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小記者實地考察垃圾「變廢為寶」

2021-01-09 青瞳視角

「為什麼要開展垃圾分類?分出來的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是如何『變廢為寶』的?」9月12日,北京青年報旗下「教育圓桌」舉辦新學期首次圓桌小記者線下體驗活動,北青報記者王斌在海澱區學院路黨群服務中心帶來了一堂特別的培訓課《小記者眼中的垃圾分類》。隨後,圓桌小記者實地考察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了解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旅程。

在培訓課上,一條關於「大胃王」吃播的新聞報導引發了圓桌小記者的熱議。由於廚餘垃圾處理能力是有限度的,加之人們對糧食安全要有危機意識,因此要從小培養節約糧食的意識,抵制「大胃王」吃播的浪費行為。但是,有圓桌小記者發言說,這篇新聞報導並不客觀,吃播中雖然存在「邊吃邊吐」現象,但有些「大胃王」確實胃容量很大,在比賽中可以把食物全部吞下去,並不存在浪費的問題。

對此,北青報記者王斌向在場的圓桌小記者分享了對新聞報導「局部真實」與「宏觀真實」的看法,這也是記者採訪中經常遇到的困擾。「取樣越廣泛,『局部真實』與『宏觀真實』的結合就越緊密。即便真的存在胃容量很大的『大胃王』,但也屬個例。對大多數人來說,短時間內無法吃掉吃播視頻中展現的如此之多的食物,為了達到觀看效果,大多採用『邊吃邊吐』的方式,最終造成浪費,這是我們需要抵制的。」

下午是參觀與動手實踐環節。二裡莊社區裡的幾個新鮮「裝置」早就引起了圓桌小記者的注意。在社區營造工作坊負責人李紫瑩和夕陽再晨社工劉豔紅的帶領下,圓桌小記者一行先來到社區裡的垃圾分類主題廣場。

在垃圾分類投放點,來自白家莊小學科技園校區的圓桌小記者王子兮敏銳地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其他三個垃圾桶都是大個的,廚餘垃圾桶比它們都小?」李紫瑩解釋道:「其他三個垃圾桶是標準的240升容量,而廚餘垃圾桶容量為120升,是為了與『廚餘資源化一體機』相對應。」她指向主題廣場另一頭的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說:「這個一體機能把廚餘垃圾變成肥料,而這個一體機的入口剛好是120升。」李紫瑩進一步解釋說,小區裡每天產生的廚餘垃圾通過這個一體機,經過粉碎、脫水、發酵、晾曬等不走後,就能變成營養土、酵素水等加工品,一部分被用來在社區裡養花種菜,另一部分則獎勵給居民。「比如,我們社區的屋頂花園,用的就幾乎都是這裡產生的營養土。」

