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去哪兒了》成都行 賈樟柯重新定義時間概念

2020-11-22 1905電影網

《時間去哪兒了》成都行 賈樟柯重新定義時間概念

共8張

1905電影網訊 由賈樟柯監製,金磚國家首部合作影片《時間去哪兒了》今日(10月19日)在全國上映。就在上映的前一天,10月18日,導演賈樟柯攜主演李宣來到了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參加在成都舉行的活動。活動現場,導演賈樟柯與現場觀眾深入互動,並稱這也是他第二次帶著《時間去哪兒了》來到成都。


絕美看點引人入勝


在《時間去哪兒了》這部電影裡,可以說影片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擁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吸引力,故事裡的每一個無限秀麗的風景,更是作為影片中的一大看點多次被提及。冰原、森林、老城、工業、古城等景觀構成了影片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在演員精湛的演技下,被賦予了更多的靈魂。


五國演員們精湛的演技也是本部影片的另一大看點,故事雖然簡短,但卻被演員們表演的活靈活現。而提到影片中演員的演技,就不能不提中國影片的女主演趙濤。雖然她本人沒能來到活動現場,但是導演賈樟柯卻是多次提及並評論她是「非常感性的一個人,」並透漏兩個人在現場有許多默契,不過偶爾也會有拍攝分歧。遇見意見不和的地方兩個人就會嘗試去說服對方,實在說服不了的,就拍兩條。


電影是視聽的藝術,而這部電影則是人心裡的藝術。故事裡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場景,都能夠帶給人不一樣的內心體驗。雖然整部影片是由五個小故事組成,但是卻不顯得那麼雜亂無章,反而是井然有序,脈絡鮮明。每一個故事都有能夠直擊人內心的片段,有感動、有歡樂,這是最直接的電影藝術。


賈樟柯:工業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時間的概念在此次的活動中再一次被提到,而這次導演賈樟柯也是對影片中關於「時間」的概念進行了一個全新的解讀,他表示:「工業化改變了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時間去哪兒了》也旨在喚起人們對於時間、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關注。」


不僅如此,在活動現場導演賈樟柯還表示:「金磚五國都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現代化、城市化的問題給《時間去哪兒了》賦予了不一樣的內涵,讓這個電影更加有時代氣息。」在活動現場,主演李宣也是表達了他對導演的感激之情,並直言「《時間去哪兒了》這部影片對於年輕人而言也能直擊人心。」


電影《時間去哪兒了》由西河星匯影業和歡喜傳媒出品,中共晉中市委聯合攝製,賈樟柯監製,中國導演賈樟柯、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俄羅斯導演阿歷斯基·費朵奇科、印度導演馬德哈爾·班達卡以及南非導演賈梅爾·奎比卡共同執導。影片由上海電影集團全國發行,將於10月19日全國公映。

