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我省椰子種植推廣難 進口椰子也解不了「渴」
海南椰子種植總面積僅60餘萬畝,年產椰子約2.4億個,而我國每年需從東南亞進口椰子約25億個,椰子產品加工原料基本靠進口,卻仍然供不應求
8月18日清晨,萬寧市禮紀鎮蓮花村老羅村民小組,54歲的椰子種植大戶羅世傑領著收購商在他的椰子園採收椰子。與海南島上傳統種植的椰子不同,他種的椰子樹個頭矮,椰果金黃,採摘人員不需要爬樹,踩著半人高的梯子,便能輕鬆地將一串串金黃的椰子摘下來。
「這是文椰3號,是從馬來西亞引進後經篩選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種,我們管它叫『金椰子』。」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2002年,聽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培育出新品種,他決定用20畝地進行試種。種植3年後,他的椰子樹就開始掛果。此後,他又逐步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並成立了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植。如今,正進入穩定產果期的椰子園就像一座「綠色銀行」,每隔10天半個月,就可採收一批椰果,他一年賣椰子的收益可達近百萬元。
「農民都是靠地吃飯的,當然是什麼賺錢就種什麼!」羅世傑說,海南傳統的高種椰子不像金椰,一般要七八年才掛果,且產量低,一株傳統高種椰子一年的產量只有40個果左右,而一株金椰一年可以結果120個,傳統高種椰子的價格也遠遠低於金椰,經濟效益低,所以農戶都不願意種,「鮮食椰子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截至目前,全國99%的椰子樹分布在海南,海南椰子種植總面積有60餘萬畝,年產椰子約2.4億個,而我國每年需要從東南亞進口椰子約25億個,椰子產品加工原料基本依靠進口。
推廣種植椰子為何不順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認為,一方面,一些地方管理不善,導致椰子低產;另一方面,未選用高產高效的椰苗,傳統椰子經濟效益不高。
對此,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專家團隊提出,要加快培育椰子良種良苗,引導企業、農戶種植良種椰子,建立高產高效良種椰子示範基地,推動椰子種植業發展。同時,要扶持發展椰子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椰子產業龍頭企業。
椰子產業是塊大蛋糕,海南加大挖掘椰子品牌價值
海南產值過億的椰子加工企業不超過7家,中小企業居多,年加工椰子產品綜合產值僅200億元,不到全國總量的10%。但海南椰子品牌的價值卻無可限量,多家大企業布局、深挖椰子產業潛力
儘管椰子產量有限,但海南島椰子品牌的價值卻無可限量。
今年37歲的邢少戀是海南本地人,從小在椰風海韻的文昌市長大。近年來,在海口做外貿生意的她偶然注意到,隨著健康生活的理念漸入人心,外地許多打著「海南島」旗號售賣的椰子油產品銷路非常好。於是,2016年,她返鄉創業,註冊「三禾椰娘」商標,開始專注海南本土高品質椰子油產品的生產。短短兩年多時間,椰子油年銷售額達300餘萬元。
「海南島品牌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我們格外珍惜,因此特別重視產品的質量。」邢少戀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三禾椰娘」在不走商超渠道、不做鋪天蓋地宣傳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好的銷售成績,出乎她的預料。
文昌市龍樓鎮的春光椰子王國觀光工廠,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遊覽。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不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內地同類企業強大的營銷攻勢,讓邢少戀感覺壓力不小,有時,她也不得不為內地企業品牌代加工產品。
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柯佑鵬認為,由於缺少大財團的支持和大企業的帶動、缺乏創新意識,我省椰子產品加工企業與島外企業相比,整體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不強,部分廠家甚至仍停留在家庭小作坊的階段,同質化現象嚴重。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註冊的椰子加工企業共1280家,其中海南省僅有359家,佔全國總數的28.1%;且海南省產值過億的椰子加工企業不超過7家,中小企業居多,年加工椰子產品綜合產值僅有200億元,不到全國總量的10%。相比而言,廣東的60多家生產椰子汁的企業,年產值就超過200億元,超過我省所有椰子加工企業年產值的總和!
