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圾不可失」變廢為寶

2021-01-1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巧妙利用生物化學反應、讓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的「環保達人」,到專門收集塑料瓶、生產環保紡織品的生態企業,再到每年焚燒生活垃圾22萬噸、發電7300萬度的上市公司……福建泉州各地在垃圾環保處理上,不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部門,各種創意做法均可圈可點。

◆制肥料

惱人廚餘垃圾 「變身」有機肥料

剩菜剩飯、爛菜葉、水果皮等,這些讓人厭煩的廚餘垃圾,很多家庭一股腦兒地丟在垃圾桶。然而在泉州市區的豐澤新村裡,居民們將廚餘垃圾收集給社區,統一製作成有機肥,對於好的廚餘垃圾,有居民則在家加上中草藥製作成可食用或泡洗或塗抹的環保酵素。

記者近日來到豐澤新村法制公園,這裡有個環保驛站,驛站一間小屋內有臺被居民稱為「佳佳」的生化處理機,旁邊是一包包褐色的有機肥料。

來自四川的羅師傅今年58歲,是這臺生化處理機的操作師傅。「大家都很樂意,拿來垃圾後還能帶走有機肥回去種花。」羅師傅說,廚餘垃圾送到驛站垃圾桶後,他們要對垃圾進行過濾、瀝乾,統一收集達到80公斤後就可以放進生化處理機,機器不斷「咀嚼」,24小時就能產生有機肥料。50公斤的廚餘垃圾可產出10多公斤有機肥,「佳佳」日處理廚餘垃圾量300多公斤。

2017年11月,豐澤新村作為泉州市10個率先啟動垃圾分類的試點小區之一,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取得明顯效果。2019年1月開展「乾濕分離」試點,投用廚餘垃圾就地處置設施即「佳佳」。截至今年6月中旬,該社區收集的廚餘垃圾處理成有機肥已達69噸,這些有機肥除了贈送給居民,剩餘的則賣掉。

神奇陽光垃圾房 「吃」垃圾「吐」肥料

在石獅永寧鎮郭坑村有棟別致的小房子,「吃進」果皮、菜梗等各種廚餘垃圾,「吐出」有機肥料,輕輕鬆鬆變廢為寶。這座名為「陽光垃圾堆肥房」(又稱太陽能堆肥房)有1間不可腐爛垃圾房和3間堆肥發酵倉,屋頂由數塊透明的太陽能採光板拼接而成,室內裝有透風口、淋水噴頭等供養增溼裝置,地面鋪設著收集垃圾滲漏液的下水道。

小小的一棟房子怎麼變廢為寶呢?生活垃圾通過環衛工人二次分揀,將可腐爛垃圾(可堆肥垃圾)由進料口倒入陽光垃圾堆肥房的發酵倉內。太陽光透過採光玻璃板使堆肥房升溫,此過程中添加高效生物複合菌用於加速垃圾發酵,同時利用鼓風機進行供氧,從而使得垃圾快速分解成為有機肥料。而堆肥過程中所產生的滲漏液經收集後重新回噴到新垃圾上,用於調節垃圾溫度,循環使用。每間發酵倉可處理垃圾10立方米左右,堆肥時間為60天。堆肥過程中產生的臭氣則經過特殊處理後再排放,整個過程避免二次汙染。

◆做酵素

家中垃圾不浪費 做成酵素用處多

「自從社區開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後,帶出社區很多居民成為『酵素達人』,不少人在家通過廚餘垃圾自作酵素。」豐澤社區黨委副書記曲女士告訴記者,廚餘垃圾除了被製作成有機肥,還能製作成可食用、洗滌用品、驅蚊水等環保酵素,不過這對於廚餘垃圾質量要求高,需要好的果皮或菜葉,再加上中草藥製作而成。

在居民蔡阿姨家中陽臺,記者見到大大小小的塑料瓶,瓶身貼著製作時間。蔡阿姨說,這是用果皮、中草藥製作成的酵素。可食用的好材料製作成的環保酵素則用來食用,有些果皮等材料則用來洗滌。