相關焦點

  • 熱力學定律詮釋了「時間去哪兒了」(上)
    為什麼時間的流逝僅朝向一個方向上?單向流動是時間最明顯的特徵,這是「時間去哪兒了」問題的根源。幾乎沒有一種事實比時間從過去向未來的流動更為明顯,人們不斷地走向未來,卻不能回到過去,消失的過去變成了人們頭腦中的符號記憶,難以忘懷的回憶成為了人們對歌曲「時間去哪兒了」的情感體驗。
  • 元宵版"時間都去哪兒了":大萌子主唱 王錚亮伴奏
    元宵版"時間都去哪兒了":大萌子主唱 王錚亮伴奏   春晚上那首觸動人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讓成都歌手王錚亮成為紅人。
  • 第019期:時間都去哪兒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周末了不妨放下工作,翻翻自己的老照片吧!時間都去哪兒了?小時候的我和長大的我,同樣的笑容記下了時間的軌跡。網友冰雁供圖。 時間都去哪兒了?70年代的二七紀念塔下,媽媽與小姨騎著自行車。2014年,媽媽與小姨再次來到塔下。網友何良供圖。 時間都去哪兒了?
  • 時間去哪兒了
    這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合理管理時間!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時間到底去哪兒了?怎麼分清時間的有效或者無效性?怎麼區分工作任務的屬性?為了最大化的利用時間,我們要學會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三種時間管理的方法。一、四象限法「四象限」法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四個象限。
  • 是我們定義了時間,還是時間定義了我們?
    五年,是個什麼概念?如果,你現在35歲,再過五年就是40歲,假如,你在這期間不出意外的話!有時候,我會刻意去忽略時間這個概念。是的,刻意忽略!因為,覺得被我們所定義的東西「捆綁了」,讓人很沒有自由,也覺得很沒有意義。過好每一個當下,每一天按照自己開心的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對於我來說比數算時間來得更自由、更快樂! 我們已經習慣了給很多東西下定義!
  • 李伯男談《時間都去哪兒了》笑過之後更覺殘酷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隨著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在2014年風靡中國大江南北,引發了無數聽眾對生命、家庭和親情的思考,也感動了有「話劇界馮小 剛」之稱的著名戲劇導演李伯男導演。
  • 賈樟柯造節:一位導演和一座古城的中年焦慮
    在「單純」的時間裡,賈樟柯完成了三個劇本的創作,其中包括即將正式開拍的《江湖兒女》。從簡單曝光的劇情看,賈樟柯再度運用了他標誌性的地理和時光魔術,這是一部從大同跨越至新疆的故事。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參加賈樟柯在山西開展的另一個大動作—平遙國際電影展。
  • 王錚亮《流淌的歌聲》再唱《時間都去哪兒了》
    在《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發行十周年之際,王錚亮再次唱響這首走進千家萬戶的經典歌曲,讓所有觀眾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和感動。本期節目由羅大佑擔任時代傳唱團團長,帶領王錚亮、葉蓓、許飛等歌手用音樂講述時光的故事。
  • 有機概念被重新定義
    據稱,此款有機奶粉系列延續了啟賦一貫堅持的卓越品質,用嚴苛的全鏈有機和營養標準重新定義了有機的概念。「有機食品」,已經逐漸從餐桌新寵變得日常化。那麼「全鏈有機」又是什麼呢?據悉,啟賦有機系列從牧場、奶牛、工廠到認證,每一個環節層層把關,嚴格遵循有機高標準且無縫銜接,從而做到真正的全鏈有機。
  • 《新聞聯播》結尾播放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
    王錚亮《時間都去哪兒了》是春節期間媒體、群眾最關心的熱門歌曲和話題,歌裡傳遞的真摯親情所帶來的正能量社會影響力,讓央視《新聞聯播》近期已經兩次專門設計重要環節再推薦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一首流行歌曲能夠在央視《新聞聯播》裡被如此大力推薦,王錚亮自己也表示大大鼓勵了內地原創歌曲的音樂人。
  • 民歌節王錚亮催淚獻唱《時間都去哪兒了》
    王錚亮《時間都去哪兒了》  搜狐娛樂訊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幾句簡單樸實的歌詞將四季的變換、生命的流逝娓娓道來,「時間都去哪兒了?  習近平主席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也曾提及這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馬年央視春晚上,實力歌手王錚亮自彈自唱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溫柔的旋律緩緩流淌進觀眾的心田,平實卻動人的歌詞配上王錚亮真摯的演繹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對親情的濃濃的呼喚瞬間鑽入心肺。
  • 詞曲作者詳解《時間都去哪兒了》背後故事
    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感人至深。其實,這首由陳曦作詞、董冬冬作曲的歌曲2009年就創作完成了。這對「80後」夫妻沒想到的是,5年後這首歌不僅被網友評為「春晚最感動人心的節目」,更贏得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關注。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說:「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
  • 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文/Bear導讀: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2021年不知不覺就來了,在我還在回味2020的時候。再一看日期,好像又快過春節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去年的年我就在老家急急忙忙地呆了兩天,第三天就趕回工作的城市,很怕出不來沒法上班。
  • 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
    由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撰寫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國時間利用調查研究報告》發布會昨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大學中國時間利用調查與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據悉,「中國時間利用調查」是一項對中國城鄉居民時間利用的全國性追蹤調查,以知曉人們在何時從事何種類型的人類活動,在哪裡從事這些活動,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時與誰在一起。
  • 成都女子定義北京時間:直面生死打破美國壟斷,造出銫原子鐘
    成都女子定義北京時間:直面生死打破美國壟斷,造出銫原子鐘 2018-05-01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間的概念
    時間,究竟應該怎樣來描述,才不至於產生歧義,才讓人一旦理解之後就明白其特性呢?以下是我想到的一些:1. 時間是衡量這個宇宙中的每一個基本粒子間位置變化過程的一個概念。2. 由於粒子可能(僅僅是可能)轉換成能量或者其它非物質形態,當粒子不再是粒子時,該粒子在時間中的位置消失。3.
  • 最佳大便時間千萬別錯過 憋回去的便便到底去哪了
    「憋」回去的大便去哪兒了?可是大便並沒有排出,它去哪兒呢?  其實,沒有排出的大便還在腸道裡面,只是它所含的水分被重新吸收,導致大便體積變小,因此人就失去了便意。  所以把便意憋回去之後,下次便意會來得很遲,因為大便得重新積攢到一定體積,才會再「運輸」下來。  民間素有「宿便」一說,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應該是指積存在體內尚未排出的糞便。
  • 重新定義一個至關重要的科學概念
    多元的定義化學家曾無數次地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定義和量化電負性這一概念。簡而言之,這個概念始於現代化學的奠基人——瑞典化學家永斯·貝採利烏斯(J?ns Jacob Berzelius)在19世紀的研究。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量化這一概念,人們還提出了許多其他定義:與鮑林幾乎同時期的另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馬利肯(Robert Mulliken)就將電負性定義為電子親合性和第一電離勢的平均值。
  • 基於量子物理:「千克」概念被重新定義
    「千克」的概念肯定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覺得陌生。但是你知道它是怎麼定義的嗎?美國在1879年複製的「千克」標準「大K」複製品。而新的「千克」定義將永久性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甚至,理論上,以後如果發現了外星人,人類還可以將我們對於「千克」的定義直接發送給外星人都可以,因為新定義下的「千克」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常量,可以被到處傳播,而不再需要把一個金屬塊裝在包裡背著了。不過,這樣費盡心機真的值得嗎?畢竟,新的千克定義和舊的定義其實描述的對象是一樣的,就是一千克的概念。
  • 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在我看來,所有人都沉浸在時間之中,而且被流逝的時日捲走。流逝的意思,就是你永遠無法觸摸同樣的流水兩次,因為已經遠去的流水不會再來。然後,流逝的不是時間,而我們。在時間的奔流中,人生漸行漸遠。當我們還是熊孩子的時候,時間仿佛走得很慢,而當我們慢慢長大,便開始常常感嘆光陰似箭。張愛玲曾作家的敏感描繪過:「悠長得像永生的童年,相當愉快地度日如年,我想許多人都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