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良性+基本不發生惡變 脂肪瘤直徑1釐米內無須處理

2020-11-25 南通網

常見+良性+基本不發生惡變 脂肪瘤直徑1釐米內無須處理

2018-06-17 09:28:55 來源:

  脂肪瘤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可發生於身體任何有脂肪的部位。好發於肩、背、頸、乳房和腹部,其次為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臀部)。脂肪瘤主要在皮下,稱為淺表脂肪瘤;也可見於肢體深部和肌腹之間,稱為深部脂肪瘤。患者年齡多較大,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兒童較少見。深部脂肪瘤多沿肌肉生長,可深達骨膜,但很少侵犯鄰近骨骼。脂肪瘤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病因

  脂肪瘤的病因目前並沒有完全明確,可能與炎症刺激結締組織變性、脂肪組織代謝異常和障礙、腦垂體前葉性腺激素水平分泌異常、先天性發育不良、腸道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約1/3多發性脂肪瘤患者可有家族史。

  人體內有一種「脂肪瘤致瘤因子」。正常情況下,這種致瘤因子處於一種失活狀態(無活性狀態),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病,但在各種內外環境的誘因影響作用下,這種脂肪瘤致瘤因子處於活躍狀態,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進一步增強,與機體的正常細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結合,形成基因異常突變,使正常脂肪細胞與周圍組織細胞發生一種異常增生現象,導致脂肪組織沉積,形成體表或各個內臟器官突出的腫塊,即脂肪瘤。

  臨床表現

  淺表脂肪瘤除了局部腫塊外,幾乎不引起任何症狀。可為單發,也可為多發,大小可以從幾毫米至幾十釐米不等。腫瘤生長緩慢,質地柔軟,邊界清楚,呈分葉狀,推之活動度良好,活動時可引起皮膚凹陷。很少引起疼痛,出現疼痛常常是由於大的脂肪瘤壓迫外周神經導致的後期症狀。

  深部或筋膜下脂肪瘤可引起各種症狀,取決於它們的部位和大小。較大的縱隔脂肪瘤可引起呼吸困難或心悸。

  脂肪瘤常見於肥胖者,而且在體重快速增加時其體積也增大;但相反,在體重嚴重下降時,脂肪瘤並不隨之縮小。

  檢查

  1.影像學檢查

  根據脂肪瘤發生的部位,可選擇超聲檢查、CT檢查、磁共振檢查等。超聲檢查對於診斷非常有幫助,脂肪瘤表現為圓形的透光性腫塊,由於周圍組織的密度高可被清楚地顯示出來,可以判斷腫物位置、大小,質地及血液供應情況。CT顯示為具有皮下脂肪組織特徵的腫塊。核磁T1加權像中,表現為高信號。

  2.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切面呈淡黃色,有完整薄層纖維性包膜,內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葉。瘤細胞主要為成熟的脂肪細胞,偶見少數脂肪母細胞。瘤內一般血管不多,有時可見灶性黏液變性、鈣化或骨化。

  診斷

  診斷該病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淺表脂肪瘤一般通過體檢就可以作出初步診斷,深部脂肪瘤需結合影像學及病理檢查方能診斷。

