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投書:臺灣高等教育真的被「教改」害慘了

2020-12-03 海峽之聲

受疫情影響,今年大陸高考延期到了7月7日、8日。巧合的是,臺灣傳統高考時間(大學指科目考試)也於7月3日至5日舉行。兩岸的高考都在一周之內舉行,這是1977年大陸恢復高考以來的第一次。在這炎熱的七月天裡,最緊張的莫過於考生和家長,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時刻,高考分數的高低決定了考生上榜與否和錄取大學的好壞,高考之後他們將迎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

首先說大陸,1977年大陸恢復高考後,莘莘學子有了一圓大學夢的機會。高考使得廣大貧困學子能夠靠高考翻身擺脫貧困,讓社會階層有了自然流動的機會。大陸把科教興國作為基本國策,制定了諸多方針,從1990年代末期的高校擴招、「985工程」、「211工程」到今日的「雙一流建設」,如今大陸3000多所高校中有很多都已經在全世界的高校排名和科研成果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再來談談臺灣的高考,臺灣今年的考試方式跟20年前大學聯考差不多,學生可以一次考全部九科內容,也可以依照自身的文組和理組專業進行選科考試,也被稱為「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

說到臺灣高考的變遷,就得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臺灣教育改革」談起。凡是四十歲以下的臺灣青年人,可以說清一色都是臺灣「教改」實驗下的「白老鼠」,這一實驗的總策劃人和執行者就是臺灣前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

臺灣」「教改」在大學方面的第一步就是廣設大學,因此在巔峰時島內就有高達160多所高校存在。在大學入學方式的改革方面,為了改善高中生填鴨式的教學,一試定終身的考試方式,於2001年取消如同今日大陸高考般的「大學聯考」制度,自2002年起高中三年級學生在每年一月底先進行「大學入學測驗」,只考語文、數學、英語、自然和社會五科,考科範圍指包含高一高二的課程並且不分文理組,學測成績加上在校期間綜合表現可以作為申請臺灣各高校入學的依據,最終再由各高校科系決定是否給予錄取。若是大學學測成績不夠抑或是在考完這階段沒有申請上中意的高校的學生,基本上都會用盡全力來拚7月初的「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考完之後依照成績高低選填大學科系志願後統一分發。

所以說到臺灣的高考方式,準確來說一年有兩次考試的機會,平心而論,這種方式的確給臺灣高中生減輕不少備考壓力。但因臺灣廣設大學和少子化的因素,基本上凡是有考過大學學測和大學指考的學生,只要考試有成績基本上都會有大學就讀,只是學校有好壞而已。這讓許多原本沒有能力上大學的人上了大學,直接導致臺灣大學生的普遍素質不斷降低。臺灣高考制度的設計整體上是沒有問題的,高校崩解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臺灣「教改」廣設大學和少子化,造成如今臺灣不少高校都面臨招不到學生而倒閉的危機。

作為一名臺灣「教改」下的「白老鼠」,同時擁有兩岸高校求學經驗的我,目睹大陸的高等教育不斷茁壯邁進。反觀臺灣的高等教育,因受少子化衝擊,大量學校面臨倒閉危機。十年前兩岸關係好時,臺灣希望通過招收大陸學生來彌補生員不足,而今日則配合民進黨當局的所謂「新南向」政策擴大招收東南亞學生,實際上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從兩岸的高考再看到兩岸的高等教育,只能說臺灣高等教育真的被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給害慘了。

