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廣州市政府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鍾南山出席,介紹所在廣州醫科大學及附屬醫院疫情防控情況。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直播截圖
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我們團隊在傳統模型基礎上加上影響因素,國家強力幹預和春節後的回程高峰消除後,預測高峰應該在2月中接近2月底。到了2月15日,數字果然下來了。我們更接近國外權威的預測值。我們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
鍾南山表示,在武漢大量的疑似病人,迫在眉睫的是診斷。在美國大量的流感病人也出現了死亡,我們加速了研發和臨床驗證。如何在短時間鑑別新冠病毒和流感,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個是要考慮怎樣更好確診,除了核酸檢測以外,還給他做IgM抗體,對疑似病人進行IgM是很好的輔助手段。
鍾南山說,一般病毒感染規律是一樣的,只要身體出現抗體,一般這些病人不會再感染。不要說一發現有些殘餘就認為再感染,身體已經產生足夠量的抗體,一般就不會感染的,這是規律。至於腸道糞便中還有殘餘,是否會傳給別人,還需要觀察。
鍾南山表示,這次暴露的短板,我們CDC(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只是個技術部門,CDC的特殊地位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鍾南山院士介紹,大家對以前SARS印象很深,後來也做了不少研究,但覺得這是個偶然事件,之後很多研究部門就不搞了,「我們對MERS也做了研究,而且是國際上第一次分離製作出MERS的模型,一直在搞,所以有些準備。但是大多數真正對突發性的傳染病重視度不夠,所以沒有進行持續的科學研究,這次新發的疾病,我的感覺是在治療上束手無策,只能根據很多原理,用現有的藥來治療,在十幾天二十天這麼短的時間裡,能夠研發新藥根本是不可能的,這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這也體現出我們預防和防控體系的問題。」
鍾南山表示,我們這個世紀已經有三次冠狀病毒感染,所以凡是發現冠狀病毒感染,凡是一看有聚集性,馬上要非常嚴格處理。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麼來的,目前還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們也不知道,中間宿主應該不只有穿山甲一種。
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鍾南山表示:1月20日我們提出「人傳人「,對控制疫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雖然武漢的病情嚴重,外地傳染非常快,但在中國,只有在武漢出現了大規模暴發,在其他城市並未大規模暴發。
他說,我們判斷R0值是在2到3之間(即一人可傳染2-3人)。重症病人傳染性更高,輕症更低一些,但是傳染非常快。我們希望武漢本身一定要控制,同時要解決全國的疫情防控。有外國專家預測,估計2月4日,中國病人應該到16萬,我們的預測值是7萬8。
鍾南山說:「(外國專家16萬人的預測,小編注)這是沒有考慮到國家的強力幹預,也沒有考慮春節後的延遲復工,我們也做了預測模型,2月中旬或下旬達到疫情高峰,確診病例約六、七萬人,投到國外權威期刊,被退了回來,感覺和上面(即16萬)的預測水平差太多,還有人給我微信『你的話幾天之內就會被碾個粉碎』。但事實上,我們預測更接近權威。」
鍾南山還表示: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建議其他國家:早發現,早隔離
鍾南山院士表示,如何在很短時間內鑑別新冠肺炎和流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家症狀相似,CT大同小異,這種過程很像。流感造成的肺炎每年有很多,搞不好把它都混在新冠肺炎中,不是也變成是了。
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和SARS有區別,除了肺纖維化等共同的特點外,這個病有突出特點:小氣道裡面非常粘的粘液非常多,阻礙了氣道的通暢。這個我們還沒有解決,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氣道不通暢,容易導致繼發感染。武漢危重病人病亡率接近60%。我們正想辦法在解決缺氧問題,一些新辦法在武漢嘗試後,呼吸困難有所改善。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鍾南山還建議疫情發展較快國家參考中國處置,現在形勢變化了,國外漲得比國內快。中國(病例)在到達高峰後很快下降,就是因為有聯防聯控機制,建議發展得很快、(病毒)蔓延得很快的國家,應該參考中國,早發現,早隔離。
鍾南山說,中國增加病例已經少於國外增加病例,韓國、伊朗、義大利,他們增加非常快,可能中國做法對他們有一些啟發。「我應邀這周末為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中國經驗。這是人類的病,不是中國的病。」
據北京日報,鍾南山表示:柯立芝、磷酸氯喹等其他的藥品正在展開研究。這些藥,一般的病毒轉陰時間是5-8天,不會超過10天。
他說,大敵當前,誰敢用空白對照?如果空白組以後發展的很重,從倫理方面根本說不過去。目前來看,磷酸氯喹,四點幾天就轉陰了,效果比較好。但是必須有個過程,實踐第一,科研第二。探索基礎上,才能下一步再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