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去了哪兒 大學生暑期走進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2021-01-09 東方網

生活垃圾去了哪兒 大學生暑期走進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來源:東方網   作者:柏可林     選稿:丁雯佳   2019.08.08 18:33

  我們分好的垃圾去了哪裡?分類到底有什麼好處?8月8日,參加2019年綠化市容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們走進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參觀生活垃圾的末端處置設施,觀察學習垃圾處理的工藝和流程。

|  我們分好的垃圾去了哪裡?分類到底有什麼好處?8月8日,參加2019年綠化市容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們走進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參觀生活垃圾的末端處置設施,觀察學習垃圾處理的工藝和流程。[!--empirenews.page--]

|  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坐落在浦發環保黎明產業循環生態園,這裡是以處理浦東新區生活垃圾為目標建設的一個現代化生態產業園區。[!--empirenews.page--]

|  在黎明固廢科普教育基地,大學生們詳細了解了黎明垃圾焚燒發電的運行設備、排放指標和廢物利用等情況。[!--empirenews.page--]

|  在科普教育展示廳裡,大學生們參觀煙氣淨化模型。[!--empirenews.page--]

|  爐渣進行循環處理後,製成渣磚,可以用來鋪地。[!--empirenews.page--]

|  大學生們做互動遊戲,比賽誰的垃圾分類又快又準。  [!--empirenews.page--]

|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可以變廢為寶。科普教育展示廳裡,陳列了用垃圾製成的藝術品、小發明。[!--empirenews.page--]

|  通過監控屏幕,可以看到焚燒爐內的大火正在熊熊燃燒。園區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年可以焚燒掉約83萬噸的生活垃圾,發電約3億度。[!--empirenews.page--]

|  中控室內,工作人員緊盯屏幕,確保各項設備正常運行。[!--empirenews.page--]

|  廠區內景。園區的有機質固廢處理廠第一期項目目前每天可處理300噸的溼垃圾,採用的是厭氧發酵工藝,將溼垃圾中的有機質成分轉化為沼氣,進入沼氣發電廠發電。  [!--empirenews.page--]

|  從黎明資源再利用公司離開後,大學生們又來到浦東曹路鎮愛心暑託班辦班點,開展生動簡易的垃圾分類公益宣講。  [!--empirenews.page--]

