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擱淺》這款遊戲有什麼內容?遊戲世界觀前瞻

2020-12-06 百樂遊戲說

幽邃的黑暗身影橫行於大陸,弱小無助的人類族群在生死間苦苦掙扎。一個飽受摧殘的男人身負重任,背著沉重的行李橫跨滿目瘡痍的大陸去拯救岌岌可危的人類,有人曾經說過人類內心深處真正的恐懼是未知,當一個人逐步的探索未知,一層層地剝開其面紗的時候,那種觸骨的涼意瀰漫在內心深處無法自拔,直到黑暗的雙手從地底抓住自己的軀體,才發現那足以毀滅人類靈魂的與生命的怪物已然出現。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是誰?造成死亡擱淺的真相是什麼?無數人前赴後繼參與聯結這破碎的世界,追尋一切的真相。

根據外媒IGN的劇情總結,《死亡擱淺》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美國大陸上,未來世界,傳統的美利堅合眾國意已經被美利堅聯邦取而代之,也就是我們遊戲中熟悉的UCA。在這片領土上,發生了一場人類科學無法解釋的劫難,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超自然的現象發生,而此時的人類才發現,另外一個維度的生物已經對地球展開了入侵。他們會將人類拖入地下,從而產生巨大的爆炸,炸的地上坑坑窪窪。有人翻譯為虛爆,幽冥生物「BT」全名Beached Things,他們的來源無人知曉。自降臨世界就以一種永生不滅的形態露於世間,也就像鬼魂一樣的存在。無法完全死去,正常人的肉眼也無法看見,正所謂超脫於五行之間。城市早已化為廢墟,地表怪物泛濫。

人類僅存著地下的堡壘,目前公布了四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快遞互相傳輸,主角就是一個快遞員。主要城市網絡一旦全部連結,那麼就能暫時告別死亡擱淺的狀態。我們的主人公山姆,他日復一日地在各大城市之間進行物資的運送工作,終日與怪物為伍。山姆不相信團結會解決人類目前的任何問題,也不打算與BT這一生物糾纏不清,但即使這樣,山姆為了維持個人生計還是踏上了不歸路。山姆在遊戲中的終極任務就是幫橋梁公司利用「手性網絡」技術聯結全美各地,以達成重建「美利堅城市聯邦」的目標,阻止者這威脅人類的死亡擱淺慘像。

本作大反派是由拔叔飾演的克裡夫是一個極其狡猾難纏的對手,按照小島秀夫所說,Cliff是本作玩家最難以忘卻的反派。死亡擱淺的終極含義按照國外網友的總結目前有多種的說法,一種是BT伴隨時間雨到來,他們不斷吞噬未能逃離的活人,最終產生虛空爆炸對地表造成破壞的現象,而第二種則是人類在被BT吞噬殆盡拉入異度空間後,靈魂會進入海水世界,這個海水世界按照小島秀夫的說法即是生與死之間的神秘維度「結」。而那些死後的內體被擱淺在沙灘上無法動彈的海洋生物即是處於「死亡擱淺」狀態。按照目前媒體已經公布的線索和官方隱喻來看,小編推斷死亡擱淺遊戲後半部分和前半部分應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遊戲模式,前兩章可能會是第三人稱,後面三章會變成第一人稱。從幾十年前的合金裝備開始,小島秀夫對於資本家所崇尚的虛偽繁榮和骯髒的民主都是極度批判的態度。

總而言之,小島秀夫之所以要開發《死亡擱淺》這款遊戲就是要展現一個主題的聯結,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生與死之間的羈絆都在於人性自身的聯結。讓大家回到當初信件時代那純潔質樸的友情,儘可能為他人著想,少一絲戾氣。好了,讓我們一起期待遊戲的面世吧!

