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禁愛滋病人進公共浴室,無關歧視只為安全

2020-12-01 央廣網

  作者:喬志峰

  我國擬禁愛滋病人進公共浴室引爭議。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就《沐浴業管理辦法》徵求意見。該辦法擬規定,沐浴場所應設立禁止性病、愛滋病患者入浴的標誌。一些關注愛滋病及倡導平等的人士對此反應激烈,認為此規定加劇愛滋誤解、歧視和恐懼,不會減少和控制愛滋傳播。(10月14日北京晨報)

  毋庸諱言,誤解和歧視愛滋病人的現象當今社會依然存在。但我認為,「禁愛滋病人進公共浴室」的做法,只是出於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考慮,而與歧視無關。

  愛滋病人與健康人共浴,確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北京市性病愛滋病臨床治療研究中心主任吳昊表示,這麼多年來,從未有任何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曾有人是因為出入公共浴室而被感染的。他還科普說,完整無破損的皮膚是很好的防禦屏障。另外,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唾液和淚液中可含有病毒,但含量極低,且必須直接接觸到傷口或直接進入血液才能感染。——「從未有調查顯示曾有人因出入公共浴室而被感染」,不代表現實中一定沒有這樣的案例;以前沒有,也不代表以後就一定不會有。皮膚完整很安全,萬一有人身上有點小傷口呢?而日常生活中有點小擦傷很難避免,有時有了傷口可能連自己都不在意。萬一在公共浴池裡遇到了「小概率事件」,豈不悲催?公共浴池染愛滋的概率再小,只要這種可能性存在,就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並採取預防措施。安全無小事,健康容不得僥倖心理。

  有沐浴業從業者也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禁止入內的規定不具有可操作性,「有些表露在外的皮膚病我們尚且可以看到,但如果是性病和愛滋病人,也只能靠自覺,我們無從監管,而且也沒有權力去盤查。」讓顧客洗個澡就要出示「健康證」,確實不現實。但有了這個規定,一是可以警示沐浴場所繃緊安全這根弦,提高對一些疾病的認識和防備,二是可以對一些病人也起到提醒作用——您的疾病可能會影響到他人的健康。別人或許看不出哪個人有病,而病人自己對此是最清楚的。正如專家所言,在法律層面,明知有性病而又故意傳播疾病予他人的,也是一種違法行為。這無疑會帶來一定的約束,而這種約束是有必要的。

  禁愛滋病人進公共浴室,無關歧視,只為安全。最後,想對那些「關注愛滋病及倡導平等的人士」說一句:你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知你們想過沒有,過度敏感其實也是一種另類的歧視和不自信?坦然面對現實、多些淡定和從容,生活會更陽光、更美好。