|  大學生充當起課堂志願者,和小朋友們一起互動,組隊進行垃圾分類知識PK賽,將繪有垃圾物品圖案的卡片扔到相應的垃圾桶道具中。

相關焦點

  • 去哪兒:暑期機票價格近五年最低多條熱門航線預訂超去年
    立秋之後,暑期過半。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暑期有何不同?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表示,目前國內民航業已經恢復至去年九成水平,部分熱門航線預訂人數甚至超過去年同期。然而,預訂的增加並未帶動機票價格的上漲,部分航線經濟艙機票價格同比下降近五成,今年暑期的出行成本為近五年來最低。
  • 吃2000噸垃圾吐96萬度電能!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這個地方森林環抱,鳥語花香,也許你會以為這裡是一個新開的郊野公園,但其實這裡是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這裡每天會吃進2000多噸垃圾,吐出96萬度電,按照每個家庭一天六度的用電量來算,可以供給16萬戶家庭。這一切就發生在這裡。這裡是上海天馬生活垃圾末端處置綜合利用中心。
  • 三下鄉||山東科技大學「靜候黎明」志願服務隊
    校企加強合作,指導疫情之下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引導山科大學子通過社會實踐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山東科技大學智能裝備學院聯合我市泡寶產業園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積極有序地組織開展202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
  • 關注餐廚垃圾處理:「吃」出來的垃圾,去哪兒了?
    「吃」出來的垃圾,去哪兒了?(美麗中國·關注餐廚垃圾處理①)  餐廚廢油變工業原料,食物殘渣變生物餌料  爆炒豬肝、油淋茄子、幹炸丸子、煎帶魚……不少好吃的菜餚似乎都和大油大火的烹飪方式分不開。由此產生的餐廚油煙又會造成環境汙染。
  • 南京垃圾分類疑問解讀: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鼓樓區啟用的新型廚餘垃圾轉運車。 本報記者 陳儼 攝□ 本報記者 白雪 劉霞我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會不會「前端細分類,後端一鍋燴」?這是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常常聽到的疑問。事實上,從前端到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置,垃圾分類鏈條需環環相扣,才能實現閉環。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這個鏈條進行了革命性的再造、提升。
  • 你知道柘城的垃圾都去哪兒了嗎?處理之後它們又回你家了!
    生活中,咱們最「富裕」的應該就是垃圾了。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每天的生活垃圾保底兒扔個兩三袋很正常,像飯店、水果店、超市、企業等各個場所製造的垃圾更不必說,用車得拉好幾趟。伴隨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垃圾自古以來都是讓人頭痛的話題。但有句話說得好:「垃圾,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但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
  • 讓垃圾分類走進生活,狒狒到家攜手京東物流打造「循環計劃」
    每到購物季,快件物流壓力斷層式增長,超量的紙箱快遞盒迅速消耗,難以循環利用,成為物流公司一大困擾。而消費者在購物季後紙箱積壓處理困難,閒置物品難尋去處等情況,也為本來歡樂的拆快遞活動帶來許多後續顧慮。
  • 垃圾分類新時尚|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
    垃圾處理,不僅要看技術可實現性,還要講究性價比。特別是在溼垃圾的處理上,主要難點不在技術,而是出路,處理不當更會造成二次汙染。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老百姓將乾濕垃圾分得更清了,溼垃圾的處理手段和方式有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圖說: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 看310名大學生別樣的暑期實踐~
    68所高校、310名大學生2個月的社會實踐「揚帆回青」2020年青浦區優秀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落下了帷幕總結分享會於8月26日下午在青浦區委黨校中心會場舉行。區人才辦、區人社局、團區委、區屬位代表、青浦區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360人參加總結分享會。01
  • 城市垃圾去哪了?
    我國城市垃圾歷年堆放總量高達70億噸,並且每年以約8.98%的速度遞增。由於隨意傾倒汙染環境,處理利用程度不高,產量巨大增速驚人等方面原因,城市垃圾「圍城」,已給城市管理帶來巨大壓力。那麼,垃圾都去哪兒了?
  • 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
    由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撰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發布會昨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大學中國時間利用調查與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據悉,「中國時間利用調查」是一項對中國城鄉居民時間利用的全國性追蹤調查,以知曉人們在何時從事何種類型的人類活動,在哪裡從事這些活動,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時與誰在一起。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TA竟然一頓能「吞下」500公斤~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 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飽餐一頓以後我們每天留下的廚餘垃圾都去哪兒了
  • 8公斤溼垃圾可發1度電 溼垃圾純度影響能源轉換效率
    「浦東黎明廠近30個月累計發電2500萬度未來日均處置溼垃圾能力將達1000噸」 ■ 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本版攝影 記者 王凱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衛華邊走邊說,「隨著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將在源頭『乾濕分離』,更多溼垃圾會通過專門的收運渠道,被送到我們這裡處置。」  作為目前上海最大的單體溼垃圾處理企業,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的有機質固廢處理廠主要是讓溼垃圾在厭氧環境下產生沼氣,然後利用沼氣發電。
  • 市民走進小武基垃圾分選轉運站:生活垃圾篩選回收要過三道關
    6月2日上午,近30位市民和北工大師生代表走進小武基垃圾分選轉運站,參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流程。本屆首都國企開放日主題為「輝煌七十載,再譜新華章」,126條開放線路中,包含重大建設項目11條、民生項目32條,名牌老字號12條,文化產業11條,博物館展廳17條,高科技產業4條,以及其他類型線路39條。市民可關注北京市國資委官微「國資京京」了解遊覽線路、時間地點和活動最新動態。
  • 廢舊家電「退休」 如何實現資源再利用?居民期待更規範的回收
    華盛嘉苑小區垃圾分類箱房的工作人員正在將居民送來的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家電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如何實現廢舊家電的資源再利用?居民期待更加規範的回收公司的出現。家家都有舊家電裴先生和妻子結婚5年,一直在外租房居住,今年自己的新房子終於裝修完畢可以入住了,兩口子別提多高興了,可開心之餘有件事情卻讓裴先生十分發愁。「租房時用的洗衣機、電視機雖然都是新買的,但是用了好幾年,而且電視機的大小與新房的影視牆也不匹配,所以我們換了新的。
  • ...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轉換成綠色能源...
    垃圾處理,不僅要看技術可實現性,還要講究性價比。特別是在溼垃圾的處理上,主要難點不在技術,而是出路,處理不當更會造成二次汙染。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老百姓將乾濕垃圾分得更清了,溼垃圾的處理手段和方式有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圖說: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中心。
  • 暑期機票價格近五年最低 杭州到廣州航線預訂量同比增43%
    立秋之後,暑期過半。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暑期有何不同?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表示,目前國內民航業已經恢復至去年九成水平,部分熱門航線預訂人數甚至超過去年同期。然而,預訂的增加並未帶動機票價格的上漲,部分航線經濟艙機票價格同比下降近五成,今年暑期的出行成本為近五年來最低。
  • 深圳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初步形成
    工人拆解大件垃圾對資源再利用。   去年起,針對市場上還未自發形成回收處理體系,但具有資源利用屬性的七大類垃圾,包括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餐廚垃圾,深圳市城管局陸續推動新建分流回收處理體系。   若這七大資源類垃圾不被回收再利用或無害化處理,當做垃圾被扔掉,有的不僅汙染環境,形成資源浪費,更對深圳原本緊張的垃圾末端處理設施帶來更大壓力。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