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燃料電池的「咽喉」攻堅戰

2020-12-06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韓揚眉

氫燃料電池具有燃料能量轉化率高、噪聲低、零排放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汽車、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氫氣循環泵則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關鍵部件之一。

然而,如此關鍵的核心部件,我國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

瞄準這一重大需求,近日,山東大學聯合天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船重工第七一二研究所、濰柴動力等7家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正式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車用燃料電池噴射式氫氣再循環泵研發」項目。

「整體而言,燃料電池氫氣循環泵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亟須加大研發力度,爭取走上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業化發展道路。」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賈磊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公認的難題

「如果說電堆是燃料電池的『心臟』,那氫氣循環泵就是『咽喉』,其主要功能是將燃料電池電堆內未反應氫氣循環再次利用,同時實現『吹掃』產物水,防止『水淹』,以提高氫氣利用效率和系統安全。」賈磊形象地說。

不僅如此,作為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之一,氫氣循環泵對保證氫氣安全、改善嚴寒啟動性能、延長燃料電池壽命等,都起著重要作用。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唐浩林向《中國科學報》介紹,氫氣循環泵的主要功能是通過連接電堆氫氣端的入口與出口,在電堆內部建立一個較為穩定的氫氣流量。這個循環流可以相對獨立於電堆的氫氣消耗量,藉此改善電堆內氫氣的流量與壓力分布的均勻性,避免發生局部缺氫的情況。同時,其還有輔助排水或加溼的功能,減少氫氣吹掃排放量。

「然而,我國目前主要使用進口機型。」唐浩林指出,由於起步較早,國外在氫氣循環泵的設計、密封、帶液操作和防爆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儲備了較為全面的技術,對具體研發技術指標也嚴格保密。

賈磊也表示,從技術角度,氫氣循環泵的設計和研發是一個公認難題,涉及大量激波、湍流和非線性系統控制等科學問題,急需科技力量推動相關行業的應用。

而從經濟角度,國內採購的機械泵單套設備價格就可能超過4萬元,配套整車生命周期一般需要兩套設備系統。「這就意味著,一輛汽車僅在供氫循環這個子系統中,就要採購8萬元以上的進口產品。如果實現技術完全自主化,成本就能降低60%以上,同時有助於解決燃料電池氫循環密封難、能耗高、壽命短等痛點。」賈磊說。

多種路線並行

當前,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發展勢頭正猛,氫氣循環泵也呈現出多種路線並行的局面。

賈磊表示,當前其技術方向分機械式循環泵和噴射泵兩種。機械式循環泵由於具有高速運轉部件,因此存在故障率高、密封差、難以實現無油防爆等問題,並且價格昂貴。相對而言,噴射泵的優勢則更為顯著,其主要原理是採用儲氫壓力勢能,通過射流負壓引射未反應氫氣,實現氫氣循環,無運轉部件,可靠性高、密封良好,是燃料電池氫氣循環泵的發展趨勢。

「現在,國內有很多廠家仍在研發機械式循環泵,但受限於加工技術等問題,現階段並不成熟,達不到產業化推廣應用的程度。噴射泵的研發就更少,只有少數幾家研究機構和企業在做。」賈磊說。

為解決噴射泵在燃料電池應用中遇到的問題,賈磊表示,目前採取的技術路線主要有噴射泵與機械泵結合方案、多級噴射泵引射並聯方案,以及新型多噴管集成式噴射泵方案。

但這幾種技術路線各有優劣。機械泵的介入會對系統的安全可靠方面,如防爆降噪性能提出極高的要求;多級噴射泵並聯和新型集成式多噴管噴射泵也在系統的優化控制策略上面臨較大挑戰;多噴管噴射泵的內部結構精細複雜,結構設計和優化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存在不少需要重點突破的難題。

數十年來,賈磊團隊致力於噴射泵理論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建有噴射理論與應用實驗室和噴射泵仿真、研發、測試等軟硬體平臺,在噴射泵內部流場分析和結構優化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該團隊針對燃料電池氫循環系統研製了集成度高,且可以階梯調節流量的多噴管噴射泵,與相關企業聯合研發樣機並小批量生產。