相關焦點

  • 「隱瞞愛滋病情」源於社會歧視
    (5月6日《南方都市報》)  愛滋患兒就醫,母親刻意隱瞞,導致多名醫護人員在無專業防護的情況下,對愛滋患兒進行了救治,並接觸了患兒的血液。儘管愛滋患兒的病情,在術前血檢中被意外發現,未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但仍然讓相關醫護人員擔憂和後怕。然而,母親之所以會刻意隱瞞愛滋患兒的病情,是因為「擔心醫院知道後就不肯治療」,表明對愛滋病患者的歧視,當今社會仍然存在,這更值得憂慮和反思。
  • 【手記】愛滋拆遷回訪:當年受訪病人近半離世
    兒子走後,一場雨淋死了30多隻無處可躲的兔子,剩下的兔子們餓慌了,把院子裡白楊樹腳的樹皮啃來充飢,活了下來。那時他病著,根本沒力氣下床救兔子。  後來,這6隻如小土狗一般大的兔子成了他的「朋友」,除了病友,他也沒朋友。捨不得吃,也沒人願意買走,就一直養著。  他告訴我們,參加那起愛滋拆遷的理由很簡單,他沒力氣幹其他活。在現場作勢走動了一下,連話都沒多說幾句。
  • 全方位打造愛滋科普強陣地,萬孚健康再度為艾發聲:知艾檢艾不恐艾
    為普及防艾知識,多種科普方式齊頭並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估計存活3800萬愛滋病毒感染者,平均每天就有4500 人被感染,當年死於愛滋病的人數高達69萬;而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我國愛滋存活病例預估129萬,相當於每一萬人中就有9.3人感染,HIV病毒在全世界傳播,愛滋病早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河南愛滋病人的"生意經":組團幫拆遷討債【2】
    昨晚,王向財告訴新京報記者,因為地理位置接近,他和多名愛滋病患者此前在政府為愛滋患者舉辦的醫療培訓中互相結識。   王向財稱,他通過此渠道認識的「病人」不下300人。   所謂「互助」,就是愛滋患者熟人間相互介紹一些如收帳、站隊助陣的「生意」。   王向財說,患者之間並沒有誰專門出來牽頭組織這些生意,都是有需要幫忙時就臨時打電話找人。
  • 中國愛滋病人為什麼這麼多?
    不少醫生都站了出來回答了這個問題以下所有內容來自知乎用戶zy已獲答主授權轉載以下為答主第一人稱表述本人是一名外科博士今年3月17號晚上5:30門診轉入一名急診患者該患者肛周膿腫由於膿腫面積大必須急診手術切排
  • 要求的哥清除或遮蓋文身,無關歧視和偏見
    要求的哥清除或遮蓋文身,無關歧視和偏見 2020-09-22 01:28:45   「我們真不希望在就業中受到歧視,有文身的不一定是流氓也有可能是嶽飛,不是嗎?」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稱其是甘肅蘭州市一名出租汽車駕駛員,近期收到了關於計程車駕駛員不得有文身的信息,要求清除文身。  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隨後回應道,計程車作為公共服務窗口行業,駕駛員大面積文身可能導致女性、小孩等乘客心理不適,不宜從事出租汽車營運工作。
  • 戒毒工作者為患愛滋戒毒者抽血輸液處理傷口(圖)
    而在這所醫院裡,職業暴露的風險,主要存在於血液傳播,因為病人要抽血、要輸液、要處理傷口。雖然醫院涉及到愛滋病戒毒人員的治療,有一套完整的防護手冊,但是,每天面對著這麼多愛滋病戒毒人員,風險總是防不勝防。
  • 廣州首例愛滋病人故事 抗艾20年已結婚生子
    廣州首例愛滋病人抗艾20年 結婚生子  ●關於歧視 跟著醫生來家裡做抽血做檢測的護士,因為不小心被蚊子咬了,當場嚇到,聽說回去哭了兩天。  ●關於愛情 奧運會閉幕那天,跟玉文提出登記結婚的想法,「想要找一個伴兒一起活下去」。
  • 愛滋母親生的孩子也會患愛滋?央視帶你了解真相
    今年1至9月,新診斷發現愛滋病感染者9萬6千多人,檢測結果全人群報告感染率為萬分之五,有5個省份萬分之十,23個省份低於萬分之五。 然而,雖然近年來針對愛滋病的常識宣傳在不斷深入,但從1981年愛滋病第一次出現開始,世人對愛滋病和愛滋病病毒攜帶者的誤解和恐懼就從未停止。愛滋病的形象被嚴重妖魔化。一些誤解,讓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受到來自社會的歧視和孤立。
  • HIV源頭20多年後還籠罩在迷霧中 零號病人是他嗎?
