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有一家就是兩個親家母幫帶雙胞胎孫女的,男方是青海人,女方是四川人。
首先是稱呼,小孫女稱呼男方的父母為奶奶,喊外婆就還是按照四川人的稱呼「婆婆」,這樣讓外人一聽就明白誰是誰。
然後就說分工,一人帶一個,大的身體好是外婆帶,小的身子看著有些單薄是奶奶帶著,兩個孩子重量相差4斤。買菜做飯是外婆,洗衣打掃家裡衛生是奶奶。
兩個孩子性格明顯的不同,還有親熱度也是不同,一個黏奶奶一個黏外婆。
過年的時候,若是小兩口有空就一家大小一起回青海或者再回四川,若是沒有空的時候,奶奶就帶著一個孩子回青海,外婆就帶著另外一個回四川。
看似風平浪靜的一家人相處的非常融洽,晚上出來遛彎的時候,媽媽和外婆帶著一個孩子走一起,爸爸和奶奶帶著一個孩子走在一起,交談甚歡,畫風溫馨。
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兒媳不和婆婆走在一起,女婿和丈母娘一起呢?
這小兩口說,和自己媽媽走在一起,聽聽她們的嘮叨,可以為她們打開心結,然後小兩口再交流意見,免得有大的矛盾了,就不好解決了。
小長假的時候,小兩口開車帶著兩個孩子出去玩,就奶奶和外婆一起出去到處逛逛,唯一的不足就是兩個人語言交流很困難,說著蹩腳的普通話,就像鴨與鵝講,你說你的,她回答她的,也不知道聽懂沒有。
和親家母一起帶孩子,該如何相處?
第一,首先家務事要分工明確,為了家庭的和睦,兒子兒媳婦要各自安排好自己的父母,協商解決家裡家外的工作,不能做的做,看的看。
第二,情緒上要兒子兒媳做好安撫工作,有了情緒不能隨意的爆發,要相互的尊重和理解,為了同一個目標,有了矛盾攤開桌面上來說,忌諱打肚皮官司。
第三,帶孩子之餘,多給大家一點私人空間,利於調解心情。周末可以全家出去玩,或者老人們自由活動,兒子兒媳婦和孩子正好可以情感溝通。
第四,親家們之間就要相互的關心,身體素質好的可以多做點,身體差點的就可以做些手邊的事情。
現在的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父母都是為了誰帶孩子多或者少,產生矛盾,生的雙胞胎孩子就正好可以大家在一起帶,否則會讓老人根本吃不消。
總之,親家雙方都在一起幫帶孫子,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但是大家要心裡有數,兒子兒媳對待雙方父母必須絕對的不偏不倚,否則就會矛盾重重。
願生活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