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腦海中就一直充滿著瘋狂科學家和他們進行的恐怖試驗的...

2020-12-06 遊俠網

  自從瑪麗-雪萊創作《佛蘭肯斯坦》之後,人們的腦海中就一直充滿著瘋狂科學家和他們進行的恐怖試驗的故事。但是有時候真實生活甚至比小說更加令人恐懼。從殭屍狗到心靈控制,這裡列舉的是一些曾經做過的最可怕試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了一個項目,把老鼠訓練成為自殺性炸彈鼠。1942年一位賓夕法尼亞牙醫萊特爾-亞當斯在參觀完新墨西哥州充滿老鼠的卡爾斯貝洞穴後向白宮首次提出了這一想法。亞當斯提議使用膠帶將微型燃燒彈捆綁到動物身上,這些捆綁有炸彈的蝙蝠將飛向日本並棲身在日本的木製建築物中,然後引爆炸藥。

  海軍陸戰隊捕獲了數千隻墨西哥無尾蝙蝠並且用膠帶把爆炸裝置捆綁到它們的後背上。這個項目在1943年報廢了,或許是因為美國政府已經在原子彈技術獲得巨大進步。

首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共5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十大瘋狂科學家:試驗結果讓人驚愕憎惡
    提到科學家應該是被人敬仰的。但是接下來的十位科學家卻是瘋狂的,所做之事令人驚愕、讓人憎惡。儘管最後兩隻小狗都由於身體排異而死,但這並沒有阻止德米霍夫繼續他的試驗,在接下來的15多年裡,他又進行了19例這樣的試驗。
  • 十大瘋狂科學家 試驗結果讓人驚愕憎惡(組圖)
    3、約瑟夫·門格爾:死亡天使  約瑟夫·門格爾是納粹黨衛軍醫生中的醫院,這些納粹黨衛軍醫生負責對俘虜進行篩選,決定哪些人被殺,哪些人被用來做苦力,哪些人用來在集中營裡做試驗對象。在這些醫生中,門格爾被稱為「死亡天使」。  在奧斯威辛,門格爾做了很多雙胞胎試驗,實驗之後,這些雙胞胎不是被殺就是身體被分解。
  • 歷史上這7個科學家十分瘋狂,你知道嗎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瘋狂的科學家只存在於科幻小說和恐怖電影中。但他們確實居住在現實世界中。這裡只是少數與我們並肩生活的瘋狂科學家,甚至可能就在隔壁。雖然福斯特沒有離開那個房間,但是他的故事確實如此,一直穿過英格蘭,最終走到瑪麗雪萊的耳邊。另一位科學家認為弗蘭肯斯坦的靈感來自於約翰·康拉德·迪佩爾的「別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故事。德國醫生的興趣擴展到神學和鍊金術,他的愛好包括偷竊和試驗屍體,他還試圖創造人造生命,並積極尋找哲學家的石頭和靈藥。
  • 試驗結果讓人驚愕憎惡!盤點史上最瘋狂恐怖的科學家
    為了研究未經治療的性病影響,男人和女人被注入梅毒,強姦他們造成淋病。二戰後,石井向美軍要求,把731部隊的情報資料數據全部提供給美國,作為交換條件,免除其全體人員的戰犯罪。美國同意了他的請求,從此他們一直被美國包庇下來。他沒有為他的罪行而坐一天牢,最後在他67歲時死於喉癌。
  • 被一種瘋狂的機器蠶食鯨吞
    但是,我們的地球並非永不會面臨毀滅的危險,科學家們從嚴謹的科學理論出發,尋找出了毀滅地球的幾種聞所未聞的設想。我刊從本期開始,將分期連載介紹這幾種設想中所蘊涵的科學理論。一個恐怖的場景你也許能夠列舉出大量不同類型的地球災難:火山、地震、海嘯,甚至小行星撞擊,所有這些災難無不裹挾著驚天崩地的能量。
  • 盤點宇宙三大離奇事件,科學家:恐怖!簡直比世界未解之謎還神秘
    盤點宇宙三大離奇事件,科學家:恐怖!簡直比世界未解之謎更神秘人們總是對未知事物充滿著好奇心,特別是對於一些未解之謎來說,就像是未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吸引著人們不斷的向前探索。但是,經科學家觀測發現,在宇宙中還飄散著很多的虛粒子,這在量子力學中有所解釋,無法被直接檢測到,但卻可以被間接證實存在的。這是因為,科學家們在檢測粒子時,發現其固定值會發生波動,並且產生一定的能量起伏,而促使這種現象發生的,就正是這種「虛粒子」。TOP2黑洞說起黑洞,它可是非常的出名了,很多天文愛好者對此都多少知曉。
  • 第一人稱恐怖遊戲《瘋狂的月亮》實機內容演示
    第一人稱恐怖遊戲《瘋狂的月亮》實機內容演示 時間:2019-07-11 01:47:47 來源:3DM編譯
  • 科學家到底有多瘋狂?為了科學,他們可以獻出生命
    夢想著自己長大成為一個探索世間萬物的科學家。可是長大後,我們慢慢放棄了這個科學夢,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付出的更多,而收穫的更少。不僅僅需要保持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還要有毅力,有耐心,在無數失敗後還有重新再來的勇氣。生活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科研都是一個神秘又遙遠的職業。可能一輩子都沒法清楚了解這個行業的現狀。但是作為奮鬥在國家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每個人都對他們保持著崇高的熱情。
  • 科學家到底有多瘋狂?為了科學,他們可以獻出生命
    夢想著自己長大成為一個探索世間萬物的科學家。可是長大後,我們慢慢放棄了這個科學夢,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付出的更多,而收穫的更少。不僅僅需要保持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還要有毅力,有耐心,在無數失敗後還有重新再來的勇氣。生活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科研都是一個神秘又遙遠的職業。可能一輩子都沒法清楚了解這個行業的現狀。但是作為奮鬥在國家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每個人都對他們保持著崇高的熱情。
