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判斷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我科學家首次揭示月背地下淺層結構

2020-12-04 騰訊網

【今日封面】

2月27日是藏曆新年初四,受冷空氣的影響,拉薩出現降雪天氣。圖為雪後初霽的拉薩天空現日暈景觀。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消息站

●27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我們有信心,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

●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探測到月幔物質出露的初步證據、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

純科技

圖為嫦娥四號月背著陸區地下分層結構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

●2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基於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上搭載測月雷達,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這也是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研究成果論文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

資料圖

●近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CRISPR基因編輯方法,能夠使一種導致遺傳性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突變基因永久失活。小鼠模型研究顯示,這種新穎的治療方法可以減緩ALS小鼠的病情進展,改善肌肉功能並延長其壽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分子療法》雜誌上。

新發現

對兩棲動物生物螢光的研究。圖源:《科學報告》

●根據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27日發表的一項動物學研究,生物螢光或廣泛存在於兩棲動物中,包括蠑螈和青蛙。這一研究推翻以前的認知,因為在此之前,科學家僅在1種蠑螈和3種青蛙中觀察到生物螢光。

為迷你月球」與地球「共舞」藝術圖。圖源:美國趣味科學網站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26日報導,科學家表示他們可能發現了地球的第二顆天然衛星,這顆名為「2020 CD3」的物體是一顆「迷你衛星」,已與地球共舞約3年時間。

看天下

圖源:pixabay

●2月26日,德國北威州和巴符州相繼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自周二以來,德國新確診9例新冠肺炎病例。聯邦衛生部部長施潘表示,德國已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初期。

VIPER月球車藝術概念圖。圖源:美國太空網

●據美國太空網26日報導,NASA26日稱,該機構的月球漫遊車「揮發物調查極地探索車」(VIPER)的發射時間將由2022年推遲至2023年。屆時,VIPER月球車將出徵月球南極,探明當地水冰的分布與含量,相關數據將用於繪製首份月球水資源地圖。

