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0年中,由於毒素造成的食品汙染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農作物(大多數穀物)非常容易遭受真菌毒素的汙染,嚴重影響著食品安全。如果食用被汙染的食品,則會產生極大的毒副作用。部分真菌毒素已被證實具有致癌、致畸、致細胞突變的「三致」作用。因此對於生物毒素檢測受到了如商檢、農檢、疾控中心等檢驗檢疫機構的高度重視。
目前至少有100個國家已經對糧食/飼料中真菌毒素的限量進行了規定。隨著人們對生物毒素危害的認識,相關的限量標準在不斷地更新。歐盟於2006年頒布了《Regulation (EC) No 1881/2006》,對食品中汙染物的限量進行規定,規定花生、穀類、堅果等人類直接食用的食品中,黃麴黴毒素含量(指G2+G1+B2+B1的總量)不能超過4 μg/kg。2010年,頒布《Regulation (EC) No 165/2010》,規定嬰幼兒配方奶粉中黃麴黴毒素-M1(AFT-M1)的限量為0.025 μg/kg;鮮乳中AFT-M1含量不能超過0.05 μg/kg。2012年又頒布了《Rregulation (EC) No 594/2012》,對《Regulation (EC) No 1881/2006》進行了修訂,對乾果等食品中的赭麴黴毒素A(OTA)的最高限量作了規定。美國FDA對黃麴黴毒素的限量作出規定: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指G2+G1+B2+B1的總量)的最大殘留限量為20 μg/kg,牛奶中AFT-M1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5 μg/kg。日本檢驗檢疫措施規定,黃麴黴毒素B1(AFT-B1)在進口食品中的殘留限量為「不得檢出」;生乳及乳製品中AFT-M1含量不得超過0.5 μg/kg;日本在肯定列表制度中規定:食品中黃麴黴毒素的限量是10 μg/kg。
我國在2005年公布了強制性糧食衛生標準(GB 2715-2005),首次增加了真菌毒素限量的標準,其中包括了四種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B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黴烯酮(ZON)和赭麴黴毒素A(OTA))。2011年,我國又頒布了最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T 2761-2011),相比GB/T 2761-2005增加了赭麴黴毒素A、玉米赤黴烯酮的指標;修改了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M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及展青黴素限量指標及檢測方法。可見我國對真菌毒素在食品中的限量要求越來越高,限制的食品種類也越來越細。
島津公司將涉及到生物毒素檢測的應用數據進行了整理彙編,推出了《LC-MS/MS生物毒素分析方法包》,並將其製作成為光碟。方法包中包含了7類58種生物毒素的檢測參數。旨在幫助使用島津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極杆質譜進行生物毒素檢測的用戶能夠省時省力的進行方法開發和數據分析。
本方法包包含以下文件:
1、生物毒素化合物清單及參數
(含有58種生物毒素(包含內標物)的中英文名稱、分子式、質量數、CAS編號、MRM分析參數等化合物信息。)
2、MS 方法匯總
(含有58種生物毒素(包括內標物)的獨立方法以及分類匯總方法)
3、LC-MS/MS食品中生物毒素檢測整體解決方案
(整體解決方案在已建立的LC-MS/MS生物毒素數據質譜庫基礎上,對食品中各不同基質中的生物毒素進行了分析,考察了相關的LC分析條件、校準曲線、檢出限、精密度等。)
4、LC-MS/MS生物毒素方法包操作指南
(通過本操作指南指導用戶完成方法包的使用。)
關於島津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是(株)島津製作所於1999年100%出資,在中國設立的現地法人公司,在中國全境擁有13個分公司,事業規模不斷擴大。其下設有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成都分析中心,並擁有覆蓋全國30個省的銷售代理商網絡以及60多個技術服務站,已構築起為廣大用戶提供良好服務的完整體系。本公司以「為了人類和地球的健康」為經營理念,始終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加先進的產品和更加滿意的服務,為中國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