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武漢)團隊解決燃料電池電解質難題—新聞—科學網

2021-01-07 科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部分成員

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超質子高速通道(A、 B);獲得極其優異的質子電導率,較傳統釔穩定二氧化鋯電解質材料的電導率提升了約3個數量級(C);實現了先進燃料電池示範,在520攝氏度,輸出超過1000毫瓦/平方釐米的功率密度(D)。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域於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從而助推超質子,獲得優異的電導率。

7月10日,《科學》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

燃料電池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的第四種發電技術。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燃料電池技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長期以來,提高電解質離子電導率的方法,是通過低價陽離子取代高價陽離子,如摻雜三價銥離子取代結構的四價鋯離子,從而產生氧空位,進而提高了氧離子電導率。但是結構摻雜的方法,並沒有有效解決燃料電池電解質面臨的百年挑戰,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在傳統質子傳導材料裡,質子需要克服巨大的能壘,通過氧空位跳躍前行。該研究相當於給質子「修建高速公路」,即利用半導體異質界面場誘導金屬態,助推超質子實現又快又好地「跑起來」,從而獲得優異的電導率。這與傳統電解質材料電導率相比,提升了3個數量級,並且實現了先進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示範。

該研究成果為優良質子傳輸材料和應用,提供了創新思路,為質子限域傳輸提供了科學方法,為在燃料電池研發應用中插上了翅膀。該成果將促進新一代燃料電池研究和發展,對發展能源新材料和新技術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z913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我國破解燃料電池研發中的關鍵難題
    燃料電池技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長期以來,提高電解質離子電導率的方法,是通過低價陽離子取代高價陽離子,如摻雜三價銥離子取代結構的四價鋯離子,從而產生氧空位,進而提高了氧離子電導率。但是結構摻雜的方法,並沒有有效解決燃料電池電解質面臨的百年挑戰,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 我國學者破解燃料電池研發中的關鍵難題
    新華社武漢7月11日電(記者李偉)著名期刊《科學》10日刊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團隊學術論文,宣布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限在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了具有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這是記者10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的,該校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是論文第一作者,據她介紹,燃料電池的潔淨、高效、無汙染特點越來越受關注,燃料電池技術也是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 探索燃料電池奧秘
    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她說這句話,是有原因的。她和燃料電池研究課題組師生們,在科學研究之旅上,不停地跋涉,如今看到了科學的微光。燃料電池技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經過無數次線上線下討論,結合彼此專業背景和特長,著眼於解決領域關鍵科學問題,圍繞燃料電池研究,課題組將方向定為「異質界面電荷傳輸行為探究」。
  • 山西開發離子液體電解質甲烷燃料電池發動機
    近日,記者從太原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獲悉,該校科研團隊在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發動機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業內人士稱,這將對中國乃至世界汽車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隨著石油價格的迅猛飆升,機動車的行駛成本日益沉重,尋求石油替代資源迫不及待。
  •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優劣綜合對比分析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優劣綜合對比分析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Science》主編回應中國燃料電池研究「造假」:發函重點關注,之前撤稿率100%
    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此前登上Science的研究,在被舉報質疑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後,現在由Science官方作出回應。那麼這一次,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引發質疑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研究?又是怎樣的問題?為什麼被舉報?依據是什麼?這項研究是在今年7月10日刊登在Science,而在僅一個月後,便在Pubpeer上遭到了網友質疑。
  •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特點及劣勢之處分析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特點及劣勢之處分析 ,「iyufk」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快車道—新聞—科學網
    體現綠色理念   隱含發展難題   燃料電池是一種將存在於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的付甜甜介紹說,燃料電池概念最早由英國威爾斯科學家格羅夫於1839年提出。燃料和空氣分別送進燃料電池,電就被生產出來。它從外表上看有正負極和電解質等,像一個蓄電池,但實質上它不能「儲電」而是一個「發電廠」。   氫燃料電池是使用氫製造能量的電池。其發電的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其產物是電和水。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新聞—科學網
    實際上,包括海水在內的水資源是地球上最大的「氫礦」,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製備氫氣的有效方法。但是,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綠氫能否實際解決並應用於規模化減碳,還需要克服三大難題:電解水的大規模、低能耗和高穩定性。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十四五」需要重點解決的工程技術難題。
  • 《科學》刊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創新研究成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為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宋懷兵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燃料電池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的第四種發電技術。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燃料電池技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 研究人員為鎂離子電池找到了一種高效的固態電解質
    雖然我們隔三差五就能聽到有關「電池技術突破」的新聞,但鋰離子電池依然是當前使用最廣、綜合表現最佳的選擇。 不過最近,麻省理工博客裡實驗室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固態材料。它似乎是鎂離子的一種絕佳導體、有望用於打造更安全和高效的電池。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新聞—科學網
    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
  • 【材料】可用於p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水電解質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向萬春副研究員聯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將水作為電解質溶劑,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製備了p型水系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這是繼他們開發世界上轉換效率最高的n型水系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所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Energy & Environ.
  • 科學網—燃料電池的「咽喉」攻堅戰
    氫氣循環泵則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關鍵部件之一。 然而,如此關鍵的核心部件,我國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 瞄準這一重大需求,近日,山東大學聯合天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船重工第七一二研究所、濰柴動力等7家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正式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車用燃料電池噴射式氫氣再循環泵研發」項目。
  • 水不用電解就分解氫氣 燃料車將迎來春天
    純電動汽車由於充電時間長、電池用久後衰減等缺點,在短期內還不能迅速得到用戶的認可。為此現在很多廠商都在研發氫動力燃料車,其中就包括豐田、本田、奔馳和寶馬等國際大品牌。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我們在初中化學課上都看到過老師為我們做電解水的試驗,將試管收集的氫氣點燃,會出現爆鳴聲。你一定想起當時的場景了,是不是還想起了化學老師呢?扯遠了,我們言歸正傳。
  • 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的電池!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可防火的新電解質
    常規鋰電池尚且如此,對於擁有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來說,其安全性則是更大的問題。可以這麼說,安全問題是困擾著鋰離子電池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許多科研團隊重點攻關的對象。 近日,國際知名材料學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評委、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鉀離子電池電解質界面膜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記者6月23日從河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波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環境學院教授王偉團隊等單位合作,成功製備一種具有生成穩定合理電解質界面膜的柔性無定型碳纖維
  • 高性能鉀電池採用非易燃電解質 打造下一代儲能系統
    ,可應用於鉀和鉀離子電池,促進鋰技術以外的下一代儲能系統發展。新型電解質基於有機磷酸鹽,使電池更加安全,而且可以在低濃度下運行,這是大規模應用的必要條件。 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在儲能市場佔據主導位置,但是,這種電池存在價格、環境問題和電解液易燃等固有缺點。在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時,科學家們嘗試用鉀離子等更豐富、更便宜的材料,來取代鋰離子。然而,鉀和鉀離子電池也存在安全問題,比如電解質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