和蔡阿姨一樣,去年7月開始做環保酵素的林阿姨說,社區開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活動,教大家製作環保酵素,她積極參與活動,大伙兒還開通「環保酵素群」,分享製作知識和經驗。「喜歡上收集廚餘垃圾,垃圾不再是垃圾,可以變成寶,我做得很開心。」林阿姨說,在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中,社區裡很多和她一樣練成了酵素達人,大家見面聊的很多是怎麼將廚餘垃圾製作成各種用途的酵素。

據悉,目前豐澤社區已有100多名居民參加製作環保酵素。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南京垃圾分類疑問解讀: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鼓樓區啟用的新型廚餘垃圾轉運車。 本報記者 陳儼 攝□ 本報記者 白雪 劉霞我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會不會「前端細分類,後端一鍋燴」?這是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常常聽到的疑問。事實上,從前端到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置,垃圾分類鏈條需環環相扣,才能實現閉環。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這個鏈條進行了革命性的再造、提升。
  • 吃完的大骨頭扔哪兒?咱得見「圾」行事!
    吃完的大骨頭扔哪兒?咱得見「圾」行事!在和平區小白樓街開封裡社區,明黃色的智能分類垃圾桶特別顯眼。它可以對紙類、紡織物、塑料、金屬等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居民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屏幕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即時實現垃圾的分類回收。居民黃雯已經習慣了每天將垃圾分好類再投放,她說:「垃圾分類對於保護環境非常重要,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也是個好的生活習慣。作為市民,我們大家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改善城市生活環境出力。」
  • 垃圾分類成為日常生活「新常態」,以後扔垃圾咱得見「圾」行事!
    垃圾分類成為日常生活「新常態」,以後扔垃圾咱得見「圾」行事!在和平區小白樓街開封裡社區,明黃色的智能分類垃圾桶特別顯眼。它可以對紙類、紡織物、塑料、金屬等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居民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屏幕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即時實現垃圾的分類回收。居民黃雯已經習慣了每天將垃圾分好類再投放,她說:「垃圾分類對於保護環境非常重要,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也是個好的生活習慣。作為市民,我們大家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改善城市生活環境出力。」
  •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珊瑚娃」聆聽科普講座 爭當資源分類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7日10時20分訊(許義麗)廚餘垃圾也能變廢為寶?11月25日,珊瑚實驗小學師生們一同聆聽了科普講座《廚餘垃圾 變廢為寶》。重慶市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演講專家團成員夏俊超用精彩的講解,將垃圾分類新理念「廚餘堆肥」傳遞給「珊瑚娃」們,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 生活垃圾去了哪兒 大學生暑期走進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生活垃圾去了哪兒 大學生暑期走進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來源:東方網   作者:柏可林     選稿:丁雯佳   2019.08.08 18:33  我們分好的垃圾去了哪裡分類到底有什麼好處?8月8日,參加2019年綠化市容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們走進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參觀生活垃圾的末端處置設施,觀察學習垃圾處理的工藝和流程。
  • 別樣時裝秀、「燒腦」知識競賽……珠海這些學校「玩轉」垃圾分類!
    航空新城幼兒園在剛過去的第36個教師節,航空新城幼兒園結合園內「『圾』中生智,大手拉小手」垃圾分類主題教育宣傳活動,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時裝秀」。全體教職工用最炫、最時尚的環保服裝,最酷、最勁爆的摩登步伐共同完成舞臺走秀。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前端分類投放,民聲鼎沸,人人有責,人人關注。而之後的環節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往往引發疑問:我分好的垃圾去哪了?會不會「前段細分類,後端一鍋燴」?事實上,從前端到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置,垃圾分類鏈條需環環相扣,才能實現閉環。「強制分類」對這個鏈條進行了革命性的再造、提升。跟著垃圾去旅行,記者進行了全程探尋。
  • 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鄭生竹  「綠色帳戶」吸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智能化垃圾分類、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國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採用激勵辦法和剛性約束手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
  • 垃圾分類時代下變廢為寶的也可以是服裝的面料
    草案對"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防治"進行了專章規定。     2019年9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全國公共機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揮率先示範作用,公布《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價參考標準》,並進一步推進有關工作提出要求。