相關焦點

  • 《死亡擱淺》遊戲測評:看快遞小哥是否可以作為主角拯救世界?
    前段時間新出了一款外賣小哥拯救世界的遊戲《死亡擱淺》,不過在外網上這款遊戲的評分忽高忽低,這次就帶大家看看這款這部褒貶不一的《死亡擱淺》遊戲測評:7.0/10.0遊戲類型:動作冒險開發商:小島製作《死亡擱淺》定位為一款開放世界風格的冒險互動類遊戲
  • 《死亡擱淺》結局什麼意思 遊戲結局劇情介紹
    導 讀 死亡擱淺已經在PS4平臺上正式發售了,作為以敘事劇情見長的小島秀夫獨立出來之後的首款作品,很多小夥伴對於這款遊戲的劇情故事充滿了興趣
  • 遊漫談:這個遊戲好玩嗎?基建模擬器《死亡擱淺》實錘單周目神作
    但你仔細聽聽,竟然能覺得他們誰說得都有那么二三分道理,這是《死亡擱淺》的神奇之處,遊戲界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如此充滿爭議的大場面了。神作、經典,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詞彙是玩家們對一款遊戲最高的評價。在遊戲界存在個有趣的規律,一款3A遊戲往往在發行前的數次曝光中就能被定性,並且絕大多數情況下玩家對其不會產生質疑。
  • 《死亡擱淺》不是潛行遊戲 小島將其定義為「鏈遊戲」
    《死亡擱淺》在之前的官方頁面上被描述成一種「全新類型」的動作冒險遊戲,看來小島秀夫想打造一種此前沒有的遊戲類型,不過這到底是什麼呢?面對疑問小島對他想做的東西做出了解釋。首先他明確《死亡擱淺》不是一款潛行遊戲,而是以連接(Connection)這個概念打造的全新動作遊戲,小島秀夫將之稱為「社交鏈系統」(Social Strand System,暫譯),或者簡單的稱為「鏈遊戲」。遊戲中玩家們的目標是重建相互隔離的城市、殘破的社會之間的聯繫。
  • 杉果:16款史低遊戲推薦 《死亡擱淺》新史低122元
    今天的限時折扣遊戲也是本次活動的最後一輪了,其中《死亡擱淺》《輻射4 年度版》等佳作都迎來好價,詳情如下:杉果感恩節特惠活動地址>>>>《死亡擱淺》背刺價122元,《輻射4 年度版》45元,今日6款限時好價死亡擱淺丨原價:298丨杉果限時特惠:122(需用券-12)小島秀夫最新力作《死亡擱淺》迎來新史低價,在24小時限時折扣期間僅需
  • 《死亡擱淺》不明覺厲 「拔叔」:遊戲很有趣但完全沒搞懂
    (圖片來源:大粵網•香港提供)【大粵網.香港】曾經合金裝備系列的研發人,人稱「MGS之父」的小島秀夫,在2015年12月離開Kojima後自行成立工作室並宣布開發《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至今已經兩年多了,儘管遊戲釋出了一段又一段的預告,但玩家們依舊看得一臉懵逼,只能高呼不明覺厲不知道小島在搞啥鬼。
  • 遊戲該不該有世界觀?遊戲世界觀是什麼意思?
    正是因為新增遊戲數量太過龐大,有很多遊戲出生不到一年便夭折,有的甚至不到一個月,「遊戲短命鬼」越來越多;而其中,也有很多遊戲開發商中的「偷尖取巧者」,用一個遊戲的內核,換一輪人物造型或者UI,就開始圈錢,圈完之後就關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網遊市場嚴重缺乏監管,而小編認為,還有另一個主要原因——遊戲開發商和生產商以及玩家,遊戲世界觀嚴重匱乏,也更加加劇了市場的混亂。
  • 玩了100個小時的《死亡擱淺》後,我確定它真的是一個送快遞遊戲
    《死亡擱淺》的評價也許會兩極分化,但就像小島說的那樣:「如果有100個人玩這個遊戲,而且都說很有趣的時候,那就意味著這個類型的遊戲已經存在了。」沒玩到遊戲前,如果有人和我說《死亡擱淺》是一款把「送快遞」當成核心玩法的3A大作,我絕對不會相信。
  • 《死亡擱淺》並非潛行遊戲 小島定義為「社交鏈系統」
    小島秀夫憑藉《死亡擱淺》想要打造一種新的遊戲類型,之前在官方頁面上將至描述為一種「全新類型」的動作冒險遊戲,而小島自己又對他想做的東西做出了解釋。首先他明確《死亡擱淺》不是一款潛行遊戲,而是以連接(Connection)這個概念打造的全新動作遊戲,小島秀夫將之稱為「社交鏈系統」(Social Strand System,暫譯),或者簡單的稱為「鏈遊戲」。
  • 尿尿才是遊戲精髓?《死亡擱淺》曝排洩系統,網友:尿出新世界?
    作為著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及其旗下工作室小島製作從科樂美獨立之後發表的首部作品,《死亡擱淺》從2016年發表以來就受到網友們的強烈關注。畢竟是小島秀夫的作品,光是這個名字就已經吸睛無數了。同時作為一款開放世界類遊戲,遊戲內容及玩法更是讓網友們充滿好奇。在此之前小島工作室也有透露不少玩法上的預告,但大多受到網友吐槽,例如送外賣遊戲、帶小孩遊戲等等,但吐槽得越多,越是代表網友們對遊戲的期待。這款備受矚目的遊戲在近日的科隆遊戲展上又透露出三部預告片,一次放三部可讓不少網友興奮了。
  • 小青說遊戲:死亡擱淺是神作還是雷作?說說那些給玩家挖坑的大作
