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安了3個『鍋』,到現在一個臺也收不到了。」一位居民的遭遇,讓「小黑鍋」(即私人非法安裝的地面衛星接收器)再次浮出水面。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小黑鍋」在我省一些地區依然存在,這種設備不僅本身質量無保障,而且由於其接收的隨意性,內容成為脫離監管的「盲區」,包含色情等不健康信息,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
3年裝3個「鍋」,都壞了
「三年安了3個『鍋』,到現在一個臺也收不到了。」7月11日,魯西南一處村莊,27歲的女村民時美豔很鬱悶。
時美豔說,她家的電視是幾年前買的,當時她老公聽說「裝個鍋收臺多」,於是就花了100多元,從市場上買了一套連到了電視上。
「開始看著還行,但是遇到颳風下雨信號就不行。」時美豔說,這套設備只用了一年左右,就壞了:「無論怎麼調都不出臺。」
隨後,時美豔老公又到市場上花錢買了第二個「鍋」,結果看了不到一年又壞了。「鍋」壞了沒信號,但家裡老人孩子都還要看電視,不得已,時美豔家又買來第三個「鍋」,結果與前兩個命運相似:「一年時間不到,不能用了。」
「買的時候都吹得天花亂墜,但是毛病太多,很容易壞。」時美豔頗為無奈。
「鍋不靠譜,還是安有線吧。」於是,當地廣電網絡公司在村裡徵收有線電視費的時候,時美豔申請安裝了有線電視,「信號基本不受天氣影響。」
信號經常斷,畫面不清晰
時美豔購買的這種小鍋出自何方,質量究竟如何?
按知情人士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魯西南一家大型電子產品批發市場。在一家店門口,記者看到擺著一黑一白兩個直徑二三十釐米的「小鍋」。
見有人來問,這家電器店的老闆很「熱情」地給記者做起介紹來。店家說,他們這邊賣的「鍋」價格不一,便宜的只要80元,貴的則可到上百元。他強調,他的貨無論貴賤,質量「都沒的說」。
看記者仍在遲疑,店家便現場給記者演示了「鍋」的使用過程。安裝天線、調整位置、調好機頂盒……不一會兒,電視上就出現了央視節目的畫面,隨著店主不停地按遙控器,一會兒工夫記者就瀏覽完40多套省級衛視節目。不過節目質量看起來不怎麼樣,信號有時斷斷續續,畫面也不清晰。
隨後,記者在這個市場走訪,發現不少店門前或店內都擺著或大或小的「鍋」,價格也多在百元上下。
小作坊生產,維修找不到人
「說得好聽,真要出問題,根本沒保障。」常年做此生意的業內人士趙猛(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山東省內的「小黑鍋」,多來自周邊省份,其生產「廠家」多只是一些家庭小作坊。
趙猛說,「衛星小鍋」做起來很簡單:一片金屬質地的接收面,配上一個滑鼠大小的高頻插頭,並通過很簡單的機頂盒連接,「就成了。」
「只要你家裡有陳舊不用的衝壓設備,能生產吃飯用的鍋,就能造這種玩意。」趙猛半開玩笑地說,在行內人眼中,小黑鍋「沒多少技術含量,根本不算高科技」。
「他們(指出售者)都知道違法,所以很多安裝和維修只敢暗地裡進行。」7月11日下午,臨沂市臨沭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宏告訴本報記者。
黃宏說,安裝小黑鍋多是「一錘子買賣」:很多時候居民安裝,壞了打電話報修時,就找不到人了,「只能自認倒黴。」
買「鍋」才花100元 修「鍋」搭進60元
這種質量和售後服務均無任何保障的設備,為何還有人冒險使用呢?
7月11日以來,記者在魯西南、魯中等地一些農村調查發現,儘管有線電視已經比較普及,但仍有一些人家「支起小鍋」,偷偷收看一些電視節目。
「很多人圖它的便宜。」此前安裝過「小鍋」的淄博市村民趙增雲告訴記者,推銷「衛星鍋」的人最常說的就是,只要花100多塊錢,就能「無限觀看」電視臺,給人的感覺就是:「少花錢,多看節目。」
但趙增雲使用「衛星鍋」的經歷則表明,事情沒那麼簡單。老趙說,幾年前他在一位村民的介紹下安裝了「小鍋」,由於擔心信號不好,還一下子「裝了兩個」。
「開始時稍好點,但後來信號越來越差,最後就剩下了兩三個臺。」老趙說,小鍋必須隨時調整位置,不然找不到衛星信號就看不到節目。不僅如此,遇到壞天氣時,「節目質量很差,會有很多『白點點』。」這常令老趙束手無策。
更讓老趙不滿的是,每次出問題維修,他都要交20多元的修理費,有一臺連修了3次,花了60多元,快趕上一個「鍋」貴了。「總帳算下來,比安裝有線電視還貴。」
頻道數量少 售後服務差
「安裝小黑鍋,負面影響非常大。」17日上午,省廣播電影電視局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直言。
據了解,目前我省居民收看數位電視節目,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一是安裝有線電視,二是接收無線數位電視節目,三是架設衛星地面接收設備。
「我們傳輸的信號,都是在國家法律允許範圍內的。」13日上午,山東廣電網絡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他們無論從信號質量、頻道數量,還是售後服務等方面,都要比安裝小黑鍋「更有保障」。
「小黑鍋最重要的危害,是它的不可控性。」省廣播電影電視局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說,安裝了小黑鍋,理論上可以接收到我國上空的所有國內外電視頻道,「其中就含有一些成人頻道和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節目。」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任由小黑鍋泛濫,「後果將不堪設想。」
本地節目缺席 民生信息不暢
「裝了小黑鍋,本地政府的聲音,就傳達不到百姓耳朵裡。」一位地方政府官員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小黑鍋只能接收上星的節目,本地未上星的節目,無法被老百姓收看,當地一些重要的民生政策和服務信息,老百姓也無法知道。
「比如說,我們要在本地區進行交通集中整治,電視是通知民眾最快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這位官員說,但是安裝了小黑鍋的家庭,可能就不能及時通過電視了解相關信息,「有時候一些重大政策變動,不知道會有大麻煩。」
徹查小黑鍋 需多部門配合
據了解,這種衛星接收器之所以在市場上屢禁不止,主要在於法律法規的滯後性,不過針對這個問題,目前我省各地已經進行了不少探索。
山東廣電網絡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查處非法「小黑鍋」,主要依據1993年國務院129號令《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但這項規定出臺時間較早,到了網絡發達的今天,形勢已經大不一樣。
「雖然很多人可能意識到這是違法行為,但卻仍非法使用這種設備。」該負責人說,這需要各部門對這種行為進行綜合查處。
「我們採取的是聯合執法的形式,並且力度都不小。」7月15日,淄博市臨淄區政法委副書記孫守強說,他們每年都要聯合公安、工商、廣電等系統,對違法小黑鍋進行聯合查處。
「如果國家能出臺更細緻的法律,可能效果會好些。」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聯合執法雖然能打擊小黑鍋的安裝使用,但要想根除該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從法律層面,對這種行為的處罰進行界定,使得各部門能夠更好地配合執法。
「曾經我們查處了一車的小黑鍋,但最後因為無法可依,只能不了了之。」採訪中,談及這個問題,廣電系統一位工作人員深感無奈。(劉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