  • 福建紅廟嶺是怎麼變廢為寶的?——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
    福建紅廟嶺是怎麼變廢為寶的?——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有「出路」北極星固廢網訊:辛辛苦苦做好垃圾分類,後端怎麼處理?會不會是無用功?今年5月,福州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推行滿一周年,面對這一問題,福州給出回答:絕不是!每種垃圾都能科學處理,更能一一變現。底氣來自哪裡?
  • 安徽建築垃圾將推行分類收集管理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安徽建築垃圾將推行分類收集管理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北極星固廢網訊:除了生活垃圾外,安徽全省建築垃圾以後也將逐步推行分類收集和管理。近日,記者從安徽省住建廳獲悉,安徽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建築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規範城市建築垃圾管理,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建築垃圾汙染環境問題,維護好全省城鄉生態文明。規劃:推進全國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建築垃圾,是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棄土、磚渣、棄料及其他固體廢棄物。
  • 垃圾如何變廢為寶?一起去科普基地揭曉!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圍繞「垃圾分類」的主題,天河南1月有多個相關社區活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是其「重頭戲」。小e從天河南街社工服務站獲悉,1月18日將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屆時將帶領一批社區青少年、親子家庭,參觀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宣傳環保知識,了解垃圾如何變廢為寶,重新利用。
  • 跟著垃圾去「旅行」 分類後垃圾去哪了?一起來「追蹤」吧!
    交道口經過垃圾分類的「洗禮」 街道、胡同變得越來越整潔 不少小夥伴開始發出了「靈魂問題」按分類要求投放垃圾後 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呢? 我們會不會白費工夫了呢?今天 讓我們跟著生活垃圾的軌跡 一起去「旅行」 看一看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了第1步:源頭分類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每戶交道口轄區居民可自行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置廚餘垃圾,一個放置其他垃圾,包裝紙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則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TA竟然一頓能「吞下」500公斤~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 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飽餐一頓以後我們每天留下的廚餘垃圾都去哪兒了
  • 垃圾分類新風|全球70年產了83億噸塑料,如何變廢為寶?
    4.廢塑料都去了哪兒?塑料被廢棄後,有四種去處——焚燒、填埋、回收、棄之自然環境。Roland Geyer和Jenna R. Jambeck等在2017年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人類在過去的70年中生產了83億噸塑料製品,其中63億噸被廢棄。
  • 垃圾分類創意展 | 原創童謠,有效有趣地認識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創意展 | 原創童謠,有效有趣地認識垃圾分類!編童謠、唱童謠、踐童謠一起做垃圾分類小衛士關於垃圾分類如果你有好想法、好創意趕緊加入進來吧~
  • 垃圾變廢為寶 環境「美麗加倍」
    該負責人介紹,清運人員只需將易腐垃圾倒入機器中,通過粉碎、脫水、發酵等一系列過程,易腐垃圾將就地轉化為有機肥,變廢為寶,實現了易腐垃圾閉環式管理。垃圾分類教育進課堂目前,智仁還在全鄉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將垃圾分類知識傳遞到學生身邊,通過增強他們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意識,從而帶動身邊人做好垃圾分類減量工作,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 關注餐廚垃圾處理:「吃」出來的垃圾,去哪兒了?
    「吃」出來的垃圾,去哪兒了?(美麗中國·關注餐廚垃圾處理①)  餐廚廢油變工業原料,食物殘渣變生物餌料  爆炒豬肝、油淋茄子、幹炸丸子、煎帶魚……不少好吃的菜餚似乎都和大油大火的烹飪方式分不開。由此產生的餐廚油煙又會造成環境汙染。
  •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簡單 上海垃圾分類兒歌童謠押韻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多個有關垃圾分類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  為了簡單了解如何垃圾分類,下面小編分享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還有垃圾分類兒歌童謠。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  認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要清楚,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為寶好顏色,  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  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他,  橘色大桶裝其他,尿布舊物來安家。
  • 新塘街「垃圾分類有畫說,變廢為寶我來秀」比賽獲獎作品展(二)
    2020年新塘街「垃圾分類有畫說,變廢為寶我來秀」小學才藝比賽受到了師生家長的歡迎,街道轄內的新塘小學、沐陂小學、凌塘小學、天英小學共徵集了學生繪畫作品233份、手工作品289份。垃圾分類,舉手之勞,變廢為寶,美化家園,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