  治療

  直徑在1釐米內的孤立脂肪瘤一般不須處理。較大者可行手術切除。深在的脂肪瘤有時因較難完整切除,可局部復發,但基本不發生惡變。多發性脂肪瘤治療也以局部切除為主。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哪3種腫瘤不需不多擔心?學會這3個方法,教你分辨惡性或良性腫瘤
    在大部分人意識中認為腫瘤就等於癌症,然而腫瘤分為良性的和惡性的,惡性腫瘤才被稱為癌症。有的腫瘤不需過分擔憂,也不用做特殊治療,定期做複查即可。 哪些腫瘤不需過於擔心?
  • 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該如何辨別?教你方法,快速揪出惡性腫瘤
    那就錯了,腫瘤也分良性和惡性,的確誘發癌症的腫瘤,是惡性腫瘤,比較難纏,而且惡化速度很快。良性腫瘤,大多數情況,只要及時處理,做好防範措施,很難變成惡性腫瘤。當然,良性是否會變惡性,還得看個人有很多患者都會問,怎麼才能區分腫瘤是惡性還是良性?發現良性腫瘤,如何做才能避免良性轉惡性?惡性腫瘤與良性腫瘤,會有什麼區別?
  • 病例報導:罕見的室間隔脂肪瘤
    近期,來自義大利米蘭大學的 Lorenzo Monti 等分享了一則病例,旨在與讀者探討室間隔脂肪瘤的診療方案。
  • 別擔心,這4種情況多為良性
    但實際上,結節不過是影像學檢查上的術語而已,從科學角度來看,直徑不大於3釐米的肺部陰影,都被統稱為結節,而小於1釐米以下的陰影,則被稱為小結節;它只能說明肺部存在問題,但並不能確定結節的性質如何。肺結節在臨床上有多個種類,肺部出現的炎症,就可能造成結節出現!
  • 子宮瘤11cm會惡變嗎
    核心提示:子宮瘤的發生率在近些年的時間裡面可以說是不斷的上升,引起子宮瘤疾病發生的原因是非常多並且複雜的,不過對於子宮瘤的發生當到了一定大小時要及時治療,雖然是良性的腫瘤疾病,但是也是存在惡性病變機率的,那么子宮瘤11cm會惡變嗎?
  • 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西門子Force 開源CT給你診斷
    近日,60歲的趙女士在常規體檢中查出右肺上葉一磨玻璃結節影,很是焦慮和恐懼,「這個肺結節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大家往往會陷入這樣的恐懼之中,本文就患者朋友最關心的常見問題進行解答:什麼是肺結節?肺結節是指在肺實質內直徑小於3釐米的球形病灶,其中直徑小於1釐米的稱之為小結節,直徑小於3毫米的稱之為微結節,而大於3釐米的稱之為腫塊。肺結節可以表現為單獨一個,也可以多發。
  • 醫生提醒:常見的3個結節種類,若出現3種情況,小心會變惡性腫瘤
    有部分朋友在體檢時,發現了存在於器官內的結節,由於對醫療知識的了解並不全面,所以發現結節後,大家都容易將其和腫瘤聯繫在一起。 事實上,有很多身體部位都可能出現結節,比如肺部、甲狀腺、乳腺等。 通常結節大部分都屬於良性病變,如果結節體積過小,通過動態觀察就可以了,不需要手術來進行切除處理。
  • 這種結節是良性,不會癌變!
    其實,結節就是身體中一種體積很小的腫塊,可發生於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最常見的主要在皮膚、肺、甲狀腺和乳腺上。腫瘤有良惡性之分,結節也有良惡性之分。而專家表示,目前臨床上檢出的甲狀腺結節95%以上都是良性的。即使是其他部位的結節,也只有10%~20%是惡性的,所以查出結節不需要過分擔心。
  • 近九成肺結節是良性,只需揪出10%惡性結節
    儘管如此常見,但很多人不知道,肺結節其實不是病名,而是一項影像學診斷——是人體胸部CT二維成像後,呈現圓的、橢圓的或像雲塊狀的影子,純白或發灰,這樣的影子正常肺裡沒有,所以異常。 所謂肺小結節,就是影子直徑小於1釐米,如果不是體檢或受傷、因病檢查等偶然發現,人根本不知道肺裡有結節,也無相關不適症狀。肺小結節有良性、惡性之分。
  • 甲狀腺腺瘤惡變前可能出現的5種情況!
    甲狀腺腺瘤是起源於甲狀腺濾泡細胞的良性腫瘤,是甲狀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甲狀腺功能的活動期。臨床分濾泡狀和乳頭狀實性腺瘤兩種,前者多見。常為甲狀腺囊內單個邊界清楚的結節,有完整的包膜,大小為1~10釐米。此病在全國散發性存在,於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稍多見。甲狀腺腺瘤有哪些主要類型?
  • 醫生提示:囊腫絕大多數為良性,無需過度恐慌
    卵巢囊腫良性居多,惡性只佔30%以下 1、良性卵巢囊腫 卵巢腫瘤是婦科生殖系統疾病當中最常見的腫瘤性疾病之一,這一類腫瘤有良性的,而且良性腫瘤的發生率比惡性腫瘤要高,良性腫瘤佔的比例大概是70%以上,惡性腫瘤佔的比例則不到30%。
  • 腫瘤也分良性和惡性,它們有什麼區別?可別搞錯了
    腫瘤是現在比較常見的問題,它的出現,給身體帶來的影響也不少,在很多人的思想裡,出現腫瘤後,壽命會受影響,會有減短的情況。在發現腫瘤之後,需要觀察一下腫瘤的發展的速度,若是生長比較緩慢,連續很久都沒有出現變化,一直保持原本的樣子,那麼這類腫瘤就算是良性的。特別是一些部位出現腫塊時,並且這個腫塊一直沒有發生變化,多是良性腫瘤,那麼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此處的養護,一般是不容易出現惡變的。
  • 肺結節不等於肺癌,八成是良性不必治
    同時,對于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發現肺結節,也不必盲目恐慌,因為80%以上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不需要處理。而且低劑量螺旋CT對直徑小於1釐米的惡性結節檢出率可達到80%以上,甚至可以發現1毫米的肺小結節。專家建議,發現肺結節後,定期複查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