登上屋頂花園,小記者們紛紛舉起相機和手機拍個不停:舊抽屜、舊輪胎、泡沫箱、餅乾盒……都在這裡得到了二次利用,變成了養花種菜的容器。隨後,夕陽再晨社工劉豔紅教帶領圓桌小記者動手實踐:用廚餘垃圾加工的營養土每人栽種一小盆花卉,並帶回家培育——這成了小記者們此行的特殊紀念品。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雷嘉 王斌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袁藝編輯/李曉萌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精準把脈促提升」青島市市政公用科研院實地考察黑水虻餐廚垃圾...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陳璐 通訊員 孫德茂 青島報導為深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著力提升餐廚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9月17日,青島市市政公用科學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陪同平度市城鄉建設局考察組赴浙江省餘姚市開展黑水虻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調研,實地考察牟山鎮黑水虻餐廚垃圾處理項目
  • 桃江:參觀垃圾焚燒發電廠 感受變廢為寶全過程
    紅網時刻益陽10月16日訊(桃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夏煒 劉劍)10月16日,桃江縣馬跡塘人民政府組織部分村民代表來到江蘇光大環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實地參觀了垃圾焚燒發電廠區全封閉垃圾吊控室、中央控制室、焚燒爐、煙氣處理系統等地,感受了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之旅。
  • 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圾不可失」變廢為寶
    記者近日來到豐澤新村法制公園,這裡有個環保驛站,驛站一間小屋內有臺被居民稱為「佳佳」的生化處理機,旁邊是一包包褐色的有機肥料。來自四川的羅師傅今年58歲,是這臺生化處理機的操作師傅。「大家都很樂意,拿來垃圾後還能帶走有機肥回去種花。」
  • 垃圾如何變廢為寶?一起去科普基地揭曉!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圍繞「垃圾分類」的主題,天河南1月有多個相關社區活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是其「重頭戲」。小e從天河南街社工服務站獲悉,1月18日將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屆時將帶領一批社區青少年、親子家庭,參觀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宣傳環保知識,了解垃圾如何變廢為寶,重新利用。
  • 福建紅廟嶺是怎麼變廢為寶的?——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
    福建紅廟嶺是怎麼變廢為寶的?——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有「出路」北極星固廢網訊:辛辛苦苦做好垃圾分類,後端怎麼處理?會不會是無用功?今年5月,福州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推行滿一周年,面對這一問題,福州給出回答:絕不是!每種垃圾都能科學處理,更能一一變現。底氣來自哪裡?
  • 別樣時裝秀、「燒腦」知識競賽……珠海這些學校「玩轉」垃圾分類!
    這些獨具匠心的環保服飾,不僅秉承了「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還展現了老師們創意滿滿的奇思妙想、青春魅力的藝術風採、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最後,園長為最佳人氣小組送上「精美禮品」,棒棒噠!競賽分為小組必答題、搶答題和實操三部分,既考察了選手們的垃圾分類知識掌握情況,也檢驗了大家的操作應用能力。各參賽隊準備足、基礎實、答題穩,實力旗鼓相當。
  • 垃圾變廢為寶 環境「美麗加倍」
    2020-11-26 17:09 |樂清日報全媒體-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 臭氣烘烘的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1噸餐廚垃圾可變成80立方米沼氣...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消耗各種各樣的食物,同時產生了大量餐廚垃圾。餐廚垃圾處理是一個城市綠色能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那麼,這些餐廚垃圾最終會如何處理?近日,記者走進市偉明餐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近距離了解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旅程。
  • 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鄭生竹  「綠色帳戶」吸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智能化垃圾分類、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國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採用激勵辦法和剛性約束手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
  • 貴州美視貝爾科技有限公司到龍裡縣實地考察
    通過電話微信溝通,了解貴州美視貝爾科技有限公司擬在龍裡縣投資建設美視貝爾總部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屬於龍裡縣重點招商引資方向,縣投促局高度重視,積極對接,邀請貴州美視貝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伏向波一行到龍裡縣快遞物流園區進行實地考察。
