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電 (郭超凱)中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2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其探索之旅。
「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該計劃擬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通過雷射幹涉測距系統來精確測量處於衛星內部的檢驗質量之間距離的微小變化,實現探測引力波的目的。獲取的觀測數據將用於開展引力波、宇宙學、天文學等方面的基礎科學研究。
2016年初,美國的LIGO地面引力波探測裝置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找到了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拼圖,在國際上掀起了引力波探測研究的熱潮。
既然地面已經探測到引力波,為何還要到空間去探測?對此,「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總設計師張立華作出解釋:「地面上由於雷射幹涉測量臂長的限制,只能探測到高頻引力波,要探測到更寬域的低頻引力波,只能到空間上去,形成長達數萬公裡到數百萬公裡的幹涉臂長。」
作為空間引力波探測的先行軍,「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其目的是構建空間高精度慣性基準,驗證相關關鍵技術,為空間引力波探測任務目標的實現奠定技術基礎。此次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正加速推進。
在「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項目中,中國採用國家、地方、高校、企業共同聯合研發科學試驗衛星的途徑,有助於發揮國家主管機關的政策引領、地方資金支持、高校的科學研究基礎和企業的工程研製經驗等優勢。「未來天琴計劃的數據有望提供給全世界科學家共同研究。」「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黎明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