    這就是後來被寫進無數暢銷書的「零號病人」:蓋坦·杜加斯。杜加斯是一位英俊的放蕩不羈的加拿大空服,飛行穿梭北美各大城市。他自己估計可能有2500個伴侶。杜加斯因愛滋病死於1984年3月,CDC調查報告正好問世。公眾一時相信找到了「零號病人」。調查報告認為病原體傳染途徑類似B肝病毒。1983年5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兩個獨立團隊找到的愛滋病病毒。一年後又有獨立報告。
  • 黔東南州人民醫院舉行愛滋病反歧視培訓
    為進一步加強愛滋病反歧視宣傳工作,讓全院職工了解愛滋病的危害,掌握預防知識,消除對愛滋病患者的歧視,為愛滋病防治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12月24日下午,黔東南州人民醫院舉行了愛滋病反歧視培訓,由醫務科組織全院近三百名醫護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 廣州社區防艾十年,越來越多愛滋感染者由社區發現
    更重要的是,他們為這些因擔心社會歧視而躲在暗處的感染者們點亮了一盞勇敢接受治療的明燈,溫暖的火光傳遞社會的關愛。拿到初篩陽性結果,有的人當場崩潰2014年,林海良大學畢業後,來到廣州海珠區赤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廣州市300多名社區防艾醫生中的一員。社區防艾醫生的工作分為檢測諮詢和隨訪管理兩大部分。
  • 世界愛滋病日:比愛滋病更可怕的,是歧視|hiv|傳染病|攜帶者|愛滋...
    常識表明,人體在感染愛滋病毒2年-10年甚至更久後,因為免疫系統受到毀滅性破壞,才會發展為愛滋病,出現感染,腫瘤等體徵。在目前,通過吃藥等手段,可以把這種潛伏期延長很久,甚至是終生,攜帶著HIV正常地活到預期壽命,也並非不可能的事。1996年,華人何大一博士發明了「雞尾酒療法」,把多種HIV藥物合併使用來治療HIV,改變了HIV世紀絕症的面貌。
  • 時刻知道丨在公共浴室洗澡會感染梅毒嗎?
    在公共浴室洗澡會感染上梅毒嗎?使用公共浴室的毛巾會不會感染梅毒?公共浴室如何防止感染疾病?雖難在公共浴室傳染梅毒,但湖南省中醫院皮膚科副教授李小莎提醒,公共浴池易感染腳氣病等足癬或體癬類皮膚病,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腳盆、毛巾時都容易相互感染
  • 病毒侵犯了生命,歧視卻剝奪了他的生活
    通過規範治療,感染者每天只服用一片藥,便可回歸正常生活。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 世界愛滋病日是以疾病本身命名的,但愛滋病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遠遠不止疾病本身帶來的危害。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滋病最大的併發症是社會歧視。
  • 一位21歲愛滋病女大學生親身講述:在我確診愛滋後,男友把我告了
    我當時沒反應過來,連問了醫生兩遍,結果醫生只說不要多想,回家等疾控電話。 果然我被確診了,隨後檢測出我的CD4隻有278,病載已經達到了340000,當時我都懵了,捏著手裡的單子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個女人的話在我耳邊響起,她說是她的丈夫對不起我,讓我不要自暴自棄!看來當時她就已經猜到他丈夫可能已經給我傳染上愛滋病了。
  • 90後公開愛滋身份:舅舅"恭賀"他給家裡長臉
    「知道是愛滋感染者後,一開始讓我住院的醫生忙改口讓我回家。」劉石對「北京時間」(ID:btime007)說起自己的遭遇。「社會上對愛滋病人的歧視的情況依然存在,依舊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劉石此後加入了愛滋病相關的公益組織,並成為近60萬愛滋病患者中為數不多敢於公開身份的人,「為這個群體吶喊,爭取基本的權利。」
  • 愛滋病零歧視日 聽聽存活最久的愛滋病人自述
    原標題:愛滋病零歧視日 聽聽存活最久的愛滋病人自述   為推動全球愛滋病反歧視倡導工作,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將2014年3月1日定為首個世界「愛滋病零歧視日」。截至2016年9月,我國現存愛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萬例,累計死亡20.1萬例,而更令他們煎熬的,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歧視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