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萬裡》視頻連結:https://v.qq.com/x/page/f0939mfct7r.html
央視春晚張也和劉濤演唱《春風十萬裡》
2020年央視春晚,著名歌唱家張也和著名演員劉濤演唱的一曲《春風十萬裡》,催生了「枝頭桃花開」,催動了「陌上楊柳綠」,新農村景致撲面而來。「這方才播種,那邊又開犁。燕子飛來了,銜來半嘴泥。」「春天是一幅溫馨的畫,綠油油鋪滿人們心底。」清新小令般的歌詞,出自著名詞作家石順義的手筆。而與石順義搭檔譜曲的,正是著名曲作家浮克。
石順義是著名軍旅作家,著有歌詞集《太陽的手》《石順義歌詞選》等,歌詞1000餘首,以及小說、散文、歌劇劇本30餘篇(部),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會理事、全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等。代表作有歌曲《說句心裡話》《一二三四歌》《兵哥哥》《父老鄉親》等,有50餘首歌詞獲全國全軍或國際性大獎。其歌詞創作的主旨是依生活行文,靠感情造句。他說,一首歌能否唱響,要看音樂;能不能跨越時代長久流傳,關鍵在於歌詞是否有「根」。正是軍營這塊土壤給予他無窮的生命力,讓他寫出了無愧於軍隊、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詞作家石順義
從農村走出來的石順義,對鄉野有著特殊的感情,無論是「鬍子裡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的鄉親,還是「一雙老花眼」「在村口把我張望」的親娘,那充滿著泥土芬芳的鄉土氣息,成就了「石氏風味」。而《春風十萬裡》的古典田園風,與這種認知一脈相承,他把對鄉土的熱愛,浸彌在整個作品中。他說,農村面貌的日新月異,讓鄉愁有了溫度,讓鄉音也有了高度。
看到觸手可及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感知老百姓越來越強烈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石順義總是激動不已,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把這種切身感受寫入歌中。醞釀了幾年,他終於從李白的「長風幾萬裡」、宋代劉弇的「會待長風十萬裡」、杜牧的「春風十裡揚州路」等詩句中,獲得了創作靈感。「春風十萬裡」,既指春風澤被神州大地,廣袤無垠,又指春風從歷史深處吹來,在時間軸上涵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萬千氣象。他認為,正是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春風才源源不斷地吹來「十萬好消息」。
《春風十萬裡》的歌詞構架,從小角度切入,小清新展開,小視野放大,不管是布穀一聲啼,還是燕子滿嘴泥,描繪的都是一幅幅溫馨的畫面。而「春風十萬裡,十萬好消息」這個「詞核」,讓很多人聽了這首歌后印象深刻,抓住了作家所要表達的意蘊,「因為這是從人們的真實感受中提煉出來的。」石順義秉持的創作理念是,歌詞要「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無」,這樣才能亮眼入心。
與石順義聯手創作《春風十萬裡》的浮克,是一個全方位的音樂人,作詞、作曲、編曲、錄音、演唱,樣樣都來。農村出生長大的他,也對農村的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他寫的《幸福萬年長》《為你》《快樂老家》《雪飛花》等傳唱歌曲,都基於「鄉土」這個核心,當他看到石順義創作的《春風十萬裡》的歌詞,一下子就激發他對農村尤其是新農村的強烈感情,一氣呵成譜曲成歌。
音樂人浮克
浮克與貴州有著深厚的緣分,由他作曲、孫紅鶯作詞的《家鄉的味道》,曾入圍2011「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徵集評選全國36強」。此外還有《醉苗鄉》《爽爽的貴陽》等由他譜曲的作品,一直在貴州城鄉傳唱,可謂經久不衰。多年來,他與貴州音樂人合作,寫出了一支支耳熟能詳的貴州之歌,從《貴州黔東南原生態專輯》可看出這個河南漢子的貴州情愫。「我喜歡貴州,會繼續寫貴州的歌。《春風十萬裡》有貴州的影子,山河光影的旋律與我曾創作的貴州作品,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
文字編輯/趙相康
視覺/實習生 龔拉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