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CIF條款在出口業務中規避風險

2021-01-08 hc360慧聰網

    近年來在出口業務的FOB合同中,有些進口商和指定的貨代串通一氣,採取無單提貨,使中國出口企業貨款兩空。去年底外經貿部發出通知,要求採取嚴厲措施,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並希望出口企業過採用CIF付款方式。

    據《國際商報》的消息,外經貿部提出的措施包括:

    1.儘量採取CIF或C&F,避免外商指定境外貨代安排運輸。

    2.如外商堅持FOB條款並指定船公司和貨代安排運輸,可接受指定的船公司,但對貨運代理的資格應進行審查,只接受經政府批准的貨代。

    3.如外商仍堅持指定境外貨代,出口商應指定境外貨代的提單必須委託經外經貿部批准的貨運代理企業籤發,並掌握貨物的控制權,同時由代理籤發提單的貨代企業出具保函,承諾貨到目的港後須憑信用證項下銀行流轉的正本提單放貨,否則要承擔無單放貨的賠償責任。

    4.外貿公司不要輕易接受貨代提單,尤其是外商指定的境外貨代提單。

    該問題在出口企業中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到底採用哪種交貨方式比較安全?在不同的方式下應注意哪些問題?以下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石玉川教授對此問題發表的意見,以嗜各位。

    石玉川:眾所周知,在我對外貿易業務中用以確定交貨條件所使用的貿易術語主要是裝運港交貨的FOB、CIF和CFR這三種。根據國際商會90年代末對40多個國家的調查統計,按使用的頻繁程度,FOB排在第一位。由於採用FOB條件成交時,賣方在裝運港交貨後,不負責安排運輸和保險,也就擔心運價上漲的問題。而且在許多人中存在一種誤解,即採用這三種常用術語成交,風險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船舷為界轉移風險,費用負擔上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統歸買方負擔,只是責任上有所不同罷了。這種誤解導致一些人在對外成交時忽略了對貿易術語的認真選擇,最後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發生。其實,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2000通則》中所說的「以船舷為界」劃分風險,只是用以確定貨物在交接過程中損壞或滅失的後果由賣方還是買方承擔的問題,而並不泛指所有的風險,特別是不涉及收匯的風險問題。

    事實證明,在我出口業務中,作為賣方根據交易的具體情況,慎重選擇適當的貿易術語對於防範收匯風險,提高經濟效益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我談談在選擇貿易術語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總體來講,在出口業務中採用CIF或CFR術語成交要比採用FOB有利。因為,在CIF條件下,國際貨物買賣中涉及的三個合同(買賣合同、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都由賣方作為其當事人,他可根據情況統籌安排備貨、裝運、投保等事項,保證作業流程上的相互銜接。另外,有利於發展本國的航運業和保險業,增加服務貿易收入。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應根據交易的商品的具體情況首先考慮自身安排運輸有無困難,而且經濟上是否合算等因素。