  • 第一人稱太空恐怖遊戲《瘋狂的月亮》發售日公布
    第一人稱太空恐怖遊戲《瘋狂的月亮》發售日公布 時間:2019-10-10 20:42:49 來源:gematsu
  • 報導稱美科學家正試圖通過製造新冠病毒菌株來進行「人體挑戰試驗」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科學家正試圖製造一株新型冠狀病毒,他們可以用它來故意感染「人體挑戰試驗」的參與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人類挑戰試驗 「是指用一種傳染性疾病生物體故意挑戰參與者的試驗」。即使疫苗的挑戰試驗成為必要,也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來建立它們。
  • 瘋狂的科學計劃:引爆月球和核動力飛船,科學家瘋狂起來讓人害怕
    科學家作為掌握高精尖技術的人,要是瘋狂起來,世界都能被毀滅。他們曾經制定了兩個科學計劃,讓人們感到害怕,好在都沒有實施。而美國卻總是落後一步,美國科學家們都承受了不少壓力,他們的技術其實和蘇聯接近的,只是差了幾個關鍵步驟,那該怎麼向外界證明他們的科技呢?引爆月球有幾位科學家突發奇想,說我們不如引爆月球吧!這樣就可以證明我們的科技了。不得不說,這些科學家已經瘋狂了,就為了擊敗對手證明自己的實力,想著把月球給引爆了。
  • 科學家不敢過多探測,引起人們猜測
    很多地質界的專家在勘探地質時一定要匯總大量的數據,然後進行測量得到專業的數值,同理,天文學家在研究天體的時候也會這樣做。宇宙中存在一種天體讓科學家們十分頭疼,叫做黑洞,這種黑洞被科學家們稱為無底洞,科學家們對它的存在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根本無從下手,這個黑洞會吞噬掉周圍的物質。
  • 一個瀕臨死亡的人,腦海中正在經歷什麼?科學家:會產生3種感覺
    文/行走天涯一個瀕臨死亡的人,腦海中正在經歷什麼?科學家:會產生3種感覺死亡是每個人終生一定會面臨的一道檻,不論跨的過去還是跨不過去,都得經歷。也不論是笑著的,還是哭著的都逃避不了。以至於很多人一直對死亡都有畏懼的心理,哪怕談論都非常的忌諱,然而如果人類一直對死亡避之不提。就永遠也不可能戰勝死亡,從而克服對於死亡的畏懼心理。如果某一天人類發現死亡並不是一個人最終的終點,很可能死亡只是讓人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存活,只是在另一個不同維度的空間的時候,人類就不會像當下一樣,恐懼死亡了。
  • 瘋狂科學家和他的試驗品——記唐·尼爾森NBA生涯打造的五支怪胎
    在這種「科學狂人」中,最有名的當屬唐·尼爾森。2012年4月,當時NBA歷史上勝場最多的教練唐·尼爾森終於進入了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這也標誌著他在教練生涯中的那些瘋狂的設想和嘗試,以及他造就的種種不符合潮流的球隊和創造的奇蹟,終於被業界認可了。2012年,唐·尼爾森以教練身份入選名人堂。
  • 或許我們一直誤會了它們的長相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指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梁龍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為方便研究,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其中,非鳥恐龍只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已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而本詞條主要介紹非鳥恐龍。
  • 太瘋狂!德科學家為將新冠研究透徹,將用1500人進行人體試驗
    據環球網報導,就在前幾天,不少西方國家的媒體不約而同地對德國的一場實驗進行了報導,他們在報導的標題上寫道,德科學家為了將新冠研究透徹,將用1500人進行人體試驗,這些標題乍一看立刻受到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表示,拿國民的安全來搞研究,這些科學家也太瘋狂了吧!
  • 蒙娜麗莎十大恐怖之處:畫中驚現外星人和四大恐怖生物!
    而那抹神秘的微笑則流傳著種種傳說和未解之謎,如蒙娜麗莎十大恐怖之處:背後的血河、畫中的外星人、怪獸、身後的四隻動物以及眼中奇異數字密碼等等,這幅畫在《達文西十大詭異的畫》中也是排名第一的,下面筆者就為大家一一詳解蒙娜麗莎最恐怖的十個地方,告訴大家蒙娜麗莎恐怖在哪?
  • 在鄰國進行生化試驗,有些病毒比新冠恐怖
    在鄰國進行生化試驗,有些病毒比新冠恐怖。據英國路透社報導,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但是不少人都在關注病毒產生的原因。有一些人甚至直接認為這是人為產生的,要求追查病毒的真實產生情況。據悉,由於全世界對新冠病毒的關注,讓人開始注意到美軍的生化實驗室。
  • 疫苗試驗:當人們陷入絕望時,總想放寬道德標準
    然而,這項「挑戰試驗」和威洛布魯克肝炎疫苗的」挑戰試驗「引發了同樣的倫理問題:為大多數人的利益而讓少數人冒健康風險、甚至生命,真的有必要或者是正確選擇嗎?我們對新冠肺炎仍然沒有十分把握的治療方法或者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此事不能不讓人們再次回想起倫理學家凱倫·列巴克茲所說的「當人們陷入絕望時,總想放寬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