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

2020-12-06 199IT

由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撰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發布會昨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大學中國時間利用調查與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據悉,「中國時間利用調查」是一項對中國城鄉居民時間利用的全國性追蹤調查,以知曉人們在何時從事何種類型的人類活動,在哪裡從事這些活動,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時與誰在一起。調查以歷史可比、國際可比的方式進行,以獲得對全國、全國城鎮、全國農村有代表性的中國居民時間配置數據。

《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基於2017年中國時間利用調查(CTUS)數據,對中國大陸地區除新疆、西藏外的29個省份收集到的12,471個家庭(30,591名不小於3歲的家庭成員)的時間利用信息,進行系統分析。

報告顯示了中國居民的勞動與休閒時間,反映了智慧型手機對現代人生活的影響,還勾勒了中國式夫妻關係。這些時間數據都將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1.我國居民勞動時間減少,休閒社交時間增加,生活品質提升

《報告》對比2008年和2017年我國居民一天的有酬勞動、無酬勞動、教育培訓、休閒社交和自我照料時間,發現其每天勞動時間(包括有酬和無酬)減少0.47小時;休閒社交和自我照料時間總共增加0.26小時。

2.四成工資勞動者有超時工作現象,有酬勞動時長居於世界前列

《報告》談到,2017年我國工資勞動者超時工作(淨工作時間大於8小時)相當普遍,超時工作率高達42.2%。其中,低收入者、低學歷者、製造業從業者、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的超時工作尤為嚴重。與14個主要國家相比, 2017年我國有酬勞動時長排名第一,比排名最後的義大利高出125%。

3.女性從「雙重負擔」轉向「回歸家庭」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女性和男性的無酬勞動時長比例接近3:1。總體上,與男性相比,女性一天的時間分配仍呈現「有酬勞動時間短、無酬勞動時間長」「總勞動時間長、休閒社交時間短」的特點。

此外,從2008到2017年,我國女性、男性的總勞動時間比由1.10下降到1.05,其中有酬勞動時間比由0.73下降到0.69,無酬勞動時間比由2.60上升到3.15。女性有了從照顧家庭、賺錢養家的「雙重負擔」向家庭回歸的趨勢。

4.學前和高中階段,農村、低收入、低學歷家庭的孩子學習時間更短

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淨入學率和學習時間差異不大。但在學前和高中階段,農村、低收入、低學歷家庭的孩子淨入學率更低、學習時間更短。

5.兒童照料的「教育梯度」和「收入梯度」推動貧困的代際傳遞

2017年,母親學歷越高,其未成年子女被照料的時間越長,而且兒童照料的構成和提供者越優化。與母親學歷為小學及以下相比,母親學歷為大專及以上的兒童照料時間高出1倍,但教育照料時間高出3.3倍,父親提供的兒童照料時間高出2.1倍。不同收入的家庭、城鄉家庭的兒童照料也有類似的情形。

6.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率高達49.1%,應適當減負

數據顯示,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嚴重睡眠不足。如果不包含午睡時間,其睡眠不足率高達49.1%。即使包含午睡,其睡眠不足率依然高達26.4%。學習成績不是最好、寫作業時間長的學生,最容易出現睡眠不足。

7. 大學生學習時間大幅下降,可適當提高學業要求,提升學生質量

與高中生相比,大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減少了3.60小時,降幅高達37%。從學習釋放出來的時間,一部分被用來睡覺,更大部分被用於休閒娛樂,尤其是打遊戲、體育鍛鍊和課外閱讀。

8. 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積極休閒時間成倍增加

2017年,我國不同人群的娛樂休閒時間差異不大,但娛樂休閒方式存在顯著差異。城鎮居民的閱讀、健身、業餘愛好等積極休閒時間明顯高於農村居民,而看電視、休息等消極休閒時間低於農村居民。

9. 中國式夫妻關係,經濟功能甚於精神伴侶

當前,我國夫妻或家庭除自我照料之外,經濟活動和家庭生產佔據了大部分時間。我國夫妻共處時間較少,娛樂休閒以看電視和休息為主,夫妻之間的互動性比較差。夫妻單獨相處時得到的快樂低於夫妻二人與他人共處時得到的快樂。

