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繼「中國夢」主題首批20首新創作歌曲在全國推廣後,最近,「中國夢」主題歌曲推廣組委會從眾多作品中又遴選出30首「中國夢」主題第二批新創作歌曲。即日起,本報將為讀者介紹歌曲的詞曲作者及創作幕後的故事,敬請垂注。
本報訊(記者 李思憶)記者12月17日獲悉,由川籍歌手王錚亮演唱的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入選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同開展的第二批30首「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從即日起的半年內,觀眾都可以在中央及各省市的主流媒體上看到、聽到30首入選歌曲。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馬年央視春晚中、2014年賀歲檔大片《私人訂製》裡,無數觀眾被王錚亮演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戳中淚點。今年,《時間都去哪兒了》一直佔據各大網站熱搜的前列,還先後被各熱門書籍、電影、電視劇、舞臺劇等廣泛運用,成為本年度全國最熱門的句式之一。
在《時間都去哪兒了》大受追捧時,演唱者王錚亮披露了詞曲創作背後的故事。3年前,詞作者陳曦在為母親過完60大壽後突然發現,為柴米油鹽操心了大半輩子的母親,臉上已不知不覺布滿了皺紋。基於這種觸動,陳曦一氣呵成寫出了歌詞。歌曲則出自陳曦的丈夫、音樂人董冬冬之手。《時間都去哪兒了》能走紅,正是因為其質樸的歌詞及溫暖的曲調能引起聽眾內心的共鳴。
雖然多次在不同場合演唱《時間都去哪兒了》,王錚亮卻時常被歌曲中溫暖的情懷及淡淡的憂傷所打動,「希望喜歡這首歌曲的聽眾在聽歌的同時也能向自己的父母多盡孝心,表達自己心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