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為啥這麼難

2020-11-03 一個蟲蟲的旅行

太空行走為啥這麼難

《百科知識》

太空處於真空狀態,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溫度變化很大,太陽照射時溫度可高於100℃,無陽光時溫度可低於-200℃,同時存在各種能傷害人體的輻射。為保障航天員在出艙活動中能安全、健康和有效地完成任務,需要有出艙航天服、航天員在艙外乘坐的機動裝置、完成任務所需的工具、固定航天員身體的設備及安全帶等裝備。艙外航天服是出艙活動中最重要的裝備,相當於一個微型太空飛行器。它將航天員的身體與太空的惡劣環境隔開,並向航天員提供大氣壓力和氧氣等維持生命所需的各種條件。

由於宇宙飛船、空間站、太空梭這些載人太空飛行器密閉艙內的人造氣壓、空氣組成基本與地面相同,因此航天員體內吸有一定量的氮氣。而航天服內的氣壓較低,僅為大氣壓的27.5%。航天員如果猛然出艙,遇到低氣壓後血液供應不上,溶解在脂肪組織中的氮氣游離出來因不能通過血液帶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氣泡,可能造成氣栓堵塞血管,引發嚴重疾病。所以航天員出艙前需要吸取純氧將體內氮氣排出,以排除隱患。

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員由於沒有參照物,無法分清物體的遠近大小,也無法判斷其速度快慢,如果無保險措施,很容易丟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為人體衛星。所以太空行走需要採取保險措施——用安全帶將航天員與太空飛行器連接起來,防止航天員在太空中走失。

有些人以為「太空行走」是航天員在太空散步,其實,太空行走與人們在地面行走完全不同。因為太空一無人行道,二沒有馬路,所以無處可走;而且航天員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飄來飄去也沒法行走。航天員移動身體是靠手、機械臂或載人機動裝置,而不是通過腳。為了方便航天員的行動,設計人員在太空飛行器的裡外都安裝了一些扶手,航天員可用手握住一個個扶手來回移動身體。因此「太空行走」只是一種俗稱,嚴格地講應該叫「出艙活動」。