  • 東城首個城市生態島投用 「大小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當天,在城市生態島內,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轄區居民、青少年兒童等匯聚於此,實地參觀了大件廢棄物處理生產線演示、廚餘垃圾轉化產品展示、垃圾分類科普微展廳。參觀過程中,居民實地了解了大件廢棄物處理流程,目睹了廚餘垃圾轉化有機肥及其它副產品用途,並實地參觀學習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地區分類達人還現場分享了自己參與垃圾分類的心得體會,向大家傳授分類小妙招。
  • 果皮垃圾可以變廢為寶 長沙「環保酵素」推廣進校園
    紅網時刻4月16日訊(記者 童妙 通訊員 朱瑋芳)「做一桶環保酵素相當於種了10棵樹,做一升環保酵素可以淨化1000升河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即將來臨,今天,2018年長沙市開福區「五老」助學隊黨支部進校園宣講活動走進清水塘第二小學,湖南商學院副教授陶開宇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環保課。「孩子們,我們平時生活中留下的蔬果垃圾,都可以利用起來,製作成環保酵素。」
  •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珊瑚娃」聆聽科普講座 爭當資源分類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7日10時20分訊(許義麗)廚餘垃圾也能變廢為寶?11月25日,珊瑚實驗小學師生們一同聆聽了科普講座《廚餘垃圾 變廢為寶》。為什麼說是『可回收物』而不是『可回收垃圾』?垃圾四分法中最困擾大家的是哪一類垃圾?」講座現場,夏博士首先帶領同學們重溫了垃圾分類知識,並通過隨機問答與小朋友們互動。夏博士話音剛落,大家就一個個將手舉得高高的,臉上充滿自信,清楚而有條理地回答出了提問。
  • 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 高效處理分類垃圾
    分好類的垃圾最終歸向何處?日前,記者走進通州區永樂店鎮的再生能源發電廠,探究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記者郭萍萍:「各位觀眾,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位於永樂店鎮的再生能源發電廠的地磅房,大家看到我身後陸陸續續有各種的垃圾轉運車來到了這裡,這些垃圾車都是從我區的各個鄉鎮還有街道轉運到這裡,大家可以看到,垃圾將會通過這個轉運棧橋到達我們的卸料大廳,那這些垃圾將如何變廢為寶轉變為電能的,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攝像機鏡頭到現場去實地查看。」卸料大廳8個卸料門下是垃圾池。
  • 在微光行動研學大課堂上漲知識 星記者、星主播變身垃圾分類「小...
    距離集合報到時間還有一個小時,就有孩子催著爸爸媽媽趕緊出發,「平時我就對垃圾分類很感興趣,所以很想參加這次活動,」星主播王藝說,「當知道媽媽給我報名參加這次活動的時候,真的太驚喜了!」  活動當天,微光社的記者哥哥姐姐給星記者、星主播們發放了小記者證和帶有「微光社」標誌的馬甲和帽子。孩子們鄭重地在小記者證上貼上照片,寫上自己的名字,「我很喜歡這身衣服,這樣我就成了一個真正的記者!」
  • 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
    來源:科技日報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科技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採用一種簡單的低溫催化方法,將很多塑料內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了高價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後者是很多工業化學品和消費品的基本原料
  • 探秘德國垃圾處理如何變廢為寶
    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愛護環境、垃圾分類則成為人們的自覺自愿行為。德國人特別注意將環保意識傳輸給下一代,從幼兒園開始就教育孩子不亂丟垃圾。剛到德國不久經歷的一件小事讓我至今難忘,那次是和一位朋友上街,她四歲的小兒子在剝開一塊巧克力糖後,小手一直攥著糖紙。我以為他喜歡這張糖紙。直到街邊出現了一個垃圾桶,小男孩一聲不響自然地走過去,將糖紙丟進去。原來小夥子已經將不亂丟垃圾當成一種責任。
  • 牡丹區「垃圾分類我先行」百場宣傳活動——70餘名牡丹晚報小記者...
    為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環保意識,12月26日上午,牡丹晚報聯合西城街道和南華社區,組織70餘名牡丹晚報小記者走進曹州大觀園小區,實地參觀垃圾分類,切身感受垃圾分類「新時尚」。城管工作人員分別從垃圾分類的概念、四種垃圾分類標準、垃圾的危害及處理方式等方面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詳細講解,使小記者們對垃圾分類有了全面的認識。 隨後,小記者們現場參觀了垃圾分類工作,工作人員分別從垃圾分類收集、投放、儲運等環節給小記者們進行了演示。最後,小記者們參加了垃圾分類遊戲,生動有趣的遊戲也吸引了不少小區的小朋友參與進來。
  • 如何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和農村的有機垃圾也在不斷增加,包括廚餘垃圾和農業生產中產生的秸稈、大中型養殖場動物排洩物、食品加工業殘渣等。與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已成為困擾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的重大問題。但是你知道嗎?
  • 地角「環保媽媽」有妙招,垃圾變廢為寶真時尚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製作環保酵素接著,為進一步宣傳綠色循環利用理念,營造低碳環保良好氛圍,大家跟隨地角街道婦聯副主席王藝睿一起學習了簡單易行的環保酵素製作方法它們也可以變廢為寶,做成有益於生活的環保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