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
「科學無國界」之說我不知道從哪裡傳過來的,很多人都有誤解。其實,這是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的,巴斯德原話是:「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現在還是有很多隻知道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斷章取義,為自己的行為目的辯護。
-
401往事丨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
0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鬱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回顧原子能院70年的歷史,有無數科學家胸懷大局、心有大我,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錢三強先生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
袁亞湘院士:從放牛娃到科學家
袁亞湘院士:從放牛娃到科學家 「我愛讀書,買書也是我的愛好之一。」 「我愛打橋牌,現在有時也打,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參加我們所每雙周五晚上的定期橋牌活動。」 「我曾經愛中距離跑步,但現在畢竟不再年輕而且也沒場地,只好放棄,改成爬山,從2012年起又增加了遊泳,每天1000米。」
-
科學沒有國界誰的名言 科學無國界誰說的
「科學沒有國界」是巴甫洛夫說的,全句為「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這句名言充分表達了一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也因此成為了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他是俄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巴甫洛夫個人語錄 1、決不要陷於驕傲。
-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錢學森如何突破艱難險阻報效祖國的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他們知道錢學森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核武器、航天力學等方面都深有造詣,如果讓錢學森回到新中國,要不了多久,新中國的國防科技和航天科技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是他們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
-
頂尖科學家論壇|鍾南山院士:科學家有國籍,但科學沒有國界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穎/文 吳愷/圖「我相信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尤其是基礎科學的領域,最終都應以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的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他們的生命。」
-
袁亞湘:高質量期刊建設要有信心 紮實走好每一步
我認為重要原因是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沒有營造出良好的科技生態環境。」 袁亞湘建議,要讓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青年科技人員能夠安心、潛心、舒心做研究,能夠憑藉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發現科學規律、證明科學定理、解決科技問題作為最高宗旨,而不能一概以獲獎和發表論文的數量、引用率等來衡量、評價科技人員的成績。
-
...記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簡介:袁亞湘,男,漢族,1960年1月生,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他在科研工作中銳意創新,在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及其理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他投身教育事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廣泛好評。
-
為什麼科學無國界,而文化有國界?
我們常說科學無國界,科學真的沒有國界嗎?從概念上看,科學是建立在客觀事物上的一套系統理論,用於解釋客觀事物的發展,以及事物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並且具有可檢驗性。科學科學沒有國界,指的是科學研究的內容、成果、研究手段等等沒有差異性,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成立,不能說某個科學理論在A國成立,但是到了B國就不成立,這樣的理論肯定是錯誤的,或者說不是真正的科學理論。
-
袁亞湘院士:學生要敢比老師厲害
「有沒有夢想,敢不敢去做別人沒做過的研究,這是我招收學生時的條件。」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袁亞湘這樣說。「科學研究是一個長久的東西,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時不能急功近利。」袁亞湘說,比如陳景潤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呢?可能馬上用不上,但現在知道了,它在破譯密碼時特別有用。
-
再論「科學無國界」
昨天我發表一篇說說,簡單說了一下不但科學有國界,技術更有國界。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但也有網友仍然堅持「科學無國界」,只是技術有國界。我也想再次申明一下:當前技術的國界論已經有目共睹,從建國後蘇聯撤走專家到現在美國的「實體清單」,都表現出的是技術國界的制約。
-
袁亞湘:願為數學做更多
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應用數學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被學界稱為我國數學界的歷史性突破。「但這並不說明我本人有多厲害,而是國際數學界對中國數學的認可,也算是一份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生日的獻禮吧!」袁亞湘說。 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成立於1987年,是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組織。
-
周光召: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有一次,各國科學家聚集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時,一位外國教授報告了自己關於相對性粒子自旋問題的研究結果。討論的時候,周光召說出了相反的意見,那位教授發火了。此時,周光召並沒有辯駁。過後,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一步一步地驗證自己的看法,隨後寫成題為《相對性粒子在反應過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的學術刊物《理論和實驗物理》上。隨後,美國科學家也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結果。
-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後,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錢三強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因心臟病突發逝世,終年79歲。他身後留下的,是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巍峨大廈。
-
袁亞湘:「計算湘軍」代表人物
採訪中,我聽他講述了這一切…… 如今,他已經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青年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他,就是袁亞湘。 1977年,袁亞湘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湘潭大學數學系。從此,他與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走入大學校門的第一天起,袁亞湘就暗暗立下誓言:絕不虛度年華。
-
中國天才科學家放棄中國籍加入美籍,他說:科學沒有國界
《裴迪酌酒》有言: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早達笑彈冠。自古以來,在中國社會中就出現過許多的天才人物,而通過他們的努力,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在中國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特殊的神童,他被譽為天才科學家,而在科研領域的道路之上,他所展現出的才能也讓許多人為之震驚。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來自中國的天才,卻放棄了中國的國籍,並加入美國國籍,在接受採訪時,他也曾表示,科學是沒有國界的,所以,他也不會選擇回國發展。那麼,這位中國的天才究竟何許人也?他又為何會選擇離開祖國發展呢?這位中國的天才就是尹希,他出生於1983年。
-
四位科學家暢談如何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
11月17日,國新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圍繞如何理解、踐行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怎樣推動科技創新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等4位科學家代表與媒體展開對話。
-
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籍
有一個人用天才來形容他,那都是低估了他。他只用一年的時間就讀完了初中,再用一年的時間就讀完了高中。2018年的三月份,剛剛22歲的曹原,一天有兩篇論文登上了自然期刊,論述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自然》是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能夠在這個期刊上發文章,是無數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
-
重慶專訪: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鬼點子」 推動原始創新
袁亞湘:數學的美是很多方面的。數學首先美在它那些數學定理、數學證明。在形式上,數學有對稱、幾何上的一些圖案,都非常漂亮。再就是,它的證明是非常簡潔又非常堅固,所以有一些知名的人講,數學的美就像戰士一樣的美。第一,它是很堅固的、堅實的;還有就是它無瑕 ,它不能有瑕疵、非常嚴謹,一定要有嚴格的邏輯推理,這個過程也是非常美妙的。
-
科學有國界!錢學森: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今天看到了一個街頭採訪視頻,一個主持人問了一些路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你認為科學有國界麼?」 被問到的人幾乎全部回答:「科學沒有國界。」 但是事實是這樣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