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外星人這樣子虛烏有的事情,黑洞反而讓人類更加好奇。從發現黑洞的存在到人類拍攝出黑洞的照片,這一過程經歷了近一百年的時間,人類對黑洞的探索也不會因此終止。或許很多朋友會認為,黑洞是永恆地存在於宇宙之中,並不會滅亡。而事實上,黑洞就像我們所認識的其他事物一樣,它的存在也並非永恆的,總有一天它也會消亡在宇宙之中。
我們知道,黑洞是由體積達到一定量的恆星內部化學元素不活躍,無法維持內外部的穩定平衡,而塌陷,最後在極大的壓縮力下形成的。但即使是黑洞也不是天體的最終形態,就像我們人去世以後,躺在棺材裡的遺體不是我們的最後形態,即使被焚燒後形成的骨灰也不是我們的最終形態,最後骨灰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宇宙之中。
這些話再說下去就很「玄學」了,所以我們就在這裡把話頭收住吧,小編想要說的就是即使是黑洞也會有滅亡的一天,而黑洞的滅亡就像地上的一灘水,會一點點地蒸發掉,然後變成另外一種物質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並且在這裡小編所說的蒸發不是一個比喻,黑洞是真的會蒸發。
那麼黑洞為什麼會蒸發呢?我們都知道,黑洞是在高壓下形成,並且在它吸食等離子體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向外散發熱氣。由於每一個恆星的質量不同,其滅亡後形成的黑洞質量也不會相同,而不同的質量也導致了黑洞本身的溫度不同,質量越高的黑洞溫度會越低,相反,質量越低的黑洞溫度會越高。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越大的黑洞越難從宇宙中消失的原因。
那麼黑洞的溫度會不會改變呢?霍金認為會的,當然,霍金的這個假設更多的是針對一些質量比較小的黑洞,對於質量比較大的黑洞來說,霍金所提及的現象也只是九牛一毛。並且,質量較小的黑洞若長期存在於霍金所提及的狀態之中,則容易產生爆炸。這些都是霍金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所提出的一個合理猜想。
霍金認為黑洞在放射出能量的同時也在消耗著本身的能量和質量。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極其淺顯的道理,誰都知道要是沒有能量產生怎麼來的能量釋放呢?但是這背後所涉及到的知識十分深奧,小編儘量用簡單的話來跟大家說明。如果有兩個粒子經過黑洞,其中一個粒子被黑洞吸收,那麼黑洞中就會釋放出一個能量相反的粒子,這就是黑洞蒸發的原理。
霍金在證明這一論點時引用了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同時也證明了黑洞的能量損失導致了它的質量損失。如果是質量小的黑洞,那麼可想而知,質量損失肯定會比較快,並且產生較多的熱量,因此小黑洞的蒸發也比大黑洞更容易引起爆炸,而這些爆炸後的黑洞將會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以後也不是沒有生成新的黑洞的可能性。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