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德國垃圾處理如何變廢為寶

2021-01-14 北青網
汙水在這三個巨型橢圓塔中生成沼氣,供給焚燒垃圾做燃氣 各類沒有退押金的瓶子按無色和有色分裝筐內 科瑞費爾德市垃圾處理廠舉辦開放日 工人在封閉操作室將垃圾抓送入焚燒爐填料口 工人通過電視、電腦監控垃圾焚燒過程

    ◎洪莉

    從今年夏季起,上海開始實施嚴格的生活垃圾分類,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生活垃圾分類,在德國早已成為平常的生活理念。1991年我旅居德國時,首先遇到的生活問題就是將家裡的各種垃圾分別放入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垃圾分類的國家之一,早在1961年,當時的聯邦德國就成立了德國廢物處理行業聯合會並籌建了多家服務公司,以便有效地組織廢物和可回收物的收集再利用。這些垃圾處理行業的公司為政府制訂各種廢物回收﹑實施工業循環利用的有效法規,並提供現實有效的諮詢和幫助。

    隨著環保理念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高,德國的垃圾回收處理法規細則也在不斷更新完善,至20世紀70年代德國出臺了更有針對性的廢物回收處理規則。從80至90年代,德國更加重視減少廢物產生的預防措施,嚴格實施各種廢物、特別是私人家庭廢物的分類回收,並逐漸發展形成了完善細緻的現代化垃圾回收再利用管理系統,從而進一步發展成為可持續循環經濟。

    如今,德國對垃圾廢物的處理和回收再利用早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工廠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物按嚴格的國家環保標準進行處理,稍有違章即受到嚴厲的法律處罰。家庭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廢物也按照分類規定,按部就班地進行回收處理。垃圾分類理念早已在德國深入民心,成為習慣。

    各種顏色的垃圾桶分類有序

    我們小鎮民居基本都是帶花園的獨家小樓,每戶人家院子裡都有市政府免費發放的全套垃圾桶(每月垃圾費由私人帳戶直接轉帳給政府帳戶)。黃色為帶有回收綠點標誌的塑料包裝物回收桶,綠色為舊報紙及紙板舊書類回收桶,黑色為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剩餘生活垃圾。還有三個塑料筐分別用來回收沒有退押金的綠色、棕色及無色瓶子;而玻璃啤酒瓶和塑料飲料瓶可以送到超市換回瓶子押金。

    此外,還有一種棕色生物垃圾桶,是用來收集咖啡渣、茶葉末、廢棄菜葉、果皮以及落葉剪草的。但生物垃圾桶不是必需的,如果不要這個桶,而是在自家花園角落設個生物漚肥桶,將自家的生物垃圾丟在桶裡自然漚肥後施在自家花園裡,政府還會發放點財政小補貼。生物漚肥桶在建材商店可買到,密封嚴實,沒有難聞氣味溢出,很多鄰居家都有,我家園裡也有一個。

    再看每家的廚房裡,日常生活小垃圾桶至少有三個,一個用來放塑料包裝及罐頭盒,一個用來放紙質包裝,還有一個用來放其餘的生活垃圾,三者分放,井井有條。從垃圾產生的源頭開始就順理成章,將垃圾分類完畢,再分別放入大分類垃圾桶,而這樣做真就是舉手之勞。

    家裡放這麼多垃圾桶,會不會影響美觀和整潔﹖德國工業界早已解決了這個問題:德國的家庭垃圾桶從外形設計到方便實用再到密封嚴實,都非常的人性化,注重每個使用細節。很多家庭小垃圾桶都是密裝在整體廚房組櫃的水池下面的柜子裡,拉開櫃門,就拉出了固定在櫃門上的分格垃圾桶,關上櫃門則什麼都看不見。也有立地式小垃圾桶,它們因造型美觀實用﹑封蓋嚴實,而不會帶給人齷齪感。