相關焦點

  • 人類太空行走第一人:太空人去太空逛了一圈,發現太空艙進不去了
    他們從科技到軍事,從陸地到太空,誰也不服誰。可是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雖然推動了世界科技的發展,但其實還是發生過一些插曲的。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當時蘇聯的一位太空人,他實現了人類首次在太空行走,但走了一圈後卻發現遇到了大麻煩--回不去了。
  • 12分鐘太空行走減了6公斤!致敬: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諾夫逝世
    他是尤裡·加加林(Yuri Gagarin)的朋友,加加林於1961年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並與他一起訓練,他被選中執行第一次太空行走。經過18個月的密集訓練,列奧諾夫準備成為第一個漂浮在太空中的人(太空行走)。1965年3月18日,30歲的他在Voskhod 2號任務中離開宇宙飛船進行了持續12分9秒的太空行走,創造了歷史。
  • 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十周年了
    IT之家9月28日消息 2008年9月27日,我國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乘坐神舟七號飛船出徵太空,翟志剛代表中國人,首次進行太空行走。日前,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帶領大家重新回顧當年翟志剛出艙進行太空行走的視頻,這段視頻中,展示當年翟志剛出艙太空行走的全過程,包括一系列對話和中間遇到的小狀況。畫面中顯示,翟志剛在首次開門出艙時還是非常費勁的,翟志剛稱,艙門有一股向外吸的力量。
  • 人類首次太空行走,差點要了他的命
    早在1965年,人類就第一次在太空行走的經歷就已經誕生。他是前蘇聯一位名叫列昂諾夫的太空人,他在太空艙外行走了12分鐘,被世界矚目。今天推的這部電影,就是這個真實事件的完整版。很顯然,這部《天際行者》跟大製作的好萊塢太空科幻片相比,畫面呈現感還是稍遜一籌。但勝在故事的真實性和獨特性——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外太空行走,這是裡程碑式的意義。
  • 太空行走修復陀螺儀(圖)
    太空行走修復陀螺儀(圖)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6月30日,國際空間站兩名太空人帕達爾卡和芬克(圖片左部和中部)在太空中進行修復工作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將為更換電池進行太空行走
    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們幾乎很少離開他們的太空艙,只是偶爾會穿上他們的太空服冒險外出。但在本月,太空人們將完成5次太空行走,並執行各項任務。然而沒有太多時間讓太空人去驚嘆眼前的美景,先不說危險,太空行走本就是一項艱苦的任務。兩位太空人要持續工作幾小時,慢慢「蠕動」著,帶著冰箱大小的電池組往返於空間站另一邊的工作檯。
  • 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正在太空中行走更換電池,而這將會創造歷史
    「哦,天哪,這真是太棒了」,摩根清晨離開國際空間站的時候這麼說,「這實在是太棒了。」·詹森(Keith Johnson)這麼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太空行走的飛行指揮TJ Creamer解釋說:「你必須具備非常精細的運動技能,同時速度需要非常慢。」「在太空中移動大型物體和大質量物體是可行的,但你必須非常謹慎且慢慢移動。」1998年發射國際空間站進入軌道時,它裝備了48個鎳氫電池,由四個太陽能機翼分開。當國際空間站運行到陰影中時,這些電池負責維持其運轉。
  • 太空行走中,太空衣突然出現問題……
    在太空行走中,如果太空衣突然出現問題會怎樣?以下是幾個真實發生的案列。亞歷克謝列昂諾夫,1965年在離開沃斯霍德2號宇宙飛船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太空行走時,太空人亞歷克謝列昂諾夫的太空衣由於壓力差開始膨脹。
  • 人類首次太空行走背後的故事:太空人帶著2公升的液體,九死一生
    太空行走是人類邁向太空的關鍵一步,在沒有太空艙的保護下,人類穿著一件太空服,直接面對高溫、低溫、宇宙輻射、真空等一系列的極端環境,稍有差錯,將會萬劫不復。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背後的故事。
  • 人類首次太空行走太空人差點無法回倉
    16時59分,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  在此,我們特地選編了43年前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幾次著名的太空行走的稿件,以饗讀者。  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完成了人類太空史上的壯舉太空行走,成為太空行走第一人。
  • 圖:中國人實現首次太空行走
    圖:中國人實現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09月27日 17: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北京時間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四點五十九分,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實現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圖為神舟七號軌道艙門打開的瞬間(攝於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
  • 國際專家盛讚中國太空行走:這是全人類的成就
    索洛維約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太空行走需要解決一系列非常複雜的技術難題,因此,中國航天員成功完成首次太空行走,「對中國空間技術的發展具有巨大、深遠的意義」。  歐航局專家:中國航天員非常棒  歐洲航天局負責與中國和俄羅斯合作事務的官員卡爾·貝格奎斯特27日說,他通過新華網觀看了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太空漫步,「中國航天員的表現看起來非常棒!」
  • 兩位NASA太空人完成6小時太空行走,卻意外在太空丟了一面鏡子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五,兩名NASA太空人進行了大約6個小時的太空行走,主要目的是為了升級國際空間站的動力系統。不過這次太空行走出現了一個小意外。這次太空行走的視頻截圖一名太空人一不小心在數百萬件圍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中增加了一件:他剛從國際空間站離開沒多久,袖子上的一面小鏡子就掉了
  • 兩位NASA太空人完成6小時太空行走,卻意外在太空丟了一面鏡子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五,兩名NASA太空人進行了大約6個小時的太空行走,主要目的是為了升級國際空間站的動力系統。不過這次太空行走出現了一個小意外。這次太空行走的視頻截圖一名太空人一不小心在數百萬件圍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中增加了一件:他剛從國際空間站離開沒多久,袖子上的一面小鏡子就掉了。指揮官克裡斯·卡西迪說這面鏡子很快就飄走了,美國航天局NASA稱,丟失的物品對太空行走或者空間站都沒有風險。
  • 太空行走鏡子飄走 外媒:製造最新太空垃圾
    外媒稱,一名太空行走的太空人當地時間26日新添了圍繞地球旋轉的垃圾:他剛剛走出國際空間站打算更換電池時,就丟掉了一面小鏡子
  • 俄羅斯太空人太空行走期間釋放微衛星(圖)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8月20日,俄羅斯太空人根納季·帕達爾卡和尤裡·馬連琴科在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行走,期間,成功發射了Spherical微衛星。這是國際太空站太空人在2012年實施的第二次太空行走。
  • 太空遊客將可能在2023年進行首次太空行走90分鐘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4日消息,美國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俄羅斯代表處對衛星通訊社表示,有望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位太空遊客,將可能在國際空間站艙外停留90-100分鐘。他說:「這將是出艙90-100分鐘,相當於圍繞地球約一圈。太空遊客不是專業太空人,這種行走與6、7小時(取決於訓練情況)行走具有原則性區別。」
  • 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現在看來,簡直是玩命!是什麼造就了蘇聯?
    1965年3月18日,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現在看來,簡直是玩命。當時,為了萬無一失,蘇聯原本進行了一次實驗,發射了一艘無人飛船,用來收集太空中的各種數據,包括太陽輻射、高能量粒子流等,以衡量太空行走對飛行員的影響。可沒想到無人飛船在返回的過程中突然自爆,隨之一切數據在爆炸中失去。
  • 美國太空行走太空人 報告太空衣頭盔漏水
    原標題:美國太空行走太空人 報告太空衣頭盔漏水  新華社電 兩名美國太空人25日走出國際空間站,實施一周內的第二次太空行走。當天的太空作業一切順利,但太空人特裡·弗茨返回空間站後卻發現頭盔出現少量水滴,美國太空衣的安全性問題又一次浮出水面。
  • 太空人在太空行走,少不了一盔一帶
    2016年1月,兩名航天員走出國際空間站,進行當年首次太空行走,但任務很快被緊急叫停,原因是頭盔又漏水了。原來,此次太空行走原定將持續約6個半小時,但航天員蒂莫西·科普拉報告說自己的頭盔裡被水泡了,而且水是冰冷的。地面控制中心由此推測太空衣的冷卻系統出現了故障,導致冷卻水進入了頭盔裡。在微重力環境中,漏水不同於地球表面,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