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雷射測距衛星撞上中國「風雲1C」碎片

2020-11-27 OFweek維科網

  據外媒報導,美國一名科學家近日透露,一顆俄羅斯小型雷射測距衛星1月份與中國「風雲1C」氣象衛星碎片相撞。

  俄新社3月9日援引美國太空標準和創新中心(CSSI—CenterforSpaceStandards&Innovation)專家託馬斯·凱爾索的網絡博客稱,國際雷射測距服務組織(ILRS)的研究人員發現,代號為BLITS的俄羅斯衛星的軌道參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顆衛星於 2009年發射,形狀為透明球體,重量為7.5公斤,用於反射地面上的衛星雷射測距系統所發射的雷射脈衝

  觀測數據顯示,格林尼治時間1月22日7時57分左右,這顆衛星的自轉周期突然從5.6秒縮短到2.1秒。此外,衛星軌道半長軸縮短了120米。

  報導指出,CSSI的科研人員在查閱太空垃圾資料庫後得出結論:在BLITS衛星變軌前10秒,中國「風雲1C」氣象衛星的一個碎片會從此處經過。中國「風雲1C」氣象衛星是中國於2007年進行反衛星武器試驗時被摧毀的。據凱爾索估算,「撞擊者」的重量只有0.08克。

  國際雷射測距服務組織網站上發布的消息稱,目前還需要進一步觀測,以確定BLITS衛星的受損程度以及能否繼續使用。
 

相關焦點

  • 美稱中國「風雲1C」衛星碎片又威脅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於美國東部時間5日下午稱,中國於2007年進行的反衛星實驗造成的衛星碎片當天一度距離空間站只有6公裡,站內3名太空人一度研究是否要到俄羅斯的SOYUZ飛船中避難。據稱,2007年中國使用彈道飛彈成功擊毀了已經退役的「風雲1C」,同時造成了約3000個碎片,直徑在15釐米左右。
  • 兩天文臺改造高海拔望遠鏡 實現衛星等高精度雷射測距任務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針對中國雷射測距網在西部地區缺少觀測臺站的現狀,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重點實驗室支持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和紫金山天文臺聯合對位於海拔3200米德令哈青海觀測站1.2米量子通信光學望遠鏡開展改造,以實現衛星和空間碎片高精度雷射測距任務。
  • 太空垃圾雷射測距顯「神通」
    2020-08-05 07:29:37 來源:科技日報太空垃圾雷射測距顯「神通」提高地球軌道上衛星和太空站操作安全性科技日報北京8月4日電 (記者張夢然)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對有源衛星構成了嚴重威脅。
  • 雷射測距:只為更精準地找到你
    安裝在月球表面的反射器衛星雷射測距(SLR)和月球雷射測距(LLR)使用短脈衝雷射和最先進的光學接收器和定時電子設備測量從地面站到地球軌道衛星和月球上的逆射器陣列的雙向飛行時間(以及距離)。奧地利Graz站硬體比較先進,Lageos衛星單次測距精度8毫米,歐洲第一。西太平洋SLR網成立於1994年,成員有:中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共15個站。日本Keystonede 在1999年已實現比較穩定的白天測距,測距精度達到1-1.5釐米;俄羅斯的SLR站很多,單次測距精度約4-6釐米。
  • 人類首次在白天對空間碎片進行雷射檢測
    地球上的雷射用於測量上方高處的空間碎片的位置,提供有關如何避免空間碰撞的重要信息。迄今為止,該技術一直存在致命缺陷。OGS是泰德天文臺的一部分,它位於特內裡費島火山島上海拔2400 m,用於開發空間以及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測量和量子通信實驗的光通信系統。一段時間以來,雷射只能用於在幾小時的黃昏期間測量太空碎片的距離,此時地球上的「雷射測距」站處於黑暗中,但高空的碎片仍在沐浴在太陽的最後一縷光線中。就像在夜晚人們能清晰看到月亮一樣,從黑暗的有利位置反射太陽光時,更容易發現太空碎片。
  • 雷射測距儀原理
    導讀:說起雷射測距儀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也用過雷射測距儀,本文講述雷射測距儀的工作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快來看看雷射測距儀是如何進行測距的吧。
  • 潮科技 | 一文了解雷射測距
    雷射測距最早是在軍事上得到運用,隨後憑藉其抗幹擾能力強、精度高等優勢,在航天航空、建築測繪、風電行業、智能交通、工業製造等多個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隨著工業自動化和機器視覺的快速發展,在檢測、測量和控制等諸多應用中,雷射測距已被證明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接觸式檢測手段。
