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在常開幕

2020-12-05 常州人民政府網

  10月28日上午,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暨空間大數據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峰論壇在常州高新區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等國內外專家和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出席開幕式。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孫家棟為本次會議題詞寄語:空間信息,創新應用,立足常州,放眼全球。

  齊家濱代表市委市政府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在致辭中說,常州工業基礎紮實,產業門類齊全,垂直整合能力一流,發力空天信息產業有著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常州積極順應發展大勢,搶抓新基建機遇,在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領域,實施了一批優質項目,織就了優勢明顯的交通、能源、信息「三張網」,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去年,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將具備唯一性、稀缺性、高附加值的空間信息應用項目落戶常州,一年來,項目快速建設、高效運營,已在常州市的新孟河疏浚等重點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齊家濱表示,下一步,常州市將深入挖掘空天信息這一「數據金礦」,強化產業交互,推動融合發展,更好賦能實體經濟。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服務好項目發展,真正做到「懂得、捨得、等得」,聚焦平臺經濟擴大「朋友圈」、培育「生態鏈」,加緊謀劃、紮實推進,加快壯大空天信息產業集群,讓人才集聚在常州、資源集聚在常州、數據集聚在常州、成果轉化在常州,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常州市的又一張靚麗名片,引領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吳一戎在致辭中說,當前中國在軌遙感衛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性能迅速逼近甚至部分超越世界先進水平,地球觀測應用正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初步實現天地一體化發展。地球觀測形成的空間大數據作為第三類戰略資源的開發深度和規模日新月異,正加速釋放極高經濟社會價值,形成數據石油中的「富礦」。希望通過研討會,能促進亞大地區地球觀測應用技術互融、設施互聯、資源互補、服務互通,提升通過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應對全球性和區域性重大共性問題能力,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同時,常州也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推動空天信息產業更快發展。

  本次大會受地球觀測組織(GEO)中國秘書處委託,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常州市人民政府主辦。GEO是國際地球觀測領域規模最大、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政府間合作組織,中國是GEO創始國之一,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AOGEO是全球四大區域性GEO,由我國與日澳韓聯合牽頭。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尼泊爾、法國等國家代表通過線上參會並參與網上交流互動。

  江蘇天會空間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開幕式上揭牌成立,並發布天匯搜索、天匯地球、天匯應用等三項空間信息綜合應用系列產品。
  同時,系列空間信息科教、科技和產業項目在常籤約落地,其中包括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合作科教項目15項,及新基建融合、智慧水務、智慧城市、保險風控管理等產業化項目12項。
  會議期間還將發布《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常州宣言》。
  開幕式前,齊家濱一行還赴江蘇天匯空間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詳細了解項目籌備發展情況。今年初,天匯空間初步實現實體化運行,將建立跨部門、跨地區和跨行業的空間數據交換平臺服務體系,建設空間數據公益性服務支撐環境,形成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多、品質可靠、更新最及時的標準化空間數據共享交換服務能力。截至本月,公司共完成投資2.1億元,形成70人創新團隊,建設完成空間信息應用體驗中心,具備200PB存儲能力,在本地匯聚衛星遙感數據超6.6PB,完成農業遙感、自然資源遙感、生態環境遙感等成熟應用技術和示範系統的遷移。下一步,常州市將在高鐵新城著力打造空間信息產業基地,聚集人才、資金和產業鏈核心要素,加速釋放空間信息的社會經濟價值,服務數字經濟發展。
  市領導周斌、方國強、楊芬出席開幕式並參加調研活動。

