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孫建寧帶著一支不到十人的技術團隊,開始籌劃創業項目,但他必須首先做出抉擇。他看中了兩個行業:太陽能以及固態照明(LED),那時太陽能行業正趕上了蓬勃發展期,許多國內的創業者和投資都急切地湧入太陽能行業。這反而使孫有些顧慮,因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很可能陷入太陽能電池過剩之後的價格泥沼之中。思量過後,孫決定進軍當時還在發展初期的LED行業,主攻下遊產業鏈的LED成品組裝與銷售。
孫建寧的賭注下對了。在這短短的5年,LED行業迅速發展,據估計,全球LED市場價值達到3000億美金。孫建寧創立的上舜照明中國有限公司也在這5年間,從一家只有幾張圖紙的公司發展到已經將產品行銷到了歐美與日本。
這並不容易,這兩年中國LED行業的產值規模增長速度超過40%,許多做上遊晶片、中遊封裝的企業由於產能過剩都陷入了價格戰。儘管還未危及到上舜所處的下遊產業,但是上舜早已未雨綢繆,成功找到了控制成本的方法。上舜每件產品價格平均低於市場價10%,並且還有得賺。
「我們一直在改變技術使成本更低,最終達到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而並不是一直參照對手打價格戰。」孫建寧告訴《環球企業家》。
上舜能做到良好的成本控制,孫建寧的職業背景沾了光。LED產品現階段比電腦、手機更具有技術含量,產品拆開后里面有驅動晶片、散熱材料、光學材料等,需要運用到多門交叉系統學科知識。而國外大廠家的研發一般都是細分類,熱學是熱學,光學是光學,也無法真正能把它組合在一起系統地研發。「孫建寧會用系統優化的角度來看這個產品。」上舜的投資者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副總裁劉海告訴《環球企業家》。
在建立起了技術門檻之後,孫建寧意識到,產品化的難題並不止於此,真正在市場上體現競爭力的是產品價格,要具備區別於同行的競爭力,使產品真正被消費者接受,保證品質的同時必須做到壓縮成本。上舜的產品需要特別訂製光源,所以供應鏈不穩、上遊供應商溝通低效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掃除這些障礙,孫建寧想到的一個重要的解決辦法就是垂直整合,涉足產業鏈中遊的LED封裝。「封裝本來並不是我們的特長,如果做不好,下遊的照明生產只能忍痛不用,這樣更是成本問題。」孫建寧當初對此也很擔心。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從打掃第一間新廠房到正式投產的整個過程只用了三個月時間,產品化的過程也非常迅速。上舜的LED封裝廠今年年初已經投入生產,雖然試產的結果不錯,但謹慎的孫建寧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由外部供應。
渡洋戰役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上舜的產品價格又比同行便宜了將近10%,只要能對接上歐美的客戶,便找到通往3000億美金的市場之路。而在渠道方面,投資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金沙江一共投資了9個LED的公司,能在產品方面很好地整合打包,銷售到歐美以及日本。金沙江的劉海在上舜兼任市場總監的職位,帶領上舜的市場團隊主要負責拓展市場渠道。目前,上舜的產品除了歐美與日本,還覆蓋到南美、歐洲與南亞。
在海外市場,最成熟的日本LED照明市場是上舜的重大挑戰。在日本,普通球形燈泡的銷售中LED已佔超過50%。無論是生產還是經銷,日本的商家都已經具備成熟的供應鏈和渠道。日本的經濟危機給予上舜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年日本幾大做消費電子的公司都巨額虧損,因此今年他們決定增加OEM代工,而這正好給了上舜一個進入的機會。
為了適應日本市場,上舜首先調整了產品,地震頻發的日本更傾向選擇安全輕巧的燈泡,但對亮度不甚在意,這與上舜習慣的歐美市場相反。孫建寧為此準備了7瓦85克低功率小質量的新燈泡。
每個投資者都希望能夠得到豐厚回報,而金沙江認為上舜的意義不只於此。作為行業的龍頭,如上舜最終能夠成功,這便意味著上中下遊LED企業都會獲得更大的商業機會,同時也意味著LED整個終端市場的起飛。「上舜增長非常快,LED市場爆發的速度也非常快,我們希望能踩上市場爆發的這個點,如果能踩得好,我們覺得這是個能夠現實的願望。」劉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