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 (1/2)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探訪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 (1/2)

"← →"翻頁

5月25日,位於廣東省珠海市的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據中山大學天琴中心介紹,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日前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中國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中新社記者 姬東 攝

發布時間:2020-05-26 20:39:38 【編輯:翟璐】

探訪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一起了解中國版引力波探測計劃:中山大學「天琴計劃」
    ● 0顆星 - 為了滿足天琴衛星對入軌精度的要求,天琴計劃將首先發展月球和深空衛星雷射測距技術,幫助實現對天琴衛星毫米級的定軌精度;  ● 1顆星 - 空間等效原理檢驗實驗:利用一顆衛星在約700公裡的軌道高度上將等效原理的檢驗提升到10-16水平;  ● 2顆星 - 下一代重力衛星實驗:利用兩顆衛星在約400公裡的軌道高度上、藉助雷射測距對全球重力場進行高精度測繪
  • 中山大學「天琴計劃」牽頭國內引力波研究
    據新華社廣州2月14日電 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正牽頭國內引力波研究,計劃用20年時間,完成總投資約為150億元的「天琴計劃」。
  • 「天琴計劃」雷射測距實現大突破,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
    地月雷射測距示意圖(畫者布丁提供)   那麼引起廣泛關注的地月雷射測距與「天琴計劃」之間有何聯繫?地月雷射測距的原理和歷史如何?   天琴的「0顆星」   自然界中,相互繞轉的緊湊雙星系統、大質量天體的碰撞合併、超新星爆發等極端事件都能產生較強的引力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由於產生引力波的條件極其苛刻,人工手段很難產生能夠被探測到的引力波。
  • 「天琴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正式開啟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以組成一個長臂長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成為一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我國首顆引力波探測技術驗證衛星終於發射升空了。
  • 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進展
    新華社廣州9月28日電(記者黃豔、鄭天虹)在近地軌道上發射三顆衛星,構成等邊三角形衛星編隊,通過慣性傳感器、雷射幹涉測距等系列核心技術,「感知」來自宇宙的引力波信號,探索宇宙的秘密。三顆星,形似太空裡架起的一把豎琴,可聆聽宇宙深處引力波的「聲音」,這是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27日,在廣州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傳來了關於「天琴計劃」的最新消息。
  • 「天琴一號」衛星年內升空 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將正式邁出第一步
    原標題:「天琴一號」衛星年內升空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院士6日表示,「天琴一號」技術驗證試驗衛星預計今年年底前發射,該衛星將對高精度空間慣性傳感器、無拖曳控制技術、微牛頓量級的推進技術、雷射幹涉儀等核心技術開展在軌驗證。
  •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本次任務還同時搭載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天琴一號」是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開啟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新京報訊 昨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圓滿成功。據了解,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等8顆衛星。
  •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加速推進
    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電 (郭超凱)中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2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其探索之旅。「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該計劃擬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通過雷射幹涉測距系統來精確測量處於衛星內部的檢驗質量之間距離的微小變化,實現探測引力波的目的。
  • 「天琴計劃」立新功:測出國內最準地月距離
    記者 鄭 楊攝  一個口徑1.2米的反射式望遠鏡、一個工作溫度在零下200多攝氏度的多通道超導單光子探測器、一個高重頻短脈衝固體雷射器、一個雷射測距光學平臺——5月25日,經濟日報記者在位於廣東珠海鳳凰山頂的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內,看到了由上述部件組成可以測出地月距離的科技「利器」。
  • 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成功發射
    「天琴一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且於5年前正式推出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中國人自己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又推進了一步。「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羅俊院士2014年3月在華中科技大學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提出 ,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學發起的一個科研計劃,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正在組建研究小組開展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任務的預先研究,制定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的實施方案和路線圖,提出「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中國引力波探測突破:僅五個國家有此能力
    這幾年,引力波話題非常火熱,其實我國在引力波研究與探測方面也早有布局,並正在穩健推進中。早在1994年,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就開始布局空間引力波探測研究,積累了若干關鍵技術,儲備了一批優秀人才。
  • 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 中大"天琴計劃"將尋找宇宙弦音
    微弱引力波掀起科學界「軒然大波」    2016年2月11日,距離1916年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存在剛好100年。  這一天,LIGO(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組宣布,探測到來自一個雙黑洞併合事件的引力波。「引力波被探測到」這一話題,瞬間激起全世界網友和科學界人士刷屏討論。
  • 我國發射「天琴一號」衛星 從太空探測引力波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趙竹青)今天中午,伴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升空,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天琴計劃」是由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天琴計劃:那些宇宙探秘者的故事
    塗良成在節目中說,「我們還有一項技術是用雷射幹涉測距,這兩項技術之後,我們再發射三顆衛星上去,衛星和衛星之間構成一個精確的編隊,這就是最終的『天琴』。」要實現空間引力波探測,需要面對極大的技術挑戰,很多技術指標要求遠高於現有技術水平數量級。
  • 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太極」各進一步 與國外競爭白熱化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而「太極一號」衛星則更早一步,於2019年8月31日成功發射。 這兩顆衛星的順利運行標誌著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和「太極」計劃各進一步。
  • 「天琴計劃」重大進展!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竣工驗收
    「天琴計劃」重大進展!」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已於近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標誌著「天琴計劃」項目建設迎來重大進展。 「天琴計劃」是中山大學發起的、以空間引力波探測研究為主的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該項目配套的科研教學場地主要包括雷射測距臺站、「天琴計劃」科研綜合樓(一期)
  • 剛剛上天的還有「天琴一號」:引力波太空探測再邁一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0日電(賀喜梅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邱晨輝)今天,我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隨之一起飛天的還有「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此次發射也標誌著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這是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的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正式提出5年多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中國人自己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又推進了一步。「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3月在一次國際研討上提出的。
  • 天琴奏響,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驗證傳來佳音——訪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總設計師張立華
    張立華:1916年,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時空彎曲中的漣漪,引力波探測在研究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人類就一直在進行探測引力波的嘗試,但由於引力波信號實在太微弱,探測的難度非常大。
  • 「天琴計劃」全球招募研究人員 年薪百萬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廣州2月23日電 (許青青)記者23日從廣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牽頭的中國引力波探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