    垃圾回收日曆人手一本

    在我們小鎮每個周末的垃圾回收日,每家都會將垃圾桶拉到家門口的小街路口放好,整潔安靜的小街旁會出現一長溜同顏色的垃圾桶。在這一天,垃圾回收公司的密封大卡車會開到小鎮走街串巷,將居民的垃圾收集運走。垃圾車全方位封閉,由兩名工人操作,工人將垃圾桶推到車後面,車上的全自動操作機械手抓起垃圾桶,通過隔層將垃圾傾入車內再將空桶放回,整個過程沒有垃圾氣味瀰漫空中,也不會汙染到操作工人。

    垃圾回收日由市政府規劃制定,每年年底小鎮居民都會收到市政府寄來的下一年垃圾回收日曆本,上面用文字和圖形標明某日回收某種垃圾。垃圾回收日曆本的設計非常方便實用,除了標註垃圾回收日期外,還可以用來當記事本,在每日的空白格裡標記上這一天家庭或個人的重要事項。在收垃圾日的頭天晚上,我們會將垃圾桶拖到小街口,第二天垃圾被收走後再將空桶拖回來。垃圾桶邊有把手,下邊有輪子,拖起來毫不費勁。

    但是,有一些東西不能扔進任何垃圾桶,那就是各種家用電池和剩餘油漆等化學物質。這類有害汙染物質有兩種回收方式,一種是送到建材商場或電器商店的專門回收箱,再就是按照垃圾日曆上規定的具體日期和具體時間,將其送到鎮中心停車場邊的汙染物質回收箱。

    和我們中國人「舊家值萬貫」的觀念很不同,德國人會將不想要的舊家具及家用電器等隨時淘汰扔掉,不放在家裡佔地方。處理家庭舊物也歸政府管,垃圾回收日曆本上有家具回收電話號碼,只消打個電話,記下家具回收車來收集的日期,屆時將舊家具及壞電器等抬到家門口街邊即搞定。不想再穿的舊衣物可以洗乾淨後包好,送到每個社區設置的舊衣物回收箱中。

    有如此措施嚴密﹑細緻入微的環保工作,有民眾這般愛惜自然、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德國的環保事業成為典範自然不足為奇。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愛護環境、垃圾分類則成為人們的自覺自愿行為。德國人特別注意將環保意識傳輸給下一代,從幼兒園開始就教育孩子不亂丟垃圾。剛到德國不久經歷的一件小事讓我至今難忘,那次是和一位朋友上街,她四歲的小兒子在剝開一塊巧克力糖後,小手一直攥著糖紙。我以為他喜歡這張糖紙。直到街邊出現了一個垃圾桶,小男孩一聲不響自然地走過去,將糖紙丟進去。原來小夥子已經將不亂丟垃圾當成一種責任。

    深入垃圾汙水處理廠探視真相

    經過四道不同工序,汙水得以淨化處理

    經生物降解後的汙水,生成大量沼氣作為焚燒垃圾的助燃氣體

    淨化汙水的過濾裝置與自來水公司的過濾水裝置相同

    德國規定,建築公司需負責將挖建築用沙後因滲水所形成的大水坑,改建成供人們休閒郊遊的湖區公園或從事水上體育活動的場所。距我家約20公裡遠就有一片這樣的綠色湖區。第一次去這個人工湖遊玩時我就注意到,不遠處的樹叢中冒出幾座高大的乳白色橢圓形塔和高聳的煙筒,這些與一般工廠的形象很不同的高大而又潔白的全封閉式建築引起我的十足好奇。詢問我先生得知,原來這裡是科瑞費爾德垃圾回收處理廠,我們每天製造的垃圾都要送到這裡進行處理。他的話讓我毛骨悚然,想像著垃圾回收場的塵土飛揚和骯髒惡臭,開始疑心近在咫尺的湖水是否真的像看上去那麼清澈﹖

    目睹廬山真面目的機會說來就來了。一個周日,在報上獲悉這家垃圾處理工廠舉辦義務開放日,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們來到這個在我眼裡非常神秘的垃圾工廠一探究竟。

