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在你認知中史前生物都有哪些呢?肩高約5米的古巨犀,又長成什麼樣呢?
始祖馬,又名始馬和黎明馬,生活在距今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化石曾在北美洲及歐洲等地被人發現,成年後肩高約有30釐米,長約60釐米,是一種可愛的迷你馬,目前科學界認為它很有可能就是馬的祖先。
袋狼,背部長有類似虎紋一樣的條紋,所以又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因棲息地遭到破壞,同時又被大量捕獲而導致滅絕,最後一隻袋狼名叫班傑明,於1936年9月7日離世,它們在成年後體長約有1.5米,肩高60釐米。
始祖象,約生活在5000萬年前的非洲北部,在磷灰獸未被發現之前,它曾一度被認為是大象的起源,高約70釐米,長約1.6米。
袋獅,約生活在160萬~3萬年前的澳洲大陸,雖然其學名的意思為有袋的獅子,但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獅子,是袋獅科的一種史前小猛獸,預估它們在成年後體長可達1.5~1.7米,重約150公斤。
袋劍虎,長有與劍齒虎一樣尖牙,曾生活在800萬年前的南美洲,體長約在1.5~1.8米,重約200公斤。
巴基鯨,它們生活在距今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期,化石出土於巴基斯坦,也是目前人類已知較為原始的鯨類,肩高90釐米,體長約1.5米~2米。
恐狼,化石大量出土於北美洲,目前已知最後一批恐狼約1萬年前滅絕,成年後體長可達1.8米~2米,重約130公斤。
半犬,因其形態類似狗和熊,所以又名古犬熊,推測它們在中新世早期開始逐漸滅絕,成年後體長約有2米(不含尾部)。
這種生物名叫庫班豬,是一種大型角豬,因其額頭的中心處長有一顆長角,所以曾被調侃到,或許它就是神話中獨角獸的原型,庫班豬生活在,距今約1600萬~700萬年前的亞歐及非洲地區,成年後體長約有2米,肩高約有1.2米,重約500公斤。
這是巨河狸,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十分巨大的齧齒動物,曾在1838年時被命名,主要生存於更新世,常活動於北美洲,成年後體長約在2.5米。
這是斑驢,平原斑馬的一個亞種,於19世紀後期全部滅絕,曾活動於非洲大陸,成年後體長可達2.7米,重約400公斤。
這是刃齒虎,又名斯劍虎,其學名的寓意為刀一般的牙齒,生活在260萬-1萬年前的南美洲及北美洲,體長約有2.5~3米,重約400公斤。
這是巨型短面熊,一種兇殘的掠食者,推測它們在更新世開始出現,於1.16萬年前逐漸消失,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成年後體長約2.4米,肩高1.8米,但當它站立時,高度可超3米。
這種自帶鎧甲的生物,名叫雕齒獸,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的南美洲及北美洲,約於1萬年前開始逐漸滅絕,因其背部長有一塊厚厚鎧甲,所以行走速度極為緩慢,成年的雕齒獸體長可以長到2.5至3.3米,重約2t。
這是大角鹿,因其長有巨大的鹿角而得名,也曾被認為是 目前已知最大的鹿,它們生活在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廣泛分布於亞歐大陸,成年後體長約有3.3米,肩高約有2米,鹿角展開的寬度可達2.5米。
這是埃及重腳獸,外表與犀牛非常接近,但卻長有兩根犀角,這也是重腳獸名字的由來,它們生活在3600萬~2700萬年前的非洲地區,棲息於熱帶雨林及沼澤邊緣一帶,成年後體長約有3.5米,重約4t。
這是真猛瑪,也是目前大多數人認知中的猛獁象,它們的化石出土較多,還曾發現過一具,被冰封了數萬年的完整屍體,真猛獁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於更新世晚期開始逐漸消失,預估它們在成年後體長可達5米(不含牙 鼻 尾),雖然看似很大,但它們也並不是目前已知的最大象類。
這是古巨犀,簡稱巨犀,是它們的統稱,同樣是一種大型陸地哺乳動物,種類發現了很多,目前以我國準噶爾盆地出土的,天山準噶爾巨犀體型最為龐大,它們生活在3400萬-2300萬年前的漸新世,主要分布於亞洲地區,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推測,一頭成年的天山準噶爾巨犀體長約有7.4米,肩高4.6米,重達17t,光食物每天就要吃掉約500公斤,由此可見,它們絕對是一個胃口大開的頂級吃貨,更為慶幸的是,巨犀們還不用為了每天捕獲獵物而感到苦惱,因為它們是食草動物,所以每天可以過著慢節奏的生活,享受沐浴陽光。
不過可惜的是,以上介紹的這些動物,我們人類再也無法親眼看到,因為,它們早已,以上就是本期內容,記得關注點讚,我是小橙,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