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到底有多瘋狂?為了科學,他們可以獻出生命

2020-09-07 科學大白

小時候,我們都有一個科學夢。夢想著自己長大成為一個探索世間萬物的科學家。可是長大後,我們慢慢放棄了這個科學夢,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付出的更多,而收穫的更少。不僅僅需要保持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還要有毅力,有耐心,在無數失敗後還有重新再來的勇氣。生活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科研都是一個神秘又遙遠的職業。可能一輩子都沒法清楚了解這個行業的現狀。但是作為奮鬥在國家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每個人都對他們保持著崇高的熱情。

科學家到底有多瘋狂?

科學家的瘋狂可能我們根本無法體會,因為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能夠讓他們願意奉獻全部精力的事情會是工作。在科學的世界裡似乎沒有生活可言,因為他們即使是日常生活,可能也會為了一個實驗項目而絞盡腦汁地思考。

那麼瘋狂的科學家都會做哪些瘋狂的事情?英國劍橋大學的生理學家約瑟夫·巴克羅夫特曾經就在多次的研究實驗中幾乎將自己推向死亡的邊緣。但它並不認為自己進行的實驗很危險,反而覺得每一次實驗就像一次冒險旅行,並將自己的這些實驗稱為「邊緣地帶的旅行」。

把實驗當作旅行的瘋狂科學家巴克羅夫特究竟做了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召入皇家工程師實驗站,進行窒息性氣體的實驗項目研究。 巴克羅夫特為了測試氫氰酸氣體的毒性,跟一隻狗一起進入氣室,結果95秒之後那隻狗就死掉了,但巴克羅夫特並沒有離開,他還在堅持著,看看人類的極限究竟能達到多少,他抱著狗,又堅持了10分鐘之後才倒下。在那樣極端的實驗環境下,首先考慮到的是實驗項目的進程而不是自己的安危,可能也只有瘋狂的科學家才能做到了。

你以為瘋狂的科學家只有這一次的瘋狂事跡嗎?那你就錯了,科學就是要勇往直前不停歇。在窒息性氣體實驗研究完成後,過了10年,巴克羅夫特又開始了更瘋狂的實驗。這次,他的實驗項目為觀察低氧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即使在氧氣尚且充足的地球上,科學家總是未雨綢繆,來探尋人體的極限忍耐程度。實驗開始時,他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密閉的玻璃房間裡,一直待了6天。

這就相當於在海拔4880米的氧氣環境下生存了6天,實驗結束後,他的整個身體都變成了藍色。舊書因為血液中的含氧量大量減少,由鮮紅色變成可藍紫色。但即使這樣,他還是堅持著完成了實驗項目。

巴克羅夫特最令人震驚的實驗是在1931年,他決定調查低溫對心理功能的影響,為了營造更有利於實驗進行的條件,他脫光衣服,赤條條地鑽進了研究中心的冷藏室。這種行為剛開始難免會讓人感到羞恥,這位瘋狂的科學家也不例外。但巴克羅夫特即使被凍得瑟瑟發抖,他還在堅持著,因為他想知道人在忍受低溫時,究竟會有什麼變化,如果沒得到實驗結果,他自然是不肯離開。又過了一個小時,巴克羅夫特驚奇地發現,自己的羞恥感好像消失了,因為他不再在意別人看到他一絲不掛時的那種眼光。寒冷已經把他變成一個沒有羞恥心的裸體主義者。

