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這是我國首顆由國家立項、面向未來引力波空間探測的技術試驗衛星,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醞釀近20年、正式提出5年多的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中國人自己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方案距離實現又推進了一步。「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3月在一次國際研討上提出的。
-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升空 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加速推進
中新社太原12月20日電 (郭超凱)中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2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啟其探索之旅。「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該計劃擬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組成臂長十幾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構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通過雷射幹涉測距系統來精確測量處於衛星內部的檢驗質量之間距離的微小變化,實現探測引力波的目的。
-
我國發射「天琴一號」衛星 從太空探測引力波
作為「天琴計劃」的先行軍,「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這是航天東方紅髮射的第98顆衛星。它肩負著對無拖曳控制技術、慣性傳感器技術、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微牛級連續可變微推進技術等進行在軌驗證的使命,是空間引力波探測的探路者。
-
剛剛上天的還有「天琴一號」:引力波太空探測再邁一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0日電(賀喜梅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邱晨輝)今天,我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隨之一起飛天的還有「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此次發射也標誌著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
-
「天琴一號」發射 到天上探測引力波長徵才邁第一步?
近日,「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成功啟航,開啟了它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的探索之旅。「天琴計劃」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
-
空間引力波探測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中山大學校長、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披露,經過多方評估,去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技術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均優於任務目標。「天琴一號」是由國家航天局正式立項的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試驗衛星,於去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承擔著「天琴計劃」六大技術的在軌驗證任務,任務為期6個月。
-
「天琴一號」發射升空,我國正式開啟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天琴計劃」將在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衛星,以組成一個長臂長的等邊三角形編隊,成為一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 我國首顆引力波探測技術驗證衛星終於發射升空了。
-
「天琴」將奏何妙音?——「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
據介紹,要實現引力波的探測,必須具備兩大基礎技術,即空間慣性基準技術和雷射幹涉測距技術;前者相當於找準基點,後者相當於一把尺子。 「天琴計劃」將分三次總計發射六顆衛星上天,第一次發射一顆高精度空間慣性基準試驗衛星,第二次發射兩顆雷射幹涉測量技術試驗衛星;第三次發射三顆天琴衛星,組成編隊進行空間引力波探測。
-
「天琴二號」將驗證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
來源:科技日報「天琴二號」將驗證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近日,數十位國內空間科學領域專家齊聚廣州,研討教育部空間科學中長期和「十四五」規劃前沿課題。會上,我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備受關注,其正在推進的「天琴二號」衛星項目,將上天驗證多項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
-
「天琴二號」將驗證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
會上,我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備受關注,其正在推進的「天琴二號」衛星項目,將上天驗證多項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 中山大學天琴中心教授葉賢基在會上介紹了「天琴二號」技術試驗衛星的進展情況。他指出,「天琴二號」衛星所要在軌驗證的核心技術之一——星間雷射幹涉測量技術,正是目前國際上下一代重力衛星的關鍵技術。
-
「天琴二號」將上天驗證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
我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會上,我國自主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計劃備受關注,其正在推進的「天琴二號」衛星項目,將上天驗證多項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其中也包括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中山大學天琴中心教授葉賢基在會上介紹了「天琴二號」技術試驗衛星的進展情況。他指出,「天琴二號」衛星所要在軌驗證的核心技術之一——星間雷射幹涉測量技術,正是目前國際上下一代重力衛星的關鍵技術。
-
天琴一號衛星完成無拖曳控制技術飛行驗證
加速度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可應用於地球和地外天體等複雜引力場的空間探測;位移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則可應用於引力波探測及等效原理檢驗等相對論效應的空間科學研究領域。作為上述研究領域太空飛行器控制的核心技術,無拖曳控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重大工程實用價值。天琴一號衛星成功完成了上述兩種無拖曳控制方式的在軌驗證。
-
一箭九星 「天琴一號」出徵探測引力波
本次任務還同時搭載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8顆衛星。「天琴一號」是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開啟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探索計劃。 新京報訊 昨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圓滿成功。據了解,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等8顆衛星。
-
引力波「探頭」成功!「天琴一號」完成六大技術在軌驗證
5月21日,由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天琴計劃首顆試驗星「天琴一號」任務周期正式結束。據實驗人員介紹,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都優於任務目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
-
天琴一號傳好消息,中國一關鍵技術成功通過驗證,西方卡脖子失效
「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研製現場不過需要提到的是,在此前,國際上探測引力波的主流方法都是在地面探測,但由於地面幹擾多,影響最後的結果,因此科學家才想通過衛星,在太空中探測引力波的。只是就目前來說,引力波探測衛星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各國都處在技術驗證階段,我國的「天琴一號」也是如此。從公開的消息來看,天琴一號負責驗證無拖曳控制技術、慣性傳感器技術和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等,這些技術一旦驗證成功,我國太空引力波探測的大門才算真正打開。而就在近日,天琴一號傳來好消息,有項關鍵技術成功通過在軌驗證!
-
我國引力波探測計劃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成功發射
發射後891秒,「天琴一號」正常入軌,電源開機正常。「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由中山大學聯合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論證並抓總研製,主要用於「天琴計劃」空間引力波探測的關鍵技術在軌驗證,並能夠進行地球長波重力場模型的反演。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圖為天琴一號衛星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說,「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以及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和高精度質心控制技術。
-
「天琴計劃」將打造51萬公裡長的「引力波琴弦」,首星技術超指標
在引力波的領域,美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國也不算落後,2019年8月31日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衛星「太極一號」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2019年12月20日,我國另一個引力波探測計劃——「天琴」中的首顆衛星天琴一號也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
-
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
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 2020-05-27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黃豔 盧旖維)「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