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的是獲得性免疫缺乏症候群的英文簡寫音譯,它被我們關注有幾個因素,首先是愛滋病的感染率和致死率比較高,其次就是到現在為止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再有就是它特殊的感染渠道,儘管愛滋病有很多感染途徑,但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就是通過性接觸!
第一例愛滋病感染是美國疾控中心在1981年6月5日報告的,發現將近四十年來,醫學界追根溯源的共識是愛滋病毒可能來自猩猩,2003年6月13日美國科研人員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黑猩猩SIV病毒的混合起源」的文章中,認為HIV-1的前身可能來自於非洲黑猩猩。
科學界已經很難追溯愛滋病毒究竟是如何從黑猩猩轉移到人身上的,但我們也有一點需要了解的是,在非洲捕殺黑猩猩(攜帶HIV-1病毒)黑白眉猴(攜帶HIV-2)都是傳統保留節目,其處理過程中的血液直接接觸可能從黑猩猩到人類的重要途徑。
2001年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貝特·科伯博士通過收集到的案例和已有的數據,建立了一個愛滋病感染的數學模型,他推測HIV病毒大概是1910年-1930年間通過某種途徑感染了人類,地點是在西非。
愛滋病有多厲害?
感染愛滋病毒後會進入急性感染期,但也有沒有任何症狀的,早期病症有些類似感冒,而且很多案例都不盡相同,但有症狀的案例一般持續28天以內,最快的也有一周就過急性感染期的,除了低燒,咽炎、易累與口腔潰瘍等常見症狀外,並沒有愛滋病的特殊症狀,所以很容易被當常見病處理。
此後愛滋病毒會在自體免疫系統的抑制下進入潛伏期,整個事件長短不一,有的數周,有的幾十年,在這個期間內,病人並無其他症狀,潛伏期病毒隱藏在淋巴結內,當病人體內CD4+免疫細胞被病毒持續破壞時不足以抑制病毒時,愛滋病即進入發病期!
HIV正在感染一個細胞
發病後主要症狀有淋巴結腫大持續超過數月,無故發燒和消瘦以及食欲不振,有部分患者會停留在整個狀態,有的則漸漸發展成重症病人,免疫力會越來越差,各種平時感染了可以自愈的比如感冒和口腔潰瘍等遲遲不好,最終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幾乎停擺,連最普通的感染可能都是致命病症。
愛滋病病毒並不會直接致死,導致病人死亡的是各種併發症!
其實愛滋病毒並不厲害,它是一種逆轉錄病毒,暴露在空氣中數秒至數分鐘就會失去感染能力,所以它無法通過飛沫或者唾液等這些感染效率很高的途徑傳播,它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體液,而整個體液包括血液以及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乳汁、腦脊液和有神經症狀者的腦組織中。 其他諸如眼淚、唾液和汗液數量則很少,一般不會導致愛滋病傳播!
因此它的傳播途徑就被局限在了血液交換傳播(包括輸血以及吸毒共用針頭等)、母嬰傳播及性傳播等,在這些途徑中血液交換的傳播概率是最高的!各種途徑的感染率如下圖:
各種途徑感染概率(資料來自維基)
從上表來看,性行為感染概率很低,而輸血和母嬰傳播則佔了很高的比例,甚至連注射毒品共用針頭這種方式都只有0.67%。但在愛滋病感染比例中,通過性行為傳播佔了絕大多數,比如2019年我國部分省市愛滋病部分省市的匯總的統計報告中,性行為傳播佔了主要渠道,大多在90%以上,最高比例的省市佔98.9%,而男同性行為則佔比從6%到76%不等,佔比也是比較高的。
為什麼愛滋病性接觸傳播比例很低,但實際案例比例卻極高?
其實在感染率最高的輸血和母嬰途徑中,兩者是可以被嚴格控制的,首先輸血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感染,但發生這種意外的比例極低,母嬰傳播可以阻斷措施,而且愛滋病患者懷孕比例本身就不高,因此總體佔比不大是可以理解的。
感染率低於1%的性行為門檻卻很低,大量的基數加上無保護性行為,直接導致了大量的感染發生,所以男女們的各種行為需要受到約束,千萬不要參與無約束的行為,保護自己!
最後值得提醒一下,愛滋病並非不治之症,比如1995年,華裔美籍科學家何大一博士發明了雞尾酒療法,雖不能徹底根治愛滋病,但大幅降低了死亡率,將發病時間無限期推遲,2005年11月,據BBC報導,一名25歲的倫敦男性居民安德魯·斯丁普森(Andrew Stimpson)在2002年5月確診感染愛滋病,但未進行任何藥物治療,在2003年10月檢查時發現病毒已經消失。
1995年雞尾酒療法面世後,死亡率大幅下降
美國媒體2008年11月12日報導,一名同時患有白血病和愛滋病(1995年感染)的患者蒂莫西·布朗在接受幹細胞骨髓移植手術後,體內的HIV居然全部消失,這表示一定有我們不了解的方式能將愛滋病毒徹底消滅,所以千萬不要放棄希望,說不定明天就研製出了特效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