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中國原子彈之父」!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2020-11-22 騰訊網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後,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錢三強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因心臟病突發逝世,終年79歲。他身後留下的,是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巍峨大廈。

錢三強是我國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1913年10月16日,錢三強出生於浙江紹興,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他求學時曾在北大讀書三年,卻因聽了一堂物理課之後決定重新報考,進入清華大學的物理系。這也是一代功勳科學家進入神奇物理世界的開始。

1932年秋,錢三強考入清華大學重讀一年級,師從葉企孫、吳有訓、趙忠堯等教授。對於錢三強的行為,父親錢玄同未作任何評說,只是別出心裁地寫了「從牛到愛」4個大字送給他,寓意有二:一是勉勵三強發揚屬牛的那股子牛勁,二是鼓勵他在科學上不斷進取,向牛頓、愛因斯坦學習。從那以後,錢三強以「從牛到愛」為座右銘,人到哪裡就把它帶到哪裡,整整相伴了60年。

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以後,在求學的年代,錢三強每年都要參加幾次學校舉辦的國恥紀念日:九一八、一二八……國家的現實促使他思考這樣一些問題:「中國人為什麼總是受氣?」「中國人真的不行嗎?」「怎樣才能為國家爭口氣?」

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後,錢三強進入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在所長、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的指導下,從事銣分子光譜的研究工作。

1937年春季的一天,錢三強正在圖書館裡看書,嚴濟慈教授走來對他說:「聽說你在中學學過法語,現在還記得嗎?」「忘了不少,查著字典還可以看看文獻。」「那好,我來考考你的法文程度。」說完,嚴濟慈順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法文雜誌,讓錢三強念了一段,然後讓他譯成中文。

「還行啊,你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準備留學考試吧!」

就這樣,錢三強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留法公費生的「鐳學」名額。24歲的錢三強就這樣乘船去了法國。

1937年冬,錢三強到達巴黎。正在巴黎考察光學食品製造的嚴濟慈教授,親自帶他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會見了著名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的大女兒,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因為他的丈夫姓約裡奧,所以大家習慣稱她為約裡奧-居裡夫人。

1940年,錢三強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然而,令人羨慕的職位和豐厚的待遇,並不能減輕錢三強對祖國的思念。1948年,錢三強夫婦攜女兒回到祖國,出任清華大學教授,同時負責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新中國成立後,錢三強積極參加中國科學院的組建和調整,曾先後主持中科院計劃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工作。

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後,已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擔任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作為新中國研製核武器的主要組織者,錢三強為了國家的全局利益,甘心放棄個人在科研上繼續有所成就的想法,傾注全部心血培養新一代學科帶頭人。他以敏銳的目光,運籌帷幄,調王淦昌、彭恆武和郭永懷到核武器研究院任副院長兼第二、第四和第三技術委員會主任——他們後來都成為研製「兩彈」的帶頭人;將鄧稼先推薦到核武器研究院擔任領導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伴隨著一聲巨響,我國西部上空升騰起第一朵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僅僅2年零8個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了,成為世界上從原子彈到氫彈發展最快的國家。

1982年,年近70歲的錢三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借用了馬克思的一段話回顧了他對原子能事業的堅持與熱愛: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做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