    二、如不得已採用FOB條件成交時,對於買方派船到港裝貨的時間應在合同中作出明確規定,以免賣方貨已備好,船遲遲不到,貽誤裝期的事情發生。

    三、對於FOB條件下,買方指定境外貨代的情況應慎重考慮是否接受。

相關焦點

  • fob和cif的區別
    fob和cif的區別:價格術語後港口性質不一樣;費用構成不一樣,報價不一樣;THC碼頭作業費的支付對象不同;保險費支付、辦理不同;價格術語國際慣例不同;租船訂船不同;裝船通知告知買方時間不同;裝運後跟蹤服務不同;不可抗力風險不同,等等。
  • 【實用】剛接手出口業務,搞不懂FOB CIF 為你科普→
    【實用】剛接手出口業務,搞不懂FOB CIF 為你科普→ 2020-12-23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貨運保險的條款選擇原則是什麼意思
    這個保險利益,在國際貨運中,體現在對保險標的的所有權和所承擔的風險責任上。這個保險利益,在國際貨運中,體現在對保險標的的所有權和所承擔的風險責任上。以fob、fca、cfr和cpt方式達成的交易,貨物在越過船舷後風險由買方承擔。一旦貨物發生損失,買方的利益受到損失,所以買方具有保險利益。所以由買方作為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合同只在貨物越過船舷後才生效。貨物越過船舷以前,買方不具有保險利益,因此不屬於保險人對買方所投保險的承保範圍。
  • 【智匯詞典】什麼是CIF?
    Incoterms2020中CIF保險投保險別變化在CIF價格術語中,賣方的責任仍然是「自費投保符合協會貨物保險條款(LMA / IUA)的(C)條款或任何類似條款所規定的貨物險」。(2)負責辦理貨物出口手續,取得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核准證書(原產地、商檢證書等)。(3)負責租船或訂艙並支付到目的港的海運費。(4)負責辦理貨物運輸保險,支付保險費。(5)負責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6)負責提供貨物運往指定目的港的通常運輸單據、商業發票和保險單,或具有同等效力的電子信息。
  • 外貿常識:三種貿易術語(FOB、CNF、CIF)簡介
    6、 實際業務中的注意點    A、 貿易合同中註明啟運港:啟運港應為海港或河港(南通、重慶港等為內河港)    B、 貿易中要求賣方提供清潔已裝船提單,風險和費用的轉移點即為裝運港指定的船艙內。    C、 船貨銜接應在貿易合同中明確規定,空艙費,滯期費以及倉儲保險等額外費用由誰支付。
  • 外貿中的CIF,CNF,FOB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最全解釋在這
    6、 實際業務中的注意點A、 概念上的誤區:CIF和FOB,術語中交貨點及風險點都是在裝運港的船上,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安全地裝到船上即完成賣方義務,裝運後貨物可能發生的風險,賣方不再承擔責任。賣方將保險單、提單等交由買方,風險索賠等就由買方去辦理。
  • cif什麼意思_cif和fob的區別-跨境百科-跨境電商雨果網
    b、 負責辦理貨物出口手續,取得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核准證書。(原產地、商檢證書等)c、 負責租船或訂艙並支付到目的港的海運費。d、 負責辦理貨物運輸保險,支付保險費。e、 負責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f、 負責提供商業發票,保險單和貨物已裝船提單等。
  • 實用乾貨:FOB、CNF、CIF的區別,相互換算方式
    6、 實際業務中的注意點A、 貿易合同中註明啟運港:啟運港應為海港或河港(南通、重慶港等為內河港)B、 貿易中要求賣方提供清潔已裝船提單,風險和費用的轉移點即為裝運港指定的船艙內。C、 船貨銜接應在貿易合同中明確規定,空艙費,滯期費以及倉儲保險等額外費用由誰支付。
  • 外貿公司外貿出口業務全部流程
    外貿公司外貿出口業務全部流程圖 :1.答覆客戶詢盤:詢問出口產品相關資料,包括:產品品名、型號、數量、交貨港、並聯繫工廠、詢價。4.下生產訂單:得到訂單確認後,認真核對客戶訂單上的價格、品名、規格、付款方式、交貨港、目的港、包裝等條款與事先協商一致,確認無誤後,製作工廠備貨訂單給工廠下生產單,安排工廠生產計劃。
  • 力鼎光電創業板IPO 出口業務佔比逐年升高
    資本邦獲悉,公司自成立起專注於光學鏡頭產業,擁有設計、生產、銷售完整的業務體系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能夠為安防視頻監控、車載鏡頭、機器視覺、智能家居、視訊會議、無人機、VR/AR 設備、運動 DV、動作捕捉、3D Sensing、計算機視覺等下遊應用領域客戶提供專業的光學成像解決方案和高品質的光學鏡頭產品。   力鼎光電坦言,公司存在出口業務風險。
  • 中外貨物買賣合同(CFR或CIF條款)
    第八條 嘜頭  賣方必須用不褪色油漆於每一包裝箱上印刷包裝編號、尺碼、毛重、淨重、提吊位置、「此端向上」、「小心輕放」、「保持乾燥」等字樣及下列嘜頭:  第九條 保險  在CIF條款下:  由賣方出資按110%發票金額投保。  在CFR條款下:裝運後由買方投保。
