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兩年前,我去我家旁邊的小山上例行鍛鍊。恰巧碰到一個圍著小廣場散步的大爺。遠遠的我就聽到他在聽英語音頻!讓我有些吃驚,畢竟這麼大年紀了竟然還在學英語相當少見。
鍛鍊了一會兒,他走了過來。可能老年人都比較喜歡搭訕吧,他很自來熟的跟我聊了起來。我停止鍛鍊,和他聊了一會兒鍛鍊了一會兒,正在我好奇他用的是什麼牌子的收音機的時候,他從衣服裡掏出來一個智能機向我展示他使用的app……
後來他告訴我他有一個孫子,花了100多萬去英國留學好幾年,回來之後還是需要去教育機構繼續學習英語!
這讓我有些無語,如果你有100萬,我覺得完全可以給孩子買套小房子,然後找個工作,這小日子過得可舒服了。這花100萬出國留學、結果回來英語還是不行,這可真是、、、太有錢了……
雖然不能說我的英語有多麼好,但使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使和一些口音比較重的外國人交流,只要他說的是英語,我的溝通便不會有任何問題。
所以我總結了一些我個人的學習觀念和方法,分兩篇總結了一下,可供想要學好英語的朋友借鑑。此篇主要說一下相關觀念,個人認為觀念比方法重要,這也是學習的內在及根本動力。
英語學習個人觀念:
英語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勾起自己真心想要學好英語的決心或者信念。這一點凌駕於所有的觀念及學習方法之上,如果這點能夠完全做到,那麼後面都會很簡單。
當然,我所指的是首先要真心想要學好英語。那種口號喊的很響,過段時間英語學習全忘的行為並不能算作真心想要學好英語。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舉例:我有一個朋友,早些年是做電工的,後來經過幾年努力,在不懂英語的基礎上通過每天數小時的自己學習,後來成為了一名英文導遊。
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的內心是非常想學好英語的,因為當你自己真心想要做好一件事的時候,即使沒有老師,你也會自己想辦法。
做到真心想學好英語之後,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時間觀念。這個時間觀念可不是通常理解的珍惜時間,無時無刻不學習!這個時間觀念是指要把學習英語當成一項''長期工程''來做,切焦切躁。
比如你可以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即使你每天之學習英語十分鐘,只要你能堅持每天都學,只要時間足夠,那麼你的英語水平總有一天也會達到如火純青的地步。
經常會看到有人樹立目標:我要一天記住100個英語單詞!個人認為這都是非理性學習的行為——根本不現實!
你一天真的能記住100個英語單詞麼?一個周之後你就能記住700個了?一個月之後你''記住''的30000個單詞能保證一個不忘?兩個月以後你還能繼續堅持麼?半年之後你還會記得你曾經信誓旦旦的要每天記住100個英語單詞的事麼?
所以學習英語不能急躁,請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學習中文也用了好幾年時間。如果你不信,那麼我帶你回想一下:
你會說的第一個中文單詞是在聽了多少遍之後才說出來的?兩歲的時候有幾位朋友可以流利地用中文和別人交流?五歲的時候讀書看報可以毫無障礙的朋友請舉個手……
我們每天都聽中文,父母長輩每天都不停地教我們說中文,我們都用了好幾年甚至更久才算是基本掌握中文,所以英語能兩年時間學好其實是很快的了。說到這我又想起來我小學四年級還有次期末考試語文沒及格……
樹立了正確的時間觀念之後就可以堅持不懈地學習了,同時也可以自己給自己找一些動力,或者制定一些小目標來督促自己的學習。
此外,勞逸結合效率會高很多。我一向認為付出的努力多並不代表效率高。有時候看到有人說''我忙的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這種情況客觀分析有兩種——
1.真的很忙,如果是科學家,或者特殊工作性質,為了為社會或者國家做貢獻,一直忙於一線,這種情況下我除了敬佩沒有別的可說。當然,這種情況屬於極少數,畢竟偉人一共才幾個……
2.邏輯性差,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想做或者需要做的事情,沒有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看上去好像很忙,實際上效率並不一定高。就像南轅北轍那樣,即使你確實也付出了很多,每天都在拼命努力,但是由於方向的問題,效率超級低,這種忙還不如啥也不幹歇一會……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說服自己去享受這個學習的過程,因為有時候真的會學得頭疼!同時如果你能享受學習英語這件事,那麼也會有利於長期的學習,這樣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也可以自己給自己設立一些獎勵機制,要不這個過程有時候是真心有些無聊……
簡單概括:
1.讓自己發自內心的真心想學好英語或者別的你感興趣的語言。(重中之重)
2.樹立正確時間觀念,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切焦切躁。
3.勞逸結合,堅持不懈。
4.儘可能地說服自己享受學習的這個過程。
個人建議:如果還沒畢業,儘量趁著這個最有學習衝勁的時間學點東西,語言之外的也行,只要以後用得上即可。真心覺得畢業之後學習的動力就大大減少,可能是一畢業就會變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