今天,

讓我們一起,

追思這位科學泰鬥。

相關焦點

  •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
    「科學無國界」之說我不知道從哪裡傳過來的,很多人都有誤解。其實,這是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的,巴斯德原話是:「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現在還是有很多隻知道上一句,不知道下一句。斷章取義,為自己的行為目的辯護。
  • 401往事丨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
    0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鬱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回顧原子能院70年的歷史,有無數科學家胸懷大局、心有大我,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錢三強先生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 周光召: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有一次,各國科學家聚集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時,一位外國教授報告了自己關於相對性粒子自旋問題的研究結果。討論的時候,周光召說出了相反的意見,那位教授發火了。此時,周光召並沒有辯駁。過後,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一步一步地驗證自己的看法,隨後寫成題為《相對性粒子在反應過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的學術刊物《理論和實驗物理》上。隨後,美國科學家也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結果。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有了他們,才有了祖國的繁榮富強
    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錢學森與1950年毅然決定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返回祖國,幫助祖國發展科技事業,卻遭到美國的監禁。直至1955年在國家的努力下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在錢學森的帶領下,我們成功研製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一刻氫彈和第一刻人造衛星,錢學森也被授予兩彈一星勳章。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錢學森如何突破艱難險阻報效祖國的
    ,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錢老來說,是不幸的一年,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錢老就一直想要回國,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學有所成,報效國家,改變中國和中國人民落後的命運。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錢老明白,當時的中國雖然很窮,但剛剛走向民主和共和,他相信自己的祖國,也相信通過自己以及那些和自己一樣擁有赤子之心的人的努力,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他和自己的老師說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老師雖然替他遺憾,但也支持他,回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從此就成為了錢老的心願。可誰曾想,美國人從其中橫加幹涉。
  • 120年前,這個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的男人誕生在高安!
    原標題:緬懷 | 再過一個月,中國「原子彈之父」將迎來120周年誕辰!
  • 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這麼一圈批閱下來,我們可以確定,「中國原子彈之父」說從1965年開始就已被圈內人知曉並在國內傳播。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6月18日,法國法新社科學編輯賽爾日•貝爾發表文章寫道:「人們認為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同一天,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說:「沒有哪個國家進展得有這樣快。
  • 中國天才科學家放棄中國籍加入美籍,他說:科學沒有國界
    雖然說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我國曾落後於其他國家,並成為了軟弱無能的代名詞,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一些高端人才的幫助,現如今,中國也有了更高的國際地位。在中國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特殊的神童,他被譽為天才科學家,而在科研領域的道路之上,他所展現出的才能也讓許多人為之震驚。
  • 科學有國界!錢學森: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今天看到了一個街頭採訪視頻,一個主持人問了一些路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你認為科學有國界麼?」 被問到的人幾乎全部回答:「科學沒有國界。」 但是事實是這樣的麼?
  • 科學有國界!錢學森: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今天看到了一個街頭採訪視頻,一個主持人問了一些路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你認為科學有國界麼?」被問到的人幾乎全部回答:「科學沒有國界。」但是事實是這樣的麼?要知道科學一般都是科學家研究發現的,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而且搞科研也是需要海量經費的,經費的提供方也是有國界的
  • 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飛彈之父衛星之父他們都是誰?共和國永不會忘
    鄧小平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兩彈一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所謂兩彈一星,指是是核彈(原子彈和氫彈)、飛彈和衛星。在兩彈一星的研發過程中,新中國一代科學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他們是中國的居裡夫婦,攜手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為人非常低調!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他們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婦」,在二戰的炮聲隆隆中相知相許,像居裡夫婦那樣,成為科學道路上前行夥伴。 他們共同發現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攜手研製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展現了「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偉大情懷。 這對伉儷就是國之脊梁——錢三強、何澤慧。
  • 中華科學歷史牛人,第一臺蒸汽機的創造者,原子彈之父
    關於華衡芳、徐壽創製我國第一臺蒸汽機問題,目前史學界尚有爭議,以上所述,只是一家之見而已。蒸汽機製造成功,推動了我國機器製造業、農業、交通運輸和其它工業的發展,這是我國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項新的成就。中國的原子彈之父誰是中國的原子彈之父呢?當然是錢三強。何以見得?
  • 科學無國界是一個事實,還是故意誤導我們的麻醉劑?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這句話源自法國科學家巴斯德,他的原話是「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所以,第一重意思是科學知識無國界,但科學技術有國界。第二,科學家有祖國。巴斯德是純粹的科學家,他的科學發現是全人類的知識,正是基於他的科學發現,人類才進入到細菌醫學時代,創造出了免疫醫學,這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但這樣的科學家,他一樣是有祖國的,有家鄉的,雖然他的科學發現造福了全人類,但他卻只願意把這份榮譽留在法蘭西,留在自己的家鄉。
  • 科學無國界是一個事實,還是故意誤導我們的麻醉劑?
    為什麼中國的科研人員無償支援美國就是「科學無國界」,可美國人卻完全不理會這個「真理」呢?有了這兩大疑問,慨文不得不翻查資料,一定要搞清楚,「科學無國界」這句被一些中國公知奉為圭臬的「真理」,為什麼到了美國人那就不靈了。還好,經過慨文的資料檢索,原來,真相如下。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 原子彈之父的內疚與氫彈之父的罵名
    原子彈之父,是美國的奧本海默;氫彈之父,則是美國的泰勒。同樣是製造「大國重器」者,後來的人生遭遇,卻有天壤之別。   奧本海默在發明了原子彈之後,看到原子彈毀滅性的殺傷力,而深感內疚。特勒在發明了威力更為巨大的氫彈之後,則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成功的榮耀。兩人在作出巨大的發明之後,心態不同,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奧本海默在心生內疚後,人生為此遭遇了許多的坎坷。
  • 科技真無國界?美國打響人才科技戰後,科學家應有祖國
    近幾年美國對於中國的針對愈演愈烈,在美國打響了人才科技戰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美國所倡導的所謂科學無國界,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所謂科技沒有國界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就並不實用了。現在歐美國家掌握著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對於中國這樣後起之秀來說,如果不對此進行強化,那麼仍然會處於被歐美國家壓制的狀態下。這個時候又何談科技沒有國界呢?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中國原子彈之父:  1958年8月的一天,時任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對一個34歲的青年人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炮仗,要調你去參加這項工作。      這個大炮仗,指的就是原子彈。而這個青年人接到錢三強交與的任務後,就開始消失在親戚朋友的視線裡,開始了長達28年的隱姓埋名。甚至連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哪裡工作,每天都在做什麼。
  • 再論「科學無國界」
    昨天我發表一篇說說,簡單說了一下不但科學有國界,技術更有國界。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但也有網友仍然堅持「科學無國界」,只是技術有國界。我也想再次申明一下:當前技術的國界論已經有目共睹,從建國後蘇聯撤走專家到現在美國的「實體清單」,都表現出的是技術國界的制約。
  • 國家科學家座談會:愛國精神,就是中國科學家的必備精神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在9月11日,召開的國家科學家座談會上,對「科學家精神」進行了更為深入的闡述: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對於我國而言,科學家精神第一條就是要有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新中國能夠從一窮二白,滿目瘡痍中走過來,科技事業一次次的不斷突破,取得歷史性成就,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科學家的前赴後繼、接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