當他為實驗結果感到欣喜時,實驗室外的助理突然發現,他的身體狀態很快就要接近人類的致死低溫了,於是助理趕緊抱著毛毯衝了進去,這才把教授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回來。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親身經歷過這麼多瘋狂科學實驗的巴克羅夫特竟然沒有留下絲毫的後遺症,他一直活到了70多歲。可能這就是科學和意念的力量吧,當一個人足夠專注地探索研究,生命都想要寵幸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到底有多瘋狂?為了科學,他們可以獻出生命
    小時候,我們都有一個科學夢。夢想著自己長大成為一個探索世間萬物的科學家。可是長大後,我們慢慢放棄了這個科學夢,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付出的更多,而收穫的更少。不僅僅需要保持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還要有毅力,有耐心,在無數失敗後還有重新再來的勇氣。
  • 「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2016年這部書出了增訂版,補充了近三分之一的內容,深化了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即科學、理性地瘋狂發展,是否給人類帶來了幸福?如果我們熟悉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我們就不會對上面那幅科技烏託邦圖景感到陌生。但在那個時代,我們的生物科學似乎並沒有達到可以造人的水平,所以《美麗新世界》只是一個「科幻小說」。
  • 瘋狂的科學計劃:引爆月球和核動力飛船,科學家瘋狂起來讓人害怕
    科學家作為掌握高精尖技術的人,要是瘋狂起來,世界都能被毀滅。他們曾經制定了兩個科學計劃,讓人們感到害怕,好在都沒有實施。,在電影裡已經得到驗證了,總有些心術不正的科學家,為了一己私利,製造出了「惡魔」危害世界。
  • 《當代弗蘭肯斯坦》: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在啟蒙運動之後,有很多人相信,只要依靠科學,反對宗教,依靠理性,反對非理性,依靠知識,反對愚昧,我們就可以一直走在去往幸福的途中。但果真如此嗎?這種對科學和理性的頂禮膜拜本身,難道背後就沒有隱藏著一種迷信和非理性嗎?這種被科學的意識掩蓋的非理性的瘋狂,正是瓦克安希望提示我們看到的,雖然它以一種冷冰冰的對知識之追求的形態出現。
  • 為何有那麼多科學家為了科學探索奉獻一生?聊聊科學與人生
    但是有一個行當是個例外,那就是科學界。在短短的300餘年的時間之中,中國也好,外國也罷,有無數的科學家為科學無私奉獻了一生。 為了科學和探索風險自已一生的科學家太多太多了,我們並不知道他們所有人的名字。
  • 「瘋狂的科學家慢慢變成了瘋狂的科學」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啟蒙運動之後,有很多人相信,只要依靠科學,反對宗教,依靠理性,反對非理性,依靠知識,反對愚昧,我們就可以一直走在去往幸福的途中。但果真如此嗎?這種對科學和理性的頂禮膜拜本身,難道背後就沒有隱藏著一種迷信和非理性嗎?這種被科學的意識掩蓋的非理性的瘋狂,正是瓦克安希望提示我們看到的,雖然它以一種冷冰冰的對知識之追求的形態出現。
  • 宇宙維度到底有多少,四維空間存在生命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宇宙維度到底有多少,四維空間存在生命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引言:維度空間一直都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由很多個維度組成的,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維空間,三維空間就是由長寬高這三個維度組成的,但是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有很多維度空間,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只是非常低端的一種空間而已,在三維空間上面還有四維空間,五維空間,六維空間等等,雖然這些都是科學家的一種猜想,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否定他們就是不存在的
  • 恆星中心可以孕育生命?科學家:你不知道生物可以有多極端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生命出現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比如在太陽系,火星就是最有可能適合生命存在的天體之一,它的表面溫度和地球類似,這是重要的基礎。而關於液態水、大氣層等問題,科學家們也在思考如何解決。不過,幾個月前也有科學家認為,即便很像地球,火星也仍然不適合生命居住,其表面的環境甚至連地球上生命力驚人的極端生物都無法生存。這樣的研究令人失望,難道生命對於環境的要求竟然如此之高,連火星都無法滿足?
  • 人被砍頭後,還會有意識麼?法國科學家用生命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很多科學家在實驗的過程中,都會很瘋狂。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外,他們甚至會為了科學獻身。比如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和利赫曼,為了探索雷電的奧秘,在屋頂豎起一根長長的鐵桿,下面綁了一根鐵尺,想把空中的雷電引下來。