    一向清靜的工廠突然熱鬧非常,臨時搭建的大帳篷下坐滿了對垃圾處理感興趣的居民,很多是全家老少齊出動。參觀的人流被分成若干組,分別由工作人員帶領著邊在工廠裡穿行邊聽講解。工廠分汙水處理和垃圾焚燒兩大區域,我們參觀組先走進了汙水處理區。工作人員介紹﹕整個城市的生活汙水經過城市下水管道網,以及首先經環保處理後排出的工業廢水,都會集中流到這裡,然後在此經過四道不同工序的淨化處理。第一道工序是用渦旋式水泵裝置進行機械分離,將手紙、木棍等汙水中的各種固體先分離出來。這些固體經過多次脫水乾燥處理後,作為垃圾焚燒的燃燒材料使用。

    分離後的汙水,將利用汙水本身產生的微生物及細菌進行生物降解,將汙水中各種洗滌劑﹑清潔劑中含有的氮﹑磷﹑氨等化學物質分解出來。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微生物絮狀體被沉澱吸附出來後,再被送進密封塔中與一種特殊細菌混合反應從而生成大量沼氣。我們在湖邊看見的那三個巨型橢圓塔,就是這個沼氣生成塔。生成的沼氣再通過管道被輸入垃圾焚燒爐,用作焚燒垃圾的助燃氣體。沼氣塔內反應餘下的沉澱物,經脫水烘乾處理後也作為垃圾焚燒的燃燒材料。最後,汙水再經過特殊過濾裝置過濾,就完成了整個淨化過程,此時從下水道流出來的汙水已經脫胎換骨。

    經過淨化處理的水流進一個巨大的水漏鬥,並從這裡被排入萊茵河。工作人員舀上一杯處理完的淨化水告訴大家,這裡最後淨化水的過濾裝置採用的是與自來水公司高標準的過濾水裝置同樣的設備。

    你製造的垃圾原來最後是這樣子的

    全封閉操作,燒垃圾真正做到「高大上」

    首先做好垃圾分類才是避免產生二惡英的基礎

    垃圾和汙水在這裡都成了寶貴的原材料,真正變廢為寶

    直接地下掩埋垃圾的處理方式在德國早已被淘汰,垃圾中尤其是沒有經過分類的垃圾,含有重金屬成分和其他化學物質,將會造成土地二次汙染。焚燒垃圾並用之產生電能、熱能是德國處理垃圾的主流方式,那麼整個垃圾焚燒過程是否無害﹖怎樣避免二惡英等有害氣體產生﹖有哪些先進的技術值得學習借鑑﹖

    當我作為德國《華商報》記者,再次有機會走進這家垃圾處理廠時,特別就二惡英等有害氣體問題請教了接待我們的廠長﹑博士工程師羅斯先生。他介紹﹕每年工廠回收周邊各城市130萬居民分類後剩餘的生活垃圾及工業垃圾約34萬噸,作為燃燒原料,進行火力發電。所產生的電力除了供給本廠處理垃圾及淨化汙水工程的用電需求外,還提供給2萬多家客戶生活用電,並為8000多客戶提供熱能供暖。

    在垃圾焚燒處理區,我們看到一輛輛全封閉的大型垃圾車將垃圾傾倒入焚燒爐下面的地下垃圾場。在焚燒爐大樓一層的全玻璃封閉操作室內,一名工人坐在轉動操縱臺上操作著大吊抓鉤,將垃圾抓送入焚燒爐填料口。幾個屏幕分別顯示著填料口內滾動帶送料情況,還有各垃圾堆內是否出現高溫自燃。操作工人根據屏幕顯示的數據,來掌控填料速度和抓垃圾堆的順序。真沒料到,燒垃圾工作還可以這麼有趣好玩,這麼「高大上」,讓我看得津津有味。

    我們乘坐電梯一層層地參觀垃圾焚燒大樓,每一層圍繞著焚燒爐體布滿了各種機械和儀器,它們在焚燒垃圾過程中各盡其職,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我問羅斯廠長,焚燒爐之所以要燒到1200℃的高溫,是否是為了消滅二惡英氣體﹖他回答說,不是的,產生二惡英氣體並不是與溫度有關,而是與垃圾本身有關。沒有經過分類的垃圾,含有各種塑料或其他化學物質,這樣的混合垃圾燒起來才會生成二惡英有毒氣體。我恍然明白了,原來垃圾分類不僅僅能回收各類可以再循環使用的原材料,而且還是減少再次汙染的保障。