編輯:嶽靚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鍾南山: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直播截圖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我們團隊在傳統模型基礎上加上影響因素,國家強力幹預和春節後的回程高峰消除後,預測高峰應該在2月中接近2月底。到了2月15日,數字果然下來了。我們更接近國外權威的預測值。我們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鍾南山表示,在武漢大量的疑似病人,迫在眉睫的是診斷。在美國大量的流感病人也出現了死亡,我們加速了研發和臨床驗證。如何在短時間鑑別新冠病毒和流感,這是非常重要的。
  • 解譯月背的地下結構
    接下來,隨著探測數據增多,科研人員會更精準地進行解譯,從而揭示月背地下更深層的地質結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底部成功著陸。之後,「玉兔二號」月球車便利用全景相機、紅外線光譜儀、測月雷達等先進儀器,對月球背面展開科學探索研究。
  • 人類首次!科學家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神秘面紗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之後,中國科學家對月球背面的科研再次創造一項人類首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基於嫦娥四號任務,首次揭曉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這也是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
  • 人類首次!中國科學家基於嫦娥四號揭曉月背地下結構
    來源:中國新聞社記者:孫自法 繼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之後,中國科學家對月球背面的科研再次創造一項人類首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基於嫦娥四號任務,首次揭曉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這也是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
  • 鍾南山院士權威談疫情:全球4月底可望控制下來,中國不會有「第二波...
    疫情席捲全球,確診病例逼近90萬人,死亡病例也已超過4萬4000人。中國抗疫權威鍾南山1日表示,隨著各國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疫情到4月底應該能夠控制下來。對於中國國內疫情,鍾南山也樂觀認為不會造成第二波高峰。
  • ...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
    2020-02-27 03:12:43來源:FX168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神秘面紗】北京時間2月27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
  • 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我國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重大發現,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
  • 「嫦娥四號」揭開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該單位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 測月雷達好比是一臺給月球做CT的設備,它在2019年1月4日早上9點29分35秒開始工作。此次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導的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是基於前兩個月晝期間500 MHz的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的數據。和嫦娥三號相比,嫦娥四號測月雷達高頻通道的穿透深度是嫦娥三號的三倍多。
  • 「玉兔二號」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一項26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說,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這層結構主要由摻雜著不同大小石塊的多孔顆粒物質組成。 「玉兔二號」上的測月雷達好比是一臺給月球「CT掃描」的設備。
  • 鍾南山: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鍾南山:我們的預測是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2月27日10時,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校長王新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黎毅敏出席通氣會並介紹疫情防控總體情況。
  • 中國「玉兔二號」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新華社華盛頓2月26日電(記者周舟)一項26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說,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這層結構主要由摻雜著不同大小石塊的多孔顆粒物質組成。
  • 月球背面地下有什麼?玉兔二號對月球「做CT」
    月背地下3個地層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國家天文臺供圖【核心閱讀】基於「玉兔二號」月球車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到的數據,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下分層結構。
  • 鍾南山最新發聲:談死亡率,並給出有關疫情的10個判斷
    2月2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接受了媒體採訪,釋放了一些有關疫情防控的新信息,值得關注。鍾南山:確診數量現在是升高,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我相信不會太長。我們判斷此次疫情有望在未來10天至兩周左右出現高峰,但我們仍需加強防控,不可放鬆警惕。在此要特別向武漢這個英雄城市表示感謝,他們做出了重要的犧牲和貢獻。
  • 鍾南山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沒停過 都說了什麼?
    【鍾南山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沒停過】8月22日,廣東省政府舉辦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介紹,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開展病毒全基因組測序,採取5例感染個案的鼻咽拭子樣本,對其病毒進行全基因組三代序列測定和分析,發現這5例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 關於第二波疫情,鍾南山、張文宏作出最新判斷
    張文宏29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按照中國當前的抗疫策略,新疆喀什這次疫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鍾南山: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 鍾南山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的一場醫藥健康峰會上以視頻連線的方式作出上述判斷。鍾南山表示,從全球視角而言,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已經開始,一些國家已再度強制封城。
  • Nature Astronomy:嫦娥四號揭密月球背面淺層精細結構和演化歷史
    阿波羅任務在月表鑽取了月壤巖芯,但深度僅為2 m左右,且鑽孔數目有限,難以反映月壤的橫向變化規律;阿波羅17號和月亮女神號搭載了星載雷達,但其空間分辨較低,無法分辨月壤和濺射物等構成的淺層精細結構;月震波、微波、地形地貌以及小撞擊坑濺射物光譜分析等,也只能間接獲取月表淺層結構的一些粗略特徵。
  • Nature Astronomy:嫦娥四號揭密月球背面淺層精細結構和演化歷史
    探測月球淺層結構是深入認識月球撞擊和火山噴發等歷史的關鍵,對於月球環繞探測、著陸巡視探測和採樣返回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目前為止,人類對月球淺層精細結構的認識仍十分有限。阿波羅任務在月表鑽取了月壤巖芯,但深度僅為2 m左右,且鑽孔數目有限,難以反映月壤的橫向變化規律;阿波羅17號和月亮女神號搭載了星載雷達,但其空間分辨較低,無法分辨月壤和濺射物等構成的淺層精細結構;月震波、微波、地形地貌以及小撞擊坑濺射物光譜分析等,也只能間接獲取月表淺層結構的一些粗略特徵。
  • 玉兔二號首次測得月背地下40米地質分層結構
    北京時間2月27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該團隊利用嫦娥四號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發現地下物質由低損耗的月壤物質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塊組成。這一研究成果對於了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鍾南山:長假接待6.37億國內外遊客,證明我國疫情得到很好控制
    青島在疫情防控上打了一個漂亮仗。十月以來,全國的疫情防控也經歷了小長假的考驗。18日晚,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作主旨報告,也對疫情防控形勢作出了自己的判斷。
  • 鍾南山:基本支持病毒來自蝙蝠 疫情不會全國大爆發
    新華社廣州2月2日電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