10.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存在「數字鴻溝」

2017年,不同人群在手機使用時間和方式上存在明顯差異。城鎮居民以及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其手機使用時間更長,使用率也更高。手機的使用擠佔了家務和睡眠時間,增加了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時間。

相關焦點

  • 第019期:時間都去哪兒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周末了不妨放下工作,翻翻自己的老照片吧!時間都去哪兒了?小時候的我和長大的我,同樣的笑容記下了時間的軌跡。網友冰雁供圖。 時間都去哪兒了?70年代的二七紀念塔下,媽媽與小姨騎著自行車。2014年,媽媽與小姨再次來到塔下。網友何良供圖。 時間都去哪兒了?
  • 王錚亮《流淌的歌聲》再唱《時間都去哪兒了》
    7月2日,廣東衛視《流淌的的歌聲》2第二期如約播出,中國內地創作人王錚亮登上舞臺。在《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發行十周年之際,王錚亮再次唱響這首走進千家萬戶的經典歌曲,讓所有觀眾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和感動。
  • 王錚亮代表作《時間都去哪兒了》入選「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王錚亮代表作《時間都去哪兒了》入選「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編者按    繼「中國夢」主題首批20首新創作歌曲在全國推廣後,最近,「中國夢」主題歌曲推廣組委會從眾多作品中又遴選出
  • 詞曲作者詳解《時間都去哪兒了》背後故事
    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感人至深。其實,這首由陳曦作詞、董冬冬作曲的歌曲2009年就創作完成了。這對「80後」夫妻沒想到的是,5年後這首歌不僅被網友評為「春晚最感動人心的節目」,更贏得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關注。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說:「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
  • 《時間去哪兒了》成都行 賈樟柯重新定義時間概念
    活動現場,導演賈樟柯與現場觀眾深入互動,並稱這也是他第二次帶著《時間去哪兒了》來到成都。絕美看點引人入勝在《時間去哪兒了》這部電影裡,可以說影片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擁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吸引力,故事裡的每一個無限秀麗的風景,更是作為影片中的一大看點多次被提及。
  • 時間去哪兒了
    這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合理管理時間!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時間到底去哪兒了?怎麼分清時間的有效或者無效性?怎麼區分工作任務的屬性?為了最大化的利用時間,我們要學會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引自百度百科二八定律的時間觀就是做有用功的時間僅佔一天時間的百分之二十,這裡的「有用功」是指高效率學習的時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同樣的經歷,在讀書的時候,每到期末複習了,每次翻開書,就從第一頁開始,慢慢的閱讀和理解,目錄都要花好長時間。
  • 《新聞聯播》結尾播放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王錚亮《時間都去哪兒了》是春節期間媒體、群眾最關心的熱門歌曲和話題,歌裡傳遞的真摯親情所帶來的正能量社會影響力,讓央視《新聞聯播》近期已經兩次專門設計重要環節再推薦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一首流行歌曲能夠在央視《新聞聯播》裡被如此大力推薦,王錚亮自己也表示大大鼓勵了內地原創歌曲的音樂人。
  • 民歌節王錚亮催淚獻唱《時間都去哪兒了》
    王錚亮《時間都去哪兒了》  搜狐娛樂訊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幾句簡單樸實的歌詞將四季的變換、生命的流逝娓娓道來,「時間都去哪兒了?  習近平主席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也曾提及這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馬年央視春晚上,實力歌手王錚亮自彈自唱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溫柔的旋律緩緩流淌進觀眾的心田,平實卻動人的歌詞配上王錚亮真摯的演繹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對親情的濃濃的呼喚瞬間鑽入心肺。
  • 李伯男談《時間都去哪兒了》笑過之後更覺殘酷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隨著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在2014年風靡中國大江南北,引發了無數聽眾對生命、家庭和親情的思考,也感動了有「話劇界馮小 剛」之稱的著名戲劇導演李伯男導演。