    德國在垃圾分類方面早已做到人人習以為常,這樣分類完後剩餘的不能再利用的垃圾,其成分就相對簡單多了。所以,首先作好垃圾分類才是避免產生二惡英氣體的基礎。

    羅斯廠長給我們看了汙水處理完後最終剩下的淺色粉末,它們被用作焚燒垃圾的燃料。還有,垃圾焚燒最後剩餘的灰色固體石塊本可以用作鋪路材料,但羅斯廠長說他們沒有這麼做,因為雖然現在技術檢驗不出含有重金屬,但不代表完全沒有。他們將這些固體石塊用密封的方式作為地下空礦洞的填充物。而魯爾區一帶的老煤礦早已停止開採,正需要填埋地下空礦。

    這家工廠焚燒垃圾過程中所生成的煙霧氣體,還須經過多道先進的過濾﹑清洗處理工序,最後變成純淨氣體才排入空中。而在此過程中每年還可回收鐵及其他有色金屬1萬噸,這樣既回收了寶貴的金屬材料,又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了空氣汙染。我們所看到的焚燒爐高煙筒上,輕煙嫋嫋,似白雲飄渺。羅斯廠長說,垃圾和汙水到了這裡都成了寶貴的原材料,真正變廢為寶,並且在處理骯髒的垃圾和汙水的整個過程中,做到了零汙染。

    環保部門全程視頻監控垃圾處理

    垃圾處理廠裡沒有看到一個揮汗如雨的操作工人

    州環保部門與焚燒爐監視屏幕即時連接,可隨時了解數據是否達標

    工廠對面就是居民區,多年來從未發生過居民投訴

    這家垃圾處理工廠共有250多名員工,其中包括一個由32名物理﹑化學﹑生物﹑環保專業人士組成的擁有高端現代化儀器設備﹑先進高科技測試技術手段的實驗室。他們不但負責監測本廠垃圾焚燒過程和汙水處理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情況,而且還用標準苛刻的科學方法,負責測試﹑監控整個地區大氣層中各種物質的含量,以及地下水﹑河水﹑土壤的潔淨度,還有居民飲用水﹑空氣的質量。在第一線工作的工人有120人,三班倒制,機器全年運轉不停。但不論是在汙水處理區還是在十幾層樓的焚燒廠房內,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揮汗如雨的操作工人。工人在哪裡﹖

    羅斯廠長笑著說,現在我們去看看他們。我們走進了生產監控室,頓覺眼前一亮,只見牆上一排大型屏幕密密麻麻地顯示著各種現場數據和變動曲線,上方的電視顯示著焚燒爐內各部位火焰燃燒情況。幾個工人坐在桌前監視著屏幕,操作著電腦,監控著整個廠房的機器運轉。這裡就是工人工作的第一線,其中一個焚燒爐監視屏幕直接連接著州環保部門,現場數據即時傳送到那裡。州環保部門可以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直接監控工廠生產,隨時了解數據是否達標。

    另外,工廠對面就是居民區,多年來從沒發生過居民投訴。工廠還面向社會開放,經常接待中小學生及社團參觀,宣傳普及環保知識。據悉,這個工廠汙水生物降解淨化及最後的過濾工藝屬於歐洲最先進的技術,各項環保數據和排放標準都遠高於歐盟的環保要求。不論是垃圾焚燒還是汙水淨化,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和電腦控制。

    (本文作者系德國《華商報》記者,著有《收集德國好時光——認識德國骨子裡的氣質》一書)

