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南旅遊,你會發現椰子基本充斥著海南的每一個城鎮:
街道兩旁的綠化,街角的報刊亭,還有審美一直是個迷的椰樹廣告……
對於椰子我一直有個好奇,為什麼海南賣的椰子都是青色的,而大陸賣的椰子要不就是白的,要不就是帶毛的,或是棕色光溜溜的?
是品種不同嗎?哪種口感會更好點?
前些天和報刊亭賣椰子的大姐聊了起來,算是解了這個「謎團」:
海南小攤賣的青皮椰子,都是未成熟就摘下來的椰子——青椰。
當你到小攤上買椰子,老闆總會問一句,想喝甜點的,還是酸點的?是因為純青色的椰子沒有那麼甜,有些微酸;而表皮發黃的椰子,會更熟一些,口感也更甜。
至於頭頂有尖尖角,通體白色的椰子,那是削去青色椰子皮的結果,通常把它叫做椰青。
長著毛的,自然叫毛椰,這是成熟了的椰子的模樣。
光溜溜,有著褐色皮膚的椰子是把毛椰去毛、拋光後的結果,叫做椰皇。
原來青椰、椰青、毛椰、椰皇這4種,並不是品種不一樣,而是他們的成熟度有區別。
從口感上來說,椰皇的椰肉更值得一吃,成熟的椰肉有一股奶香味,香香脆脆的,既可以煲湯,又可以當零食吃。
如果想主要喝椰汁,青椰和椰青比較合適,較熟的椰子味道很甜,還未熟的椰子微甜中帶有一些酸。想喝哪種,全憑你的口味。
說到椰汁,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雖然海南椰子遍地,但超市裡賣的泰國椰子好像更好喝。
泰國的椰子有一股芋頭的清香,海南的椰子雖然酸甜有餘,但總少了一些香味。
看了部關於海島旅遊的紀錄片才知道,原來泰椰的品種,對於氣溫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想在海南種植,得在瓊海以南,而且產量並不高,如果種到海南島北部,這種品種冬天必裂果。
看來泰椰還是「嫌棄」海南的溫度不夠高啊!
難怪海南市面上賣的泰椰要10元起。
不僅如此,其實椰樹的最佳生產年齡是30年左右,而海南本地種植的高種椰,從種植到結果最少也要6~8年。
這樣算下來,雖然海南滿大街都是椰子樹,但椰子並不是特別高產的作物。下次喝椰子,可別剩一半就扔了。
儘管椰子這種作物對土壤環境的要求不高,對光照的需求還是很高的,種植區域最多延續到廣東也就結束了。
所以在我國90%以上的椰子都產自海南,但因為椰子並不是高產的作物,使得每年海南島的椰子產量不到3億個,而國內的需求卻遠比這高。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市面上會看到很大一部分的椰子來自泰國。
講到這,你也大概知道為什麼備受國人喜愛的椰樹牌椰汁沒有進軍國外了。
最後,看完上面的分析,你覺得8元一個椰子到底貴不貴?
關注海歸登陸,旅行路線乾貨、冷門景點時時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