  • 元宵版"時間都去哪兒了":大萌子主唱 王錚亮伴奏
    元宵版"時間都去哪兒了":大萌子主唱 王錚亮伴奏   春晚上那首觸動人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讓成都歌手王錚亮成為紅人。
  • 《時間都去哪兒了》歌詞樸實細膩、深情震撼,觸動著觀眾的心
    《時間都去哪兒了》由陳曦作詞、董冬冬作曲,王錚亮演唱的一首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由音樂人董冬冬與陳曦夫婦共同創作 。而在陳曦作好詞後,董冬冬第一時間進行了譜曲2014年王錚亮首度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自彈自唱《時間都去哪兒了》,歌詞樸實細膩、深情震撼,觸動著觀眾的心。
  • 金霖揮淚賣房做專輯 《新時間都去哪兒了》「再生」發布
    2015年1月9日,青年歌唱家金霖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他第五張專輯《新時間都去哪兒了》暨大型公益·孝道新聞發布會。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中央電視臺原副總編輯張華山、山東視協副主席戴文江、山東電視臺總編室主任趙瑞、著名導演姬榮、張海潮、丁小鵬、陶歡暢、雷建功、詞作家楊啟舫,女高音歌唱家鄧玉華、胡月,音樂人張徵、鄭君勝、以及對金霖《新時間都去哪兒了》MV拍攝提供大力支持的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縣委宣傳部宋海潮、劉新建、徐榮等出席。
  • 熱力學定律詮釋了「時間去哪兒了」(上)
    為什麼時間的流逝僅朝向一個方向上?單向流動是時間最明顯的特徵,這是「時間去哪兒了」問題的根源。幾乎沒有一種事實比時間從過去向未來的流動更為明顯,人們不斷地走向未來,卻不能回到過去,消失的過去變成了人們頭腦中的符號記憶,難以忘懷的回憶成為了人們對歌曲「時間去哪兒了」的情感體驗。
  •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文/Bear導讀: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2021年不知不覺就來了,在我還在回味2020的時候。再一看日期,好像又快過春節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去年的年我就在老家急急忙忙地呆了兩天,第三天就趕回工作的城市,很怕出不來沒法上班。
  • [新時代大家唱]主題歌曲展播:《時間都去哪兒了》
    [新時代大家唱]主題歌曲展播:《時間都去哪兒了》 發表時間:>2018-07-20來源:中國文明網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
  • 美麗會東·薦讀 | 【萌芽】時間都去哪兒了
    音樂來源:攝圖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美麗會東·薦讀》投稿郵箱: meilihuidongjiandu@qq.com (無其他任何投稿方式) 「時間都去哪兒了
  • 音樂鑑賞:《時間都去哪兒了》唱的太煽情,聽一次哭一次!
    每一首經典的老歌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靜下心來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逝去的時光記憶中有哪些經典老歌是讓你記憶猶新的?說說「你」與「歌」的故事吧! 今日歌曲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都去哪兒了》是王錚亮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陳曦作詞、董冬冬作曲,收錄在王錚亮專輯《愛的自選》、《聽得到的時間》和《故事島》中。這首歌同時是電視劇《老牛家的戰爭》主題曲、電視劇《空巢姥爺》 主題曲、電影《私人訂製》插曲。
  • (圖表·漫畫)「新華時評」時間都去哪兒了
    新華社圖表,北京,2020年12月3日 漫畫:時間都去哪兒了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但現實中,老師們的時間卻被不少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佔用。日前,教育部表示要加強中小學教師減負督查力度,預計年內所有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真心希望,把時間還給老師,把老師還給孩子!
  • 她是《時間都去哪兒了》詞作者,一位來自山東滕州的80後姑娘
    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曾經感動了無數的人,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首歌的詞作者——陳曦。陳曦1982年出生於山東滕州,是一個地地道道的「80後」,自幼學習鋼琴手風琴,擅長文學攝影,愛好書法繪畫。曾在政法大學學習法律,於200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
  • 時間都去哪兒了?經典催淚歌曲推薦——「親情篇」
    01王錚亮——《世界都去哪兒了》王錚亮自彈自唱的這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樸實無華的歌詞直達人心底,將父母之愛表達的震撼人心02莫文蔚——《當你老了》每個媽媽都曾經像我們現在一樣青春貌美,歲月撫摸著臉頰,留下一道道歲月專屬的溝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