相關焦點

  • 如何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廚餘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和廢料,是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廚餘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佔比較大,它們的處理是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重要環節,其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垃圾滲濾液給焚燒、填埋帶來極大困擾。
  •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珊瑚娃」聆聽科普講座 爭當資源分類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7日10時20分訊(許義麗)廚餘垃圾也能變廢為寶?11月25日,珊瑚實驗小學師生們一同聆聽了科普講座《廚餘垃圾 變廢為寶》。隨後,夏博士從垃圾分類標識、廚餘垃圾是什麼、為什麼廚餘垃圾要堆肥、如何進行堆肥等方面入手,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們懂得,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廚餘,西瓜皮、摘下來的菜梗、吃不完的麵包等看似無用的垃圾,其實是富含營養的有機物質。利用身邊簡單易行的手段對廚餘垃圾進行堆肥化處理,可以製成有機肥料,應用於陽臺農耕或改善小區土壤環境,實現資源化利用。
  • 臭氣烘烘的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1噸餐廚垃圾可變成80立方米沼氣...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消耗各種各樣的食物,同時產生了大量餐廚垃圾。餐廚垃圾處理是一個城市綠色能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那麼,這些餐廚垃圾最終會如何處理?近日,記者走進市偉明餐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近距離了解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旅程。
  • 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 高效處理分類垃圾
    分好類的垃圾最終歸向何處?日前,記者走進通州區永樂店鎮的再生能源發電廠,探究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記者郭萍萍:「各位觀眾,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位於永樂店鎮的再生能源發電廠的地磅房,大家看到我身後陸陸續續有各種的垃圾轉運車來到了這裡,這些垃圾車都是從我區的各個鄉鎮還有街道轉運到這裡,大家可以看到,垃圾將會通過這個轉運棧橋到達我們的卸料大廳,那這些垃圾將如何變廢為寶轉變為電能的,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攝像機鏡頭到現場去實地查看。」卸料大廳8個卸料門下是垃圾池。
  • 餐廚垃圾處置生產線解密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中,餐廚垃圾佔比在一半以上。餐廚垃圾易發酵、變質、腐爛,不僅會產生大量毒素,散發惡臭氣體,還會汙染水體和大氣。餐飲垃圾主要是指餐飲店和單位食堂的垃圾,廚餘垃圾為居民家日常烹飪產生的下腳料和剩飯菜,廢棄油脂即俗稱的「地溝油」。
  • 圓桌小記者實地考察垃圾「變廢為寶」
    「為什麼要開展垃圾分類?分出來的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是如何『變廢為寶』的?」9月12日,北京青年報旗下「教育圓桌」舉辦新學期首次圓桌小記者線下體驗活動,北青報記者王斌在海澱區學院路黨群服務中心帶來了一堂特別的培訓課《小記者眼中的垃圾分類》。
  • 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圾不可失」變廢為寶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巧妙利用生物化學反應、讓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的「環保達人」,到專門收集塑料瓶、生產環保紡織品的生態企業,再到每年焚燒生活垃圾22萬噸、發電7300萬度的上市公司……福建泉州各地在垃圾環保處理上,不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部門,各種創意做法均可圈可點。
  • 垃圾如何變廢為寶?一起去科普基地揭曉!
    寒假在即如何開啟美好假期?來報名「黨建帶群建」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吧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圍繞「垃圾分類」的主題,天河南1月有多個相關社區活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是其「重頭戲」。小e從天河南街社工服務站獲悉,1月18日將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屆時將帶領一批社區青少年、親子家庭,參觀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宣傳環保知識,了解垃圾如何變廢為寶,重新利用。
  • 垃圾分類時代下變廢為寶的也可以是服裝的面料
    草案對"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防治"進行了專章規定。     2019年9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全國公共機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揮率先示範作用,公布《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價參考標準》,並進一步推進有關工作提出要求。
  • 福建紅廟嶺是怎麼變廢為寶的?——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
    福建紅廟嶺是怎麼變廢為寶的?——垃圾分類不是無用功 每種垃圾都有「出路」北極星固廢網訊:辛辛苦苦做好垃圾分類,後端怎麼處理?會不會是無用功?今年5月,福州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推行滿一周年,面對這一問題,福州給出回答:絕不是!每種垃圾都能科學處理,更能一一變現。底氣來自哪裡?
