忘不了杜萬育老師曾經溫和地對他說:「你是懂事的孩子。」而他感到慚愧的心情……是母校和恩師的寬容大度成就了他的今天,他忘不了劉志明老師、盧志鵬老師、汪一平老師、杜萬育老師等許多恩師慈祥的目光和站在講臺上的身影,是常常閃現在眼前的恩師的音容笑貌照亮了他後來的人生。在此,向母校鞠躬!向恩師鞠躬!
鄭日青真正想沉下心來渴望讀書,是在1989年鹹寧財校畢業分配到崇陽縣審計局工作之後。和很多人一樣,走上社會後就懷念在學校的寶貴時光,對過去的時光和經歷在心裡有許多的「如果」和「假設」,不滿意眼前的工作和生活,心裡總是反覆對自己說不能就這樣生活一輩子,而繼續讀書,走出去,去看外面的世界,凡此想法日益強烈。當時他去拜訪過在鹹寧黨校任教的盧志鵬老師,他說他要讀書,盧老師建議他參加自學考試。
於是,他就買了教材,著手自學考試。正在在努力自學考試準備過程中,哥哥鄭日恆建議他自費留學,並為他提供自費去日本留學的機會,他開始自學日語。
1992年6月赴日本留學,先後經歷了日本語學校一年、日本大分國際計算機專科學校兩年、日本文理大學本科四年和日本北九州大學研究生兩年的學習,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在日本工作兩年多。
經過國外的留學工作生活,鄭日青產生了一種之前在國內從未有過的愛國心,他更加愛祖國;他倍感知識重要,渴望祖國更加尊師重教,希望每個人發自內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敬佩能者,而不是嫉妒;渴望祖國更加強大。
2003年8月,鄭日青回國,進入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至2019年12月在該所工作十六年,在外商投資法務、智慧財產權法務、公司商事法務、訴訟仲裁法務方面有較大業績。目前在北京嘉潤律師事務所工作。
最後,鄭日青衷心祝願母校枝繁葉茂!祝願母校學子在各自的能力範圍內為母校爭光,為祖國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