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的機器人亮相:小於0.1毫米 肉眼無法辨別

2020-12-05 遊民星空

你知道機器人最小可以小到什麼程度嗎?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密斯金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款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機器人,其尺寸小於0.1毫米,人類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 

該成果得益於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的發展。 

馬克·密斯金團隊此次研發了一類新型電化學致動器,這些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使得機器人尺寸小於0.1毫米(約為人的頭髮寬度),當受到雷射刺激時,就會彎曲,產生行走動作。

實驗中,研究團隊在一塊4英寸的矽片上,製造了超過100萬個行走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由板載矽太陽能電池驅動。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是已知的第一個尺寸小於0.1毫米的機器人,其中板載電子裝置用於控制驅動。

目前世界範圍內微型機器人的研究已有不少成績,一些「專注於」運動型的機器人可以做到與昆蟲一般大小,但對工程師們來說,還是希望它們能小到肉眼幾乎都要看不到的程度。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小的機器人亮相:尺寸小於 0.1 毫米,肉眼無法辨別
    IT之家 8 月 27 日消息 本周三,英國《自然》雜誌公布了一項機器人研發的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 · 密斯金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款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機器人,其尺寸小於 0.1 毫米,人類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
  • 小於0.1毫米,世界最小機器人面世 - 新晚報數字報
    據人民網消息  英國《自然》雜誌8月26日公布了一項機器人研發的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密斯金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款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機器人,其尺寸小於0.1毫米,人類用肉眼根本無法辨別。  《自然》雜誌報導稱,這一成果得益於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的發展。
  • 世界最小機器人尺寸小於0.1毫米;7月工業利潤同比漲19.6%;中國電子...
    三分鐘了解產業大事 1 【世界最小的機器人亮相:尺寸小於 0.1 毫米,肉眼無法辨別】 本周三,英國《自然》雜誌公布了一項機器人研發的新成果,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馬克 · 密斯金及其同事
  • 雷射驅動的機器人大軍!Nature:機器人尺寸小於 0.1 毫米,4 英寸...
    我們眼前有一個微米尺度的機器人,大小和草履蟲差不多,肉眼看不見的那種。顯微鏡下長這樣,可可愛愛沒有腦袋的它正在受雷射的控制在液體中遊動。機器人大軍集合。那麼,要製造這樣小到極致的機器人,還要讓它順利移動,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而生」、數量超過100萬個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這一成果得益於這類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的發展,這也是迄今已知首批尺寸小於0.1毫米的機器人。
  • 科學家研製出小於0.1毫米的機器人 由板載矽太陽能電池驅動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電子學研究論文,描述了一個行走的微型四腳機器人百萬大軍的誕生,該成果得益於一類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使機器人移動的部件)的發展。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馬克·米斯金(Marc Miskin)及其同事展示的一類新型電化學致動器,這些新型致動器構成了機器人的腿
  • 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一項最新成果: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而生」、數量超過100萬個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這一成果得益於這類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的新型致動器的發展,這也是迄今已知首批尺寸小於0.1毫米的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問世
    >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在兩釐米的小世界裡,發現0.2毫米長精子,封存1億年後被專家圍觀
    眼前的這個金黃色物體只是一個直徑不足兩釐米的小琥珀,戴在人的脖上剛剛好,然而其內部卻是一個別有洞天的小世界,封存的多隻史前生物,39隻甲殼類動物,1隻蒼蠅,1隻飛蟻,多節支離破碎的樹枝。由於這個小世界幾乎是透明的,裡面又密封得那麼完好,因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裡面生物的任何細節,薄薄的翅膀,凹凸不平的外殼,看起來就像是活著一樣,無法讓人相信它們已經死了1億年了。
  • 超高解析度成像: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檢測儀研發成功-比血細胞小
    圖片來源:©Helmholtz Zentrum Muenchen / Roman ShnaidermanHelmholtz ZentrumMünchen和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探測器。它基於矽晶片頂部的微型光子電路。
  • 行業|精度高達0.002毫米的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大陸已裝機62臺
    也許用肉眼看不那麼明顯,但放大之後,人手的顫動就顯而易見的。最好的外科醫生可以精確到0.1毫米。醫生過了50多歲之後,精度進一步下降。而本文的主角,達文西機器人,其手法無比精準,可達到0.002毫米以內。不僅精準,而且靈巧,擁有7個自由度,可以輕易到達人手不能到達的區域。非常適合微創手術。
  • 世界最小微型機器人有多小?
    雖然之前我們也聽說過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探索,但日前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微型電子機器人,並號稱其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子機器人。更重要的是,它的移動是通過射出雙噴射氣泡來實現的。該裝置採用了近10年前首次設想的推進系統,由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Oliver G.Schmidt教授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
  •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
    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時間:2020-11-24 17: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最小蜻蜓體長不足15毫米 這小蜻蜓名叫侏紅小蜻 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份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
  • Nature:可注射入人體、尺寸小於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
  • 世界最小微型電子機器人由「噴氣發動機」推進
    來源:【cnBeta.COM】雖然之前我們聽說過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但日前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微型電子機器人,並號稱其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電子機器人。更重要的是,它的移動方式是通過射出雙噴射氣泡來實現的。
  • 武鋼造出世界最薄鋼尺用鋼 厚度只有1.4毫米(圖)
    原標題:武鋼造出世界最薄鋼尺用鋼 厚度只有1.4毫米(圖) 製圖:穆莎麗  楚天金報訊(記者張軍 通訊員王瑩、潘東曉)世界上最薄鋼尺紀錄,即將因武鋼而改寫。此前,國內外鋼企均無法製造厚度低於2毫米的碳合金板帶鋼,而武鋼創造了歷史,成功地將這一板材厚度降到1.4毫米,並實現了小批量穩定生產。此舉標誌著,過去年進口120萬噸此類鋼材的歷史也將隨之改寫。
  • 世界最小蒼蠅僅0.4毫米長寄生於螞蟻腦中(圖)
    世界最小蒼蠅  據外媒3日報導,世界上最小的蒼蠅僅有一顆細鹽粒一般大小,它是一種可怕的寄生蟲,居住在螞蟻腦中直至螞蟻死亡。  據報導,這種蒼蠅在泰國被發現。它僅有0.4毫米長,與一顆細鹽粒大小相差無幾。
  • 體長不足15毫米 金口河發現目前已知世界最小蜻蜓個體
    近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在整理標本時發現,該館於今年8月份從樂山市金口河區收集的一批蜻蜓標本中,有世界上最小的蜻蜓種類——侏紅小蜻,這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該物種。在這批標本中還發現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蜻蜓個體,其體長不足15毫米。
  • 可行走、可注射入人體、尺寸0.1mm的四腳機器人「大軍」問世
    8 月 26 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布了由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創造的首個含半導體元件的行走微型四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尺寸小於 0.1mm(約為人頭髮寬度),可通過雷射控制其腿部行走。這種微型機器人大約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萬分之一)、40 微米寬、40 到 70 微米長,可由標準光刻工藝製造而成,並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一個 4 英寸的矽片可同時製造約 100 萬個這種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