  • 神秘黑水虻成為垃圾處理新技藝?——專吃餐廚垃圾
    北京市餐廚垃圾主要來源於餐飲業、小吃店、快餐店、集體食堂等4萬多家餐飲服務單位。北京市餐廚垃圾年產生量約為80萬噸,預計2020年約106萬噸。目前已建成10座集中處理設施和30座就地處理站,總處理能力1402.8噸/日。  近日,一項利用「生物處理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新技術,正在東城區試點運行,目前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200噸左右,可謂既環保又高效。
  • 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變廢為寶 前景無限——各地推進垃圾分類掃描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鄭生竹  「綠色帳戶」吸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智能化垃圾分類、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國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採用激勵辦法和剛性約束手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
  • 垃圾變廢為寶 環境「美麗加倍」
    今年,智仁鄉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逐步推動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區域覆蓋、全流程管控,打響垃圾分類攻堅戰役。 垃圾分類入桶。「剛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時,大家還沒養成習慣,或者說還不會分。」考慮到大家對垃圾分類不熟悉,俞師傅對每個垃圾桶都進行細緻檢查,發現不對就上門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了解,現在大家都分得不錯。」話音剛落,俞師傅將所有收集的易腐垃圾運往中轉站。在時間的沉澱下,這些易腐垃圾將迎來華麗轉身。「易腐垃圾將被統一倒入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製成有機肥料。」
  • 垃圾分類處理科普小知識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2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垃圾通過分類收集後,便於對不同類垃圾進行分類處置。
  • 【聚焦】國外餐廚垃圾的處理方法
    北極星環保網訊:英國:變廢為寶將餐廚垃圾通過處理變為有機化肥的做法在英國很早就付諸實踐。這種變廢為寶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餐廚垃圾集中起來,堆肥發酵,最終成為有機肥料。新理念被民眾接受後帶動了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的興起。大型酒店、飯店、食品連鎖店把餐廚垃圾收集起來,通過設備處理後生產出有機肥料在市面上出售。英國的一些閒置土地也被投資開發利用。英國的一家公司出資購買了一塊閒置土地,在土地上把收集的餐廚垃圾處理成有機肥,然後把施過肥的土地分配給社區居民種菜。
  • 桃江:參觀垃圾焚燒發電廠 感受變廢為寶全過程
    紅網時刻益陽10月16日訊(桃江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夏煒 劉劍)10月16日,桃江縣馬跡塘人民政府組織部分村民代表來到江蘇光大環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實地參觀了垃圾焚燒發電廠區全封閉垃圾吊控室、中央控制室、焚燒爐、煙氣處理系統等地,感受了生活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之旅。
  • 閃電記者探訪濟南唯一 一家餐廚廚餘垃圾處理基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 在濟南,每天都有300多噸的餐廚廚餘垃圾產生,這些垃圾會被怎麼處理,怎樣才能變廢為寶呢?今天我們閃電新聞記者專程去探訪了濟南唯一 一家餐廚垃圾和廚餘垃圾的處理單位,濟南十方固廢處理有限公司。
  • 雲南大理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
    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公司餐廚垃圾收運負責人趙紹斌說。  別人眼中的餐廚垃圾,在他眼中卻是寶貝。過去,餐廚垃圾排入下水道會汙染水質,如今依託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不僅能緩解環境汙染問題,而且實現了「變廢為寶」。  趙紹斌介紹,餐廚垃圾處理首先難在收集。
  • 探索生活垃圾後端處理乾濕分離
    將乾濕垃圾共同填埋或焚燒處理,既增加處理難度,佔用大量土地資源,還不利於廚餘垃圾的有效分類收集和處理。然而,由於目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收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一個較長的時期與過程,如此多的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才能安全無害且有效益?
  • 安徽建築垃圾將推行分類收集管理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安徽建築垃圾將推行分類收集管理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北極星固廢網訊:除了生活垃圾外,安徽全省建築垃圾以後也將逐步推行分類收集和管理。近日,記者從安徽省住建廳獲悉,安徽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建築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規範城市建築垃圾管理,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建築垃圾汙染環境問題,維護好全省城鄉生態文明。規劃:推進全國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建築垃圾,是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棄土、磚渣、棄料及其他固體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