    還有不到一個禮拜,小島秀夫的新作《死亡擱淺》就要和玩家見面了,離開KONAMI之後,小島秀夫發布了這款遊戲,從一開始的概念圖,到現在的呼之欲出,這款遊戲留給大家很多的期待和幻想,畢竟,小島秀夫以《合金裝備》打下了屬於自己的一片江山,讓小島出品成為了精品遊戲的代名詞,而且,《死亡擱淺》的各項遊戲系統,以及剛剛發出的遊戲宣傳,無不向玩家展示著這款遊戲的深度和精彩,讓玩家對這款遊戲有著相當程度的期待
  • 這個遊戲很奇怪!《死亡擱淺》的26個怪異之處令人費解
    編者按:《死亡擱淺》無疑是今年最具話題度,也最流露創作者風格的一款獨特作品。不論如何爭議,它對遊戲玩法的大膽探索,以及特立獨行的「點讚」式連接機制,對於遊戲設計都能有些啟發意義。Polygon 編輯在體驗《死亡擱淺》之後,也感慨於它的與眾不同,並列出了 26 個古怪之處,你又是否會有同感呢?
  • 《死亡擱淺》眾評活動 「玩過認證」點評就送金幣
    活動介紹《死亡擱淺》自發售以來一直是個非常具有爭議的遊戲,隨著PC版的發售玩家的爭議依舊沒有變少,為了使《死亡擱淺》遊民星空眾評更具說服力,我們打算邀請真正玩過遊戲的玩家進行更有價值地評價。
  • 卡普空將復活更多老遊戲;小島或打造更多「擱淺」遊戲
    小島秀夫很早之前就強調過,《死亡擱淺》是一種全新類型的遊戲,小島把它稱之為「擱淺類遊戲(Strand game,或者叫做鏈遊戲)」。目前,《死亡擱淺》已經公開了多次實機演示,很多遊戲玩法也已經揭曉,但小島說,這款即將到來的開放世界3A大作不足以支撐「Strand game」成為一個新的遊戲類型。
  • 小島又搞事情了,《死亡擱淺》電影要來了
    《死亡擱淺》PC版發售後再次收穫一波好評,近日小島秀夫回答了粉絲的提問,分享了《死亡擱淺》的創作思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目前您最關注的演員和創作者是誰?我感興趣的演員有很多。現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正在舉辦他的展覽「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河流有時會成為橋」,這是他相隔十年在日本 舉辦的展覽。我很感興趣。不僅僅是死亡擱淺,小島監督的作品裡往往既有讓人捏一把汗的懸念和恐怖場面,也有讓人淚流不止的感動場面,此外,像是Sam泡溫泉或是洗澡這樣日常生活的場面和很多笑點都毫無違和感(不破壞遊戲世界觀)地在遊戲中共存。這些場面您是如何構思的呢?是按順序構思的?
  • 在《死亡擱淺》搶鏡的魔爪飲料,隨著遊戲發售股價大漲
    僅從我的遊戲體驗來看,Sam好像一天24小時只靠喝功能飲料維生。我忽然開始懷疑,他異於常人的體制是不是和血液裡的魔爪濃度過高有關……在《死亡擱淺》發售當天,魔爪的股價也跟著出現了明顯的上揚。雖然沒法證明二者有因果聯繫,但不少玩家確實通過《死亡擱淺》的植入廣告對魔爪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 「拔叔」表示自己知道《死亡擱淺》的很多內容 可惜目前還不能說...
    對於《死亡擱淺》的問題,他表示自己如果把知道的事情說出來的話,會遭到來自小島工作室和索尼方面的「懲罰」。  「我知道許多事情。但如果我說出來的話,很快就會有六個強壯的日本大漢來找我。」  所以他至少讓我們知道,《死亡擱淺》已經有許多內容,只不過所有參與的人員都在嚴格保密。或者,難道說「六個日本大漢」是某種關於遊戲的暗示?
  • 遊漫談:末日類遊戲盤點,國內這款大作成為「後起之秀」
    末日類遊戲盤點,國內這款大作成為「後起之秀」末日題材的遊戲一直是眾多大廠競相追逐的目標,在這個題材中也湧現了一批批經久不衰膾炙人口的IP。末日類遊戲對於廠商來說,一是可以自己創造世界觀,創作自由度大,二是更容易討論人性相關的內容,因此也更容易出現玩家口中的「神作」。如去年大火的TGA最佳遊戲有力競爭者《死亡擱淺》,還有經久不衰PS平臺神作之一的《最後生還者》等等。他們完善而深刻的世界觀給予了太多玩家感動與思考。
  • 包括《死亡擱淺》,這些獨佔遊戲最後還是登陸了PC
    許多pc玩家對這款大作也是充滿了期待,遊戲日報小miu也是對這種廢土風格的遊戲無法抵抗呀。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索尼第一方作品第一次登上pc平臺,這波操作大家覺得如何呢?小miu認為不少玩家,特別對於pc端的玩家來說自然是好事,而ps4的玩家也不必心理不平衡,畢竟這是一部3年前的遊戲了。
  • 披著遊戲外衣的電影? 外媒爆《死亡擱淺》結局動畫長達2小時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日,小島秀夫的新作《死亡擱淺》的媒體評分已經正式解禁,而從各大媒體公布出的評測報告中我們也能夠一窺《死亡擱淺》中的相關內容(17173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