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加速推進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電 (郭超凱)中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2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其探索之旅。

「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該計劃擬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通過雷射幹涉測距系統來精確測量處於衛星內部的檢驗質量之間距離的微小變化,實現探測引力波的目的。獲取的觀測數據將用於開展引力波、宇宙學、天文學等方面的基礎科學研究。

2016年初,美國的LIGO地面引力波探測裝置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找到了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拼圖,在國際上掀起了引力波探測研究的熱潮。

既然地面已經探測到引力波,為何還要到空間去探測?對此,「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總設計師張立華作出解釋:「地面上由於雷射幹涉測量臂長的限制,只能探測到高頻引力波,要探測到更寬域的低頻引力波,只能到空間上去,形成長達數萬公裡到數百萬公裡的幹涉臂長。」

作為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先行軍,「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其目的是構建空間高精度慣性基準,驗證相關關鍵技術,為空間引力波探測任務目標的實現奠定技術基礎。此次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正加速推進。

在「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項目中,中國採用國家、地方、高校、企業共同聯合研發科學試驗衛星的途徑,有助於發揮國家主管機關的政策引領、地方資金支持、高校的科學研究基礎和企業的工程研製經驗等優勢。「未來天琴計劃的數據有望提供給全世界科學家共同研究。」「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黎明說。(完)

相關焦點

  • 空間引力波探測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中山大學校長、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披露,經過多方評估,去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技術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均優於任務目標。「天琴一號」是由國家航天局正式立項的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試驗衛星,於去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承擔著「天琴計劃」六大技術的在軌驗證任務,任務為期6個月。
  •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這是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的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正式提出5年多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中國人自己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又推進了一步。「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3月在一次國際研討上提出的。
  • 「天琴一號」衛星年內升空 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將正式邁出第一步
    原標題:「天琴一號」衛星年內升空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院士6日表示,「天琴一號」技術驗證試驗衛星預計今年年底前發射,該衛星將對高精度空間慣性傳感器、無拖曳控制技術、微牛頓量級的推進技術、雷射幹涉儀等核心技術開展在軌驗證。
  • 我國發射「天琴一號」衛星 從太空探測引力波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趙竹青)今天中午,伴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升空,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天琴計劃」是由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天琴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正式開啟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以組成一個長臂長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成為一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我國首顆引力波探測技術驗證衛星終於發射升空了。
  • 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成功發射
    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此次任務同時搭載了主載荷由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與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琴中心共同研製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這也是我國首顆由高校牽頭,國家立項的技術試驗衛星。
  •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9顆衛星,其中「天琴一號」系「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  12月20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
  • 「天琴」將奏何妙音?——「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
    這是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的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不妨讓我們走近「天琴一號」,揭開「天琴工程」的神秘面紗。  「天琴一號」要做什麼?
  • 引力波「探頭」成功!「天琴一號」完成六大技術在軌驗證
    5月21日,由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天琴計劃首顆試驗星「天琴一號」任務周期正式結束。據實驗人員介紹,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都優於任務目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
  • 剛剛,華中科技大學參與研製的「天琴一號」升空
    剛剛,華中科技大學參與研製的「天琴一號」升空 2019-12-20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剛剛上天的還有「天琴一號」:引力波太空探測再邁一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0日電(賀喜梅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邱晨輝)今天,我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隨之一起飛天的還有「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此次發射也標誌著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 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太極」各進一步 與國外競爭白熱化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而「太極一號」衛星則更早一步,於2019年8月31日成功發射。 這兩顆衛星的順利運行標誌著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和「太極」計劃各進一步。
  • 「天琴一號」衛星首輪實驗結果發表
    中科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說,「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以及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和高精度質心控制技術。
  • 美國引力波項目中途而廢,中國卻激流勇進,「天琴一號」均超預期
    文/梧桐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刊發了中國「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天琴一號」衛星首軌數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廖俊 胡民達報導 12月20日22時12分,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在「天琴一號」衛星升空十餘小時後成功接收其首軌數據,並即時傳送至中山大學天琴中心。
  • 「天琴一號」衛星首輪實驗結果發表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8月21日,《經典和量子引力》刊發了「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超過任務預期目標,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引力波探測新徵程!我國成功發射「天琴一號」引力波探測項目首顆...
    今天上午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九星」發射任務,其中包括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技術的試驗衛星「天琴一號」,標誌著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進展
    三顆星,形似太空裡架起的一把豎琴,可聆聽宇宙深處引力波的「聲音」,這是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27日,在廣州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傳來了關於「天琴計劃」的最新消息。該計劃牽頭人、中科院院士羅俊向新華社記者透露,當前「天琴計劃」多項關鍵技術已獲得重大進展,其中包括慣性傳感、雷射幹涉測量、無拖曳控制、衛星平臺等多項重大技術,接下來這些技術將陸續進入在軌驗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