與此同時,唐浩林還提到渦旋式氫氣循環泵和爪式氫氣循環泵兩種技術路線,其中爪式氫氣循環泵具有無油、可靠、效率好、輸出壓力高等優點。當前,佔據國內約90%的市場份額的德國普旭公司在中國推廣應用的就是爪式氫氣循環泵產品。

近年來,雖然國內相關科研單位、氫氣循環泵企業、相關車企等,紛紛展開前期研究,以期研發高質量的設備產品,但都尚未成熟,面臨市場佔有率較低、知名度不足的窘境。

「一方面在於設計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具有高精度加工能力的工具機,難以達到加工的技術精度要求。同時,轉子與轉子腔表面處理工藝仍未過關,耐磨性和耐腐蝕性均待提升。」唐浩林坦言。

未來可期

氫是連接可再生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的橋梁,是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日益重視氫能的發展,而發達國家在氫氣循環泵的先進發展經驗值得我國借鑑。

賈磊表示,諸如德國普旭、日本豐田織機、韓國現代等企業的產品,無論是爪式、羅茨式機械循環泵,還是噴射循環泵,均能滿足燃料電池氫循環應用的需求。在可靠性、小型化設計、與燃料電池系統化集成、全工況系統控制策略等方面,它們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鑑。

「合理的設計思想、嚴謹的開發流程、精細化的生產管理、嚴格的質量控制、科學的數據分析等,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唐浩林補充道。

當前,國內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形勢整體向好。今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對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和氫能供應的補貼辦法進行了具體的規範說明。此外,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氫能產業的扶持政策。

對於氫氣循環泵未來的發展,唐浩林建議,一方面要儘快從純仿製過渡到正向開發,以滿足目前市場上多種規格燃料電池系統的不同需求(車用、電站型用途及其它特種需求等);另一方面要提升兩相流(氫氣與水)流體動力輸送理論研究水平,為產品開發提供理論基礎。此外,還要注意全面考慮,而非只是單一細分方向的突破。

「燃料電池專用氫氣循環泵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需要國家整個先進位造工業體系、先進材料工業體系及先進氫能流體力學理論與仿真體系的支撐,更需要有長遠的戰略布局。」唐浩林說。

「隨著氫能應用與燃料電池乘用車的不斷推廣,其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氫氣循環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賈磊建議,未來要加大政策支持與引導,強化企業與研究機構產學研用相結合,關注氫噴射泵的優化設計、降成本及全工況下的長壽命、高可靠控制策略等核心關鍵技術。

「相信通過政府職能部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的通力協作,我國國產氫氣循環泵有望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時刻將很快到來。」賈磊說。

《中國科學報》 (2020-11-25 第3版 能源化工)