相關焦點

  • 省級學會 | 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在...
    省級學會 | 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在常州高新區開幕 2020-11-05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舉行
    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舉行 2020-11-04 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GEO)中國秘書處委託,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在常州國家高新區舉辦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
  • 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開幕
    2020年10月28日至10月31日,受地球觀測組織(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GEO)中國秘書處委託,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常州市在常州國家高新區舉辦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
  • 【經濟日報】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召開
    【經濟日報】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召開 2020-10-30 經濟日報 沈慧 (GEO)中國秘書處委託,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在常州國家高新區舉辦了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百餘名代表,及國內線下20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並參與網上交流互動。。
  • 中國在軌遙感衛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在常州國家高新區舉辦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尼泊爾、比利時等16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的百餘名代表通過線上參會並參與網上交流互動。 GEO是國際地球觀測領域規模最大、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政府間合作組織。中國是GEO創始國之一,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AOGEO是全球四大區域性GEO,由我國與日澳韓聯合牽頭。 當前,數字經濟給地球觀測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 吳一戎院士:地球觀測應當服務全人類可持續發展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28日指出,地球觀測應當服務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環境脆弱國家參與地球觀測組織(GEO)、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航天也需要通過在國際關注的重大議題中發揮作用,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
  • 第八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俄召開
    於新文出席第八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虞俊 攝影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虞俊報導 10月18日,第八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市開幕。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出席會議。  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機制由中國氣象局於2009年發起,是區域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的主要交流機制,參與機構和組織包括中國氣象局,日本氣象廳,韓國氣象廳,澳大利亞氣象局,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印度氣象局,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以及世界氣象組織(WMO)、地球觀測組織(GEO)、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
  • 第二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11月4日至7日,第二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The 2nd Asia-Oceania Space Weather Alliance吳季在講話中強調,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的召開,有利於促進地區空間天氣數據的交換,推動地區空間天氣研究、應用及業務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於加強地區間空間天氣信息和教育的共享與推廣;Iguchi先生在開幕辭中講述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的發展歷程
  • 發展地球觀測技術 要避免鎖定效應
    當前,數字經濟給地球觀測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該如何加大地球觀測應用合作,協同應對區域共性問題?10月28日,在江蘇省常州市召開的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說:「地球觀測應當服務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環境脆弱國家參與地球觀測組織(GEO)、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亞大地區,不同國家和地區地球觀測能力差異巨大,地球觀測應用的需求各異且十分迫切。
  • 吳一戎院士:地球觀測應為全人類可持續發展服務
    10月28日,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在江蘇常州召開。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尼泊爾、比利時等16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的百餘名代表,及國內線下20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並參與網上交流互動。
  • 吳一戎院士:地球觀測應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服務
    作者 |丁佳10月28日,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AOGEO)國際研討會在江蘇常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地球觀測應服務於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環境脆弱國家參與地球觀測組織(GEO)、AOGEO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航天也需要通過在國際關注的重大議題中發揮作用,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
  • 國際籃聯合併亞洲大洋洲賽區 亞洲諸強難敵澳洲
    本報訊 國際籃聯(FIBA)亞洲賽區和大洋洲賽區合併的消息日前得到證實。上周末FIBA中央委員會於吉隆坡召開了一次會議,確定2017年後,籃球世界盃和奧運會的預選賽將把亞洲和大洋洲合併為一個賽區。這樣,中國男籃「入奧」將受到更猛烈的挑戰。
  • 2014年大氣輻射和亞洲雷射雷達觀測網國際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9月10至12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與光學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大氣輻射和亞洲雷射雷達觀測網2014年國際研討會在合肥召開。本次研討會是2014年大氣輻射網(SKYNET)和第9屆亞洲雷射雷達觀測網(Asian lidar Network)聯席研討會,會議旨在通過地基網絡化大氣觀測,結合主被動多種遙感手段,對大氣氣溶膠-雲-輻射及其相互作用這一熱點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為區域及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尋求預防和治理對策。
  • 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CMC研討會在津隆重舉行
    天津2012年9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2年9月20-21日,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辦, 凱萊英醫藥集團承辦,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天津市醫藥國際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天津分行協辦的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CMC研討會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喜來登酒店隆重舉行
  • 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雙邊會召開-中國氣象局政府...
    圖為於新文出席第九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徐相華攝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徐相華 劉淑喬報導 第九屆亞洲大洋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和中國-印尼氣象和氣候領域合作聯合工作組第二次會議於10月8日至1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率團出席會議。
  • 徵文通知 | 第三屆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徵文通知
    空間地球科學是利用空間觀測手段,研究地球系統及其各子系統間相互作用與過程、以及如何發展演化的一門綜合交叉學科。空間地球科學作為空間科學中的一個前沿交叉學科,近年來在國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突破,並在支持國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為促進空間地球科學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和應用研究領域學術交流,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於2018年發起了「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並分別於2018年11月在三亞和2019年10月在廈門成功召開了前兩屆會議。
  • 生命和疾病的導航圖,正在逐步繪製,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
    ……今天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表型是生命體的生物特徵。儘管「人類表型組計劃」的概念由美國科學家最先提出,但我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對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進行了布局,並實質性推動相關研究開展。24日下午,在國際研討會正式開始之前,「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共同發起人金力向全球科學家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尤其是上海和復旦大學在人類表型組領域所作的工作。
  • 第三屆重磁電方法及應用國際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第三屆重磁電方法及應用國際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2019-05-2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