  • 潮科技|一文了解雷射測距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1960年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問世不久,以精密測距為主要目標的雷射測距(Laser Ranging)技術便隨之誕生了。雷射測距最早是在軍事上得到運用,隨後憑藉其抗幹擾能力強、精度高等優勢,在航天航空、建築測繪、風電行業、智能交通、工業製造等多個領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中國雷射測距望遠鏡使用算法更有效檢測太空垃圾
    中國的研究人員提高了環繞地球軌道太空垃圾的探測精度,允許更有效地繪製太空飛行器機動的安全路線。 研究人員說,在人類探測器進入太空50多年後,繞地軌道上有很多人造碎片,各種探測器和太空船為了安全起見,需要避免軌道上的各種碎片。
  • 「天琴計劃」雷射測距實現大突破,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
    地月雷射測距示意圖(畫者布丁提供)   那麼引起廣泛關注的地月雷射測距與「天琴計劃」之間有何聯繫?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高精度的雷射幹涉測距技術將被用來記錄由引力波引起的、不同衛星上檢驗質量之間的細微距離變化,從而獲得有關引力波的信息。
  • 雷射測距儀工作原理
    雷射測距儀是利用調製雷射的某個參數實現對目標的距離測量的儀器。今天聊聊它的工作原理。
  • 三種雷射測距儀簡述
    雷射測距是以雷射器作為光源進行測距的。根據雷射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連續雷射器和脈衝雷射器。
  • 巧用深達威手持雷射測距儀,丈量測距遊刃有餘
    雷射測距儀在測距工作中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但你真的會用雷射測距儀嗎?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打開雷射測距儀的開關,將雷射瞄準被測目標,雷射測距儀就會自動顯示出距離了,完全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確,雷射測距儀無論什麼品牌、型號,使用方法都大同小異。
  • 手持式雷射測距儀的工作原理
    雷射測距儀是一種常用的光學儀器,被廣泛的應用於多個行業當中。雷射測距儀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其中手持式雷射測距儀就是常用的一種。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是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的科學家梅曼於1960年,首先研製成功的。美國軍方很快就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對軍用雷射裝置的研究。1961年,第一臺軍用雷射測距儀通過了美國軍方論證試驗,對此後雷射測距儀很快就進入了實用聯合體。
  • 雷射測距儀的工作原理及相關知識
    世界上第一臺雷射器,是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的科學家梅曼於1960年,首先研製成功的紅寶石雷射器。美國軍方很快就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對軍用雷射裝置的研究。1961年,第一臺軍用雷射 測距儀通過了美國軍方論證試驗,對此後雷射測距儀很快就進入了實用階段。由於雷射測距儀價格不斷下調,工業上也逐漸開始使用雷射測距儀。
  • 探訪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 (1/2)
    探訪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 (1/2) "← →"翻頁
  • 基於μC/OS-II 的雷射測距系統設計
    0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6744.htm雷射測距系統的最基本原理就是測量雷射脈衝在空間傳播的時間間隔,從而獲得被測量的距離。
  • 軍用脈衝雷射測距儀的發展和應用
    主要缺點:  ①工作波長為1.06μm,相對說來較短,在大氣中的衰減較大,不完全適合自然霧和戰場煙幕等環境條件;  ②1.06μm波長被發射後經人眼聚焦進入視網膜,在很短的距離上若不加防護觀察,可以使人眼永久致盲;  ③1.06μm波長不與8~12μm熱成像系統兼容。
  • 雷射測距——精準測量地月距離的標尺
    雷射測距試驗是通過雷射對星地距離進行科學測量。其原理是將高度同向性脈衝雷射束射向放置在衛星表面的角反射鏡,通過發送、接收時間差計算出星地距離。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的雷射測距試驗,是月球雷射測距。  月球雷射測距聽上去很簡單,構思也沒有新奇之處,但是,真正想要用技術表現出來,可就困難多了。
  • 黑科技 | 雷射測距儀前景值得期待,如何選擇測距儀?
    截止2019年底,無論是GPS還是雷射,幾乎每位高爾夫球手人手一隻測距儀。測距儀使用起來很簡單,只需對準目標,反射雷射就可以記錄碼數。GPS測距儀既可以手持,也可以系在包上,甚至可以像手錶一樣戴在手上。如今,你每天在球場上信手拿起的高爾夫設備,都曾是高爾夫走過的歷史!在高爾夫活動中,雷射測距儀和GPS是兩種較為常用的測距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