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從巧妙利用生物化學反應、讓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的「環保達人」,到專門收集塑料瓶、生產環保紡織品的生態企業,再到每年焚燒生活垃圾22萬噸、發電7300萬度的上市公司……福建泉州各地在垃圾環保處理上,不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部門,各種創意做法均可圈可點。
◆制肥料
惱人廚餘垃圾 「變身」有機肥料
剩菜剩飯、爛菜葉、水果皮等,這些讓人厭煩的廚餘垃圾,很多家庭一股腦兒地丟在垃圾桶。然而在泉州市區的豐澤新村裡,居民們將廚餘垃圾收集給社區,統一製作成有機肥,對於好的廚餘垃圾,有居民則在家加上中草藥製作成可食用或泡洗或塗抹的環保酵素。
記者近日來到豐澤新村法制公園,這裡有個環保驛站,驛站一間小屋內有臺被居民稱為「佳佳」的生化處理機,旁邊是一包包褐色的有機肥料。
來自四川的羅師傅今年58歲,是這臺生化處理機的操作師傅。「大家都很樂意,拿來垃圾後還能帶走有機肥回去種花。」羅師傅說,廚餘垃圾送到驛站垃圾桶後,他們要對垃圾進行過濾、瀝乾,統一收集達到80公斤後就可以放進生化處理機,機器不斷「咀嚼」,24小時就能產生有機肥料。50公斤的廚餘垃圾可產出10多公斤有機肥,「佳佳」日處理廚餘垃圾量300多公斤。
2017年11月,豐澤新村作為泉州市10個率先啟動垃圾分類的試點小區之一,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取得明顯效果。2019年1月開展「乾濕分離」試點,投用廚餘垃圾就地處置設施即「佳佳」。截至今年6月中旬,該社區收集的廚餘垃圾處理成有機肥已達69噸,這些有機肥除了贈送給居民,剩餘的則賣掉。
神奇陽光垃圾房 「吃」垃圾「吐」肥料
在石獅永寧鎮郭坑村有棟別致的小房子,「吃進」果皮、菜梗等各種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輕輕鬆鬆變廢為寶。這座名為「陽光垃圾堆肥房」(又稱太陽能堆肥房)有1間不可腐爛垃圾房和3間堆肥發酵倉,屋頂由數塊透明的太陽能採光板拼接而成,室內裝有透風口、淋水噴頭等供養增溼裝置,地面鋪設著收集垃圾滲漏液的下水道。
小小的一棟房子怎麼變廢為寶呢?生活垃圾通過環衛工人二次分揀,將可腐爛垃圾(可堆肥垃圾)由進料口倒入陽光垃圾堆肥房的發酵倉內。太陽光透過採光玻璃板使堆肥房升溫,此過程中添加高效生物複合菌用於加速垃圾發酵,同時利用鼓風機進行供氧,從而使得垃圾快速分解成為有機肥料。而堆肥過程中所產生的滲漏液經收集後重新回噴到新垃圾上,用於調節垃圾溫度,循環使用。每間發酵倉可處理垃圾10立方米左右,堆肥時間為60天。堆肥過程中產生的臭氣則經過特殊處理後再排放,整個過程避免二次汙染。
◆做酵素
家中垃圾不浪費 做成酵素用處多
「自從社區開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後,帶出社區很多居民成為『酵素達人』,不少人在家通過廚餘垃圾自作酵素。」豐澤社區黨委副書記曲女士告訴記者,廚餘垃圾除了被製作成有機肥,還能製作成可食用、洗滌用品、驅蚊水等環保酵素,不過這對於廚餘垃圾質量要求高,需要好的果皮或菜葉,再加上中草藥製作而成。
在居民蔡阿姨家中陽臺,記者見到大大小小的塑料瓶,瓶身貼著製作時間。蔡阿姨說,這是用果皮、中草藥製作成的酵素。可食用的好材料製作成的環保酵素則用來食用,有些果皮等材料則用來洗滌。
和蔡阿姨一樣,去年7月開始做環保酵素的林阿姨說,社區開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教大家製作環保酵素,她積極參與活動,大伙兒還開通「環保酵素群」,分享製作知識和經驗。「喜歡上收集廚餘垃圾,垃圾不再是垃圾,可以變成寶,我做得很開心。」林阿姨說,在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中,社區裡很多和她一樣練成了酵素達人,大家見面聊的很多是怎麼將廚餘垃圾製作成各種用途的酵素。
據悉,目前豐澤社區已有100多名居民參加製作環保酵素。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