  • 基因編輯嬰兒案件被判刑,科學家對改造基因到底有多瘋狂?
    這對基因編輯嬰兒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呢?賀建奎的科技團隊對她們體內的一個基因(CCR5)進行了修改,可擁有天然對抗愛滋病病毒(HIV)的抗體。這消息剛出,全世界都為之轟動,同行專業人士和網友們義憤填胸,紛紛指責賀建奎等人的行為。
  • 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怎麼來的?科學家給出了不同的解釋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能夠誕生出生命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由於地球位於這個宜居地帶因此地球擁有合適的溫度、安全的外部環境,最終生命誕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過巧合的是,地球剛好位於太陽系宜居地帶,而太陽系也剛好位於銀河系的宜居地帶,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也剛好位於銀河系的宜居地帶呢?
  • 動漫中的那些瘋狂科學家,完美詮釋科學改變命運
    在很多動漫中,有一個類型的角色基本算是必備的,他們沒有深厚的背景,也沒有逆天的神奇血脈,有的是一顆高智商大腦,做到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那就是瘋狂科學家。海賊王在海賊王中,就有一個神秘的科學家「貝加龐克」,為世界政府中海軍本部的科學家,領先當今科技500年,被人們稱為超越人類智慧500年的科學家。
  • 《瘋狂的外星人》,外星人綁架地球人居然是為了這個
    大年初一,寧浩的新作《瘋狂的外星人》上線各大影院。繼續著「瘋狂」系列,老將黃渤搭配了電影新人沈騰,為大家獻上了幽默愉快的春節檔。本片繼續著瘋狂系列小人物的深度刻畫,將現實中的社會底層置身於一個科幻的外殼之中,連改編選擇都是號稱中國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
  •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為身體攝入放射性物質,死後被銘記!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為身體攝入放射性物質,死後被銘記!幾乎人人都知道核武器的威力,核武器不單單殺傷力驚人,還會放射出核輻射。核輻射也就是所謂的放射線,放射線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中放出射線。很多人經常看到放射線,卻根本不知道它的破壞力。
  • 生命到底是什麼?不同學科的科學家眼中有不同答案
    一個化學家傾向於將生命看做大量分子的結合,而物理學家則更多會從熱力學角度去進行討論。   為了對「什麼是生命」這一問題有一個更好的理解角度,讓我們先來聽聽那些在這一領域前沿工作的一些科學家們的看法吧。   病毒學家的觀點:   病毒學家正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正是探尋處在我們所知的生命範疇邊緣的那些灰色地帶。
  •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嗎?科學家給出的猜想,讓人刮目相看
    科學家給出的猜想,讓人刮目相看我們現在知道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同時也是一顆有豐富資源的生命星球,地球的生物都是以陸地生物為主的,還有海洋生物,天空生物等,人類是智慧生命,但是人類也生活在陸地上,就是因為人類生存的是巖質行星,所以人類走出地球探索外星生命基本都是按照地球的模板來找的,科學家認為生命也是應該生活在巖質行星上面,那麼真相到底是不是這樣,我們知道,宇宙的行星分為兩類,一種是像地球一樣的巖石行星
  • 為了夢想而奮鬥,為搖滾而生活,他們這麼瘋狂——《縫紉機樂隊》
    曾經的搖滾火遍了整個世界,所以人都為之瘋狂,搖滾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更是那個時候的命脈,搖滾是一種非常狂熱的音樂,讓觀眾們都興奮,更讓演奏者為之自豪,搖滾可以讓人放鬆心情,也是當時年輕人撩妹的手法之一,但那些樂器也不是一學就會的,都是得經歷很長時間學習的。胡亮為了守護大吉他的靈魂而奮鬥,從而湊成了一個樂隊。
  • 生命起源有新進展,科學家發現「負熵」,量子力學已給出答案
    在思考世間一切當中最讓人們疑惑的就是地球生命的來源。這是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個終極的問題。人們只要解決了地球生命來源的難題,那人們就能夠藉此減少很多未知的危害,以及能夠防止一些毀滅世界的災難。自近代以來一直都有很多的科學家去研究生命的來源。但是一直到今天,人們也沒有弄清楚地球生命是怎麼來的。
  • 這部「黃暴」內核動畫到底有多暗黑?看完之後我瞎了!
    故事的開始很簡單,天才兼瘋子科學家Rick帶著外孫Morty,在各個次元世界裡開展各種瘋狂刺激的宇宙冒險。所有的美劇不管多瘋狂多刺激,最終都會回歸家庭這個主線,媽媽Beth爸爸Jerry姐姐Summer,加上外公Rick,構成了14歲的善良小Morty的全部世界。
  • 瘋狂科學家證明亞原子粒子擁有自由意志,震驚科學界!
    以這些粒子為原材料而形成的形形色色的物質中,總可劃分出具有生命的生物和不具有生命的物質。大多數人都相信,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生命物質,都有自由意志。另一方面,現代科學的普及之下,很少有人相信那些無生命物質也會擁有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