相關焦點

  • 燃料電池的「咽喉」攻堅戰
    ■本報見習記者韓揚眉     氫燃料電池具有燃料能量轉化率高、噪聲低、零排放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汽車、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氫氣循環泵則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關鍵部件之一。     然而,如此關鍵的核心部件,我國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論文—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傑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教授鮑駿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地大(武漢)團隊解決燃料電池電解質難題—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部分成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域於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從而助推超質子,獲得優異的電導率。 7月10日,《科學》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 燃料電池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的第四種發電技術。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新聞—科學網
    記者8月10日從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河北大學教授王洪傑團隊近日在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程謨傑研究員帶領中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陳曉波助理教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合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 科學網—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實驗室
    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 傳統的燃料電池利用氫氣發電,但Logan和他的研究小組首次嘗試使用富含有機物的汙水來發電。理論上說,直接將汙水倒入燃料電池就可以發電同時淨化汙水。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
    記者8月10日從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河北大學教授王洪傑團隊近日在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快車道—新聞—科學網
    他在題為「未來出行——氫燃料電池及智能車輛技術」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氫能燃料電池目前在壽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達到車輛使用要求,中國已初步掌握了相關核心技術,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未來要加強協同創新,加快推動氫能燃料電池產業全面發展。人們從萬鋼講話中不難解讀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即氫燃料電池汽車將成重要發展方向。
  • 科學網—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梁禹翔: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翻倍—新聞—科學網
    就讀於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梁禹翔,巧妙地藉助太陽光輔助提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輸出性能,開發出了目前國際上該領域輸出功率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光電微生物燃料電池,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9篇學術論文,授權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為該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做出了突破性貢獻。
  • ...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鏈|燃料電池汽車
    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國均制定了燃料電池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並投入巨額補貼。由於日本自身的資源較為匱乏,該國甚至將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02年,我國確立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為「三橫」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研發布局。
  • 科學網—新型催化劑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難題
    :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延長電池壽命,拓寬電池使用的溫度限制,確保其在寒冬也能正常啟動。氫燃料電池利用氫和氧的化學反應釋放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無需燃燒,具有高能量轉換效率和零排放的優勢,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但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一個關鍵難題是燃料電池鉑電極的一氧化碳「中毒」問題。 目前,氫主要來源於甲醇、天然氣等碳氫化合物的蒸氣重整和水煤氣變換反應,由此產生的氫通常含有0.5%~2%的一氧化碳。
  • 燃料電池汽車有哪些_燃料電池汽車分類_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
    一、燃料電池汽車簡介   燃料電池汽車(FCV)是一種用車載燃料電池裝置產生的電力作為動力的汽車。車載燃料電池裝置所使用的燃料為高純度氫氣或含氫燃料經重整所得到的高含氫重整氣。與通常的電動汽車比較,其動力方面的不同在於FCV用的電力來自車載燃料電池裝置,電動汽車所用的電力來自由電網充電的蓄電池。
  • 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燃料電池介紹
    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隨著技術的進步,石油儲量的不斷減少,也許在15年後,結合BEV和FCEV的優勢插電式燃料電池汽車將會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下面就讓電動邦小編為大家介紹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燃料電池介紹吧!
  • 氫燃料電池構造_氫燃料電池的分類
    氫燃料電池構造   氫燃料電池的主要結構包括電極、隔膜與集電器等。分為酸性燃料電池和鹼性燃料電池;按電解質的種類不同,有酸性、鹼性、熔融鹽類或固體電解質:鹼性氫燃料電池(AFC)、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PEMFC)、磷酸氫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氫燃料電池(MCFC)、固體氧化物氫燃料電池(SOFC)。
  • 氫燃料電池不是電池,但氫燃料電池車是電動車
    文/阮錦程很多人覺得,氫燃料電池車不是未來方向,電動車才有發展前途。因為加氫非常麻煩,而且氫氣還會爆炸,而鋰電池未來存儲密度提高了以後,完全可以替代燃油車。本田Clarity Fuel Cell燃料電池車問題是,電池這事情挺麻煩的,鋰電池存儲密度已經搞了幾十年了都沒有本質提高。其實我也想手機充一次電可以用一個星期呀,但這是理想。
  • 什麼是氫燃料電池_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氫燃料電池是使用氫這種化學元素,製造成儲存能量的電池。  氫燃料電池與其他電池區別  乾電池、蓄電池是一種儲能裝置,是把電能貯存起來,需要時再釋放出來;而氫燃料電池嚴格地說是一種發電裝置,像發電廠一樣,是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發電裝置。另外,氫燃料電池的電極用特製多孔性材料製成,這是氫燃料電池的一項關鍵技術,它不僅要為氣體和電解質提供較大的接觸面,還要對電池的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
  • 燃料電池原理
    本文將為大家揭秘燃料電池原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9773.htm  燃料電池,英文名稱為fuel cell,是一種利用燃料的化學反應生成電能的裝置,如果蓄電池被稱為「儲電廠」的話,那麼燃料電池就是一個「發電廠」,只要有足夠的原料,電能就可以被源源不斷的產生出來。
  • 燃料電池分類
    燃料電池按運行機理劃分,可分為酸性燃料電池和鹼性燃料電池。
  • 話說鋁燃料電池: 鋁燃料電池的應用(一)
    鋁燃料電池可設計成儲備電池,使用前進行活化,使用期滿後,可通過移去消耗的鋁陽極,換上新的鋁陽極,此過程稱為機械再充,鋁陽極被稱為可更換極。機械可再充鋁燃料電池已用於取代因質量和噪聲限制而不適合某些方面應用的柴油和汽油發動機,且應用潛力巨大。下面介紹一些在車輛領域,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鋁燃料電池系統的應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