  • 盛達資源:開展2021年度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一、開展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目的及必要性 套期保值是礦山企業規避價格風險的基本應用工具。公司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目的是充分利用期貨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規避和減少主要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鎖定預期利潤或減少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符合公司日常經營之所需,存在必要性。
  • 新形勢下出口貿易LC/DP 收款方式風險探析
    我們將從信用保險的角度,結合去年來陶瓷行業的幾個例子,針對LC、DP兩種收款方式的風險變化及防範措施作梳理分析。  一、信用證(LC)  最常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之一,在中國企業對中東、亞洲、拉美等地區銷售中應用較多。從2014年中國信保對建築陶瓷行業出口的承保數據來看,信用證承保約佔20%。
  • 【抗擊疫情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指引之二】外貿企業篇
    值得注意的是,貿易方式為信用證及銀行託收、銀行合同的國際業務,國內出口企業還應密切關注條款中約定的最遲裝船日期及單證有效期,必要時需與境外買家協商,請求其接受該延期裝船造成的不符點,並儘可能取得acceptance letter,力求避免客戶拒不贖單或者以不符點為由拒付,特別是無需憑藉正本提單提貨、清關的航空運輸貨物。
  • 分析CIF與FOB的不同點
    貨物自裝運港到目的港的運費保險費等由賣方支付,但貨物裝船後發生的損壞及滅失的風險由買方承擔。FOB是國際貿易中常用的貿易術語之一,即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習慣稱為裝運港船上交貨。按此術語成交,由買方負責派船接運貨物,賣方應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隻,並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船時越過船舷,風險即由賣方轉移至買方。
  • 極端天氣怎樣規避風險?
    暴雨當前,極端天氣當中潛藏著不少安全隱患,普通群眾該怎樣規避風險,保護好自身安全呢?記者胡玉潔報導:每逢強降雨來襲,不少城市都會出現短時內澇,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處處長肖坤桃提醒,無論是車輛,還是行人,遇到積水路段,都要儘量繞開。肖坤桃:駕車不要去涉水,水稍微深一點,水進了排氣管就會熄火,如果再漲的話,可能就會打不開門。
  • 聖湘生物:關於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
    二、外匯套期保值的風險分析        公司及子公司進行外匯套期保值業務遵循合法、審慎、安全、有效的原則,不進行以投機為目的的外匯交易,所有外匯套期保值業務均以正常業務經營為基礎,以規避和防範匯率風險為目的。
  • 高中自主招生改革的風險及其規避
    要順利推進高中自主招生改革,尤其需要科學分析和洞察改革面臨的各種風險,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策略,最大限度地規避改革帶來的負面效應。  一、高中自主招生改革風險的多重表徵  「教育改革是動機、行為與結果之間關係的達成過程」[1],即理想與現實的互動過程。
  • 疫情過後,涉外合同「不可抗力」條款應該怎麼寫?
    思路、設計和要點不可抗力機制不能解決所有與意外事件相關的風險,不同的法系以及國際法律文件所建立的其他相關機制有助於從不同角度調整合同雙方的利益。因此,在設計不可抗力條款時,我們需要有更開闊的思維,不僅要關注不可抗力條款本身的細節,還要善於運用可以補充或優化不可抗力機制的其他條款和機制。
  • 上交所修訂《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有關條款
    關於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有關條款的通知上證發〔2020〕88號各市場參與人:為明確跨銀行間市場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交易和申購贖回機制,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本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有關條款進行了修訂,現予發布,並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實施細則》新增第二十四條:買賣、申購、贖回跟蹤標的指數成份證券僅包括證券交易所上市債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基金份額時,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