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北京1月25日訊 記者 蔣安傑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周年暨習近平同志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剛剛閉幕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對總結、提煉、推廣「楓橋經驗」作出了重要部署。今天,中國法學會在京召開「楓橋經驗」理論總結和課題研究座談會。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出席並講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姜偉,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王其江、李林等出席。會議由張文顯主持。
陳冀平在講話中指出,經過55年的學習推廣、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在全國各地深深紮根、遍地開花,並且歷久彌新、不斷創新發展,是我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和我國社會治理的金名片。「楓橋經驗」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凝結了毛澤東、習近平等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思想和心血,是不斷推進和實現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強調要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並就「楓橋經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理論文章,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們開展「楓橋經驗」理論總結、提煉工作的根本遵循。
陳冀平強調,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地,「楓橋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治理思想的重要來源。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楓橋經驗」理論總結和經驗提升工作。「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是為了群眾、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和依靠群眾。課題研究中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領會、牢牢把握、始終堅持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弱化、虛化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在「楓橋經驗」中的特殊地位。要牢固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強對我國基層社會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和分析研究,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更好展示包括社會治理現代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成果。要大興調研之風,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既要總結成功經驗,又要實事求是,根據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斷豐富、創新和發展「楓橋經驗」。
姜偉希望,課題組在總結提煉「楓橋經驗」時把重點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楓橋經驗」的最新發展;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結合各自的成果和經驗開展研究,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同時指導實踐,在培養典型的同時發展典型。他表示,人民法院將積極參加課題研究和調研,把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工作和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結合起來,特別是與十九大提出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結合起來,為在新時代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作出貢獻。
張文顯指出,總結、提煉、推廣「楓橋經驗」是今年中央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也是中國法學會2018年的重點工作。中國法學會將採取多項舉措予以落實,一是設立重大課題和一系列重點課題,廣泛組織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全面深入研究;二是組織和引領地方法學會結合本地實踐開展「楓橋經驗」課題研究和推廣工作,並且作為基層組織積極參與社會矛盾的預防和化解;三是作為中國法學會「雙百」法治宣講活動的選題,推動宣講進理論中心組;四是作為中國法學會主辦的三大論壇之一——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的主題,同時開展面向全國的主題徵文活動;五是《中國法學》《民主與法制》等要圍繞「楓橋經驗」和基層治理進行專題組稿,進行系列採訪報導。
會上,與會代表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楓橋經驗」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總結了「楓橋經驗」已經形成的重要經驗和重要理論;討論了「『楓橋經驗』理論總結和經驗提升」重大課題的內容、研究思路以及課題實施和調研活動的相關安排。
為確保理論總結和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進行並取得預期效果,中國法學會決定成立「『楓橋經驗』理論總結和經驗提升」重大課題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會議宣布了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專家組組成人員名單,陳冀平擔任課題領導小組組長,張文顯擔任課題專家組組長。
來自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等中央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浙江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法學會和紹興市有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全國各高校專家學者近50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