「海南物流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科技人才匱乏,椰子加工產品單一,產品附加值低,這些因素很大程度制約了椰子產業的良性發展,亟需政府加快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讓品牌價值拉動市場規模,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柯佑鵬說。
由於看好發展前景,2018年以來,海膠集團開始布局椰子產業,計劃在2018至2025年間種植椰子10萬畝,同時發展精細化的高端產品加工業,海膠集團總經理魏忠東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
作為一家年產值近40億元的中國飲料民族品牌——椰樹集團對海南椰子產業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格外受到關注。日前,椰樹集團總經理趙波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雖然獲得過多項榮譽,但是一直以來,椰樹集團都受困於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由於本島椰果產量不足,椰子價格10年間上漲了3倍以上,企業加工成本快速上漲。為降低成本,企業不得不從國外大量進口椰子,這一方面較大程度地受出口國政策及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生產原料自給難以保障,很大程度上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埋下隱患」。
當然,除了「老生常談」的原料供應問題,市場上魚龍混雜的仿冒品牌也讓椰樹人哭笑不得。
「仿真到什麼程度?外包裝幾乎一模一樣!不仔細看,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認不出來。」趙波說,椰樹集團曾經做過市場調查,據不完全統計,島內外仿冒「椰樹」品牌的椰子汁企業有100多家,雷同的外包裝、相似的營銷模式,對椰樹集團的市場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此外,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產品加工研究室主任夏秋瑜介紹,我省傳統椰子汁生產工藝是「椰肉鮮榨」,質量更高,但不可避免的是成本也相應地增加。而國內現行的椰汁生產行業標準,由於制定時間已久,部分指標定得不嚴格,未對原料用量及原料含量制定具體的規範。因此,有外省部分企業往往執行更低的標準,用椰漿製成椰汁,卻宣傳是「椰肉鮮榨」,對我省企業造成一定影響。夏秋瑜說,2018年,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對《植物蛋白飲料椰子汁及復原椰子汁》行業標準公開徵求意見,但至今尚未頒布實施。
「這些年來,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對保護椰樹品牌也付出不少努力,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從法制的層面,制定行業標準,維護市場秩序,推動行業公平競爭。」趙波表示。
據悉,目前,有關廳局根據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正在對此展開調研。調研結束後,將列出需要制定和修訂的系列椰子標準清單,就完善椰子系列標準徵求意見。
「椰子+」,還能加什麼?
最具海南地域特色的椰子產業不光要涉及種植、加工業,也要與休閒旅遊產業結合
中國椰子看海南,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市東郊鎮的海南春光集團從20多年前的家庭式小作坊一路走來,現如今已實現年營業額近8億元。
「海南島的椰子產量是有限的,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原料供應不足是大家面臨的共性問題,估計短時間內也難以解決,不妨先學習借鑑內地椰子企業發展的經驗,另闢蹊徑。」 春光集團創始人黃春光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16年,春光集團在印尼建設椰子供應基地,解決了原料供應問題。此後,他開始探索春光的轉型發展之路——在離東郊椰林不遠處的龍樓鎮,春光打造的全國首個椰子文化主題觀光工廠——椰子王國去年正式建成運營。「海南要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那麼最具地域特色的椰子產業就不光要涉及種植、加工業,也可以與休閒旅遊產業結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黃春光說。
如何推動椰子產業做大做強?黃春光認為,海南島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應搶抓機遇,加大對椰子產業的扶持,爭取減免椰子產品進出口關稅和增值稅等,以此吸引更多的椰子企業落戶海南,帶來人流、資金流和就業崗位,鼓勵行業公平競爭,促進產業良性循環。
對此,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博士範海闊表示贊同,他建議,一方面,政府要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龍頭加工企業「走出去」,到東南亞國家建設椰子種植園,確保椰子原料的供應;另一方面,也要在海南省及附近能種植椰子的省份加大對高效、矮種椰子的種植推廣,例如可進一步打造以東郊椰林、椰子大觀園等為代表的具有椰風海韻的特色旅遊觀光園區,分別在中部地區、東南部地區扶持新建或改建椰子主題旅遊景區;結合條件好、特色強的生產基地、休閒農莊建設椰子生態休閒農莊等。
此外,學界建議,還應深入挖掘椰雕、椰子傳說、民間故事等椰子文化,可在文昌市建設椰子文化博物館、在瓊海市建設椰文化影視動漫基地等;培育壯大「文昌椰子」「陵水香椰」「萬寧金椰」等現有品牌,扶持培育新的全國知名椰子品牌。(李佳飛 梁小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