最後,要祝福兩岸考生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祝願你們在新的人生路上繼續展翅高飛!引用毛主席於1957年在莫斯科會見咱們中國留學生時的談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作者:羅鼎鈞,瀋陽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副秘書長)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臺胞投書:"穿龍袍"的蔡英文實至名歸
    筆者認為,其實蔡英文「黃袍加身」是實至名歸,因為自2016年5月20日至今四年多的日子裡,一場「威權體制」的氛圍早已在臺灣社會出現。首先,「綠色恐怖」在島內早已無所不在,禁錮臺灣社會民間各種自由。在「綠色恐怖」之下臺灣早無出版自由,大陸手繪童書《等爸爸回來》成為民進黨當局「綠色獨裁」下被查處的第一本禁書,同時也創臺灣「解嚴」33年的第一次。
  • 誰該為臺灣教改失敗負責
    再加上臺灣的人口已呈現負成長,於是就導致:昨日相競飆設大學,明天將要備嘗大學逐一退場,碩、博士班逐一關門的苦果。拿了碩士、博士又怎麼樣呢?臺灣產的博士成千上萬,多數所學非所用,辛苦的降格以求自求生路去也。最近的12年義務教育,官方強調不考試,結果還是有會考,執行辦法反反覆覆,坊間怨聲載道。20年教改走入歧途,教改就像詐欺事業。
  • 臺灣教改20年 一塌糊塗
    (鄭任南攝 臺灣《今日新聞網》)     臺灣教育問題昨天在臺「中研院」院士會議引發熱烈討論,「中研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座教授張懋中指出,現今臺灣學生遇到問題,不肯自我嘗試、挑戰,而是打電話問學長姐後,直接告訴他「學長說這做不出來」,缺乏追尋知識和真理的動力,只想早點拿到學位。
  • 臺學者:臺灣教改大搞民粹 學歷貶值資源稀釋
    14日舉辦「教改20年: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章摘編如下:  令人遺憾的是:皮氏著作中並沒有臺灣資料,他更不知道:數日之前,當年擔任臺灣「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近日表示:「教改會」是臨時編制,僅提供意見,既沒經費、也沒權力執行政策,「過錯不應全指向我」。兩相對比,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樣的教育改革才是「追英趕美」的良方?  李遠哲說得一點不錯,教改的過錯確實不應全指向他。
  • 周祝瑛:傳統與革命 臺灣教改20年反思
    這裡有一個重點,過去老師可能只有專科畢業,或者高職程度,教改後希望所有的中小學教師都能提升到成碩士、學士水平,提升整體教師素質。最後是終身學習一塊,當時有很多的空中大學、長青學院與社區大學,在各地讓成年人可以進修的學院。  歸結一下20年來臺灣教改的主要爭議有以下幾點:   第一,城鄉差距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
  • 島內學者:「去中教改」是臺灣由盛轉衰的關鍵
    當年,他邀請李遠哲回臺,利用他頭上頂著的「諾貝爾獎光環」,配合臺灣大學和「中研院」的一班「自由派」學者,喊出「廣設高中大學、消滅明星高中、打倒升學主義」之類的民粹式口號,把學生當小白鼠,推出一個又一個的「教改」方案,徹底改變了臺灣的教育結構,也摧毀了臺灣的品德教育。
  • 臺胞捐建安溪沼濤中學與臺灣院校締結姐妹校
    臺胞捐建安溪沼濤中學與臺灣院校締結姐妹校 >   中新網安溪5月28日電 (安僑 孫虹)由臺胞陳沼濤先生在福建省安溪縣捐建的沼濤中學,日前與臺灣慈濟技術學校正式締結姊妹學校。
  • 李遠哲與教改無關?
    臺灣「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出版自傳,針對李登輝指其該為教改失敗負責提出反駁,認為當年是李登輝未繼續採用教改會的建議,只聽後來吳京「部長」的意見所造成。許多人紛紛質疑李遠哲為何又一次撇清教改的責任?把失敗之責推給已逝的吳京是否厚道?尤其是辯稱教改會當年提議的「廣設高中大學」,是指廣設「公立」大學與高中,顯然與事實有差距。
  • 罵臺胞「吃蝙蝠」的臺灣主播「啞」了?
    罵武漢臺胞「回去吃蝙蝠」「真是貝戈戈(賤)」的臺灣女主播,因為罵人「四不一沒有」——不講事實、不論是非、不顧操守、不守人道、沒有下線,讓臺灣一些人聽起來很爽,追捧她為「戰神」。她也沾沾自喜於「霸氣」「護臺灣「的政治正確,反正這件戰袍得來不太費功夫,只要坐上新聞主播臺狂罵就行,三不五時換換口味,用英文罵,用閩南話罵,罵完當權者不爽的疫情中逛街的小老百姓「是傻嗎」?再罵下臺高官馬英九「閉嘴」!罵大陸、罵世衛更是每日一罵,罵罵人就把自己的知名度炒上了天。
  • 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出爐:臺灣大學慘跌到195名創新低
    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出爐:臺灣大學慘跌到195名創新低 華夏經緯網 2016-11-21 15:09 來源:澎湃新聞
  • 央視:妖言惑眾的臺灣政客,暴露出的只有無知、無能與無恥
    從民進黨當局第一時間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到拒絕湖北臺胞返臺,再到綠營民意代表推進修改臺灣健康保險制度……這些不負責任的民粹政客,通過一系列言行在島內成功製造出了一種叫作「仇中症」的「新疫情」。他們以「防疫優先」之名進行的政治盤算,正在把他們自己的無知、無能、無恥的本性逐一清晰地暴露出來。先說「無知」。
  • 臺胞出售房產資金匯回臺灣地區,稅要如何報最省?
    最近臺灣地區的吳先生,出售了其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一處房產,準備與吳太太回去養老,但當他準備將售房款匯回臺灣地區時,卻不知道如何將資金合法匯回,並且聽說匯回後將需繳納高額的稅費,
  • 臺胞接種大陸疫苗感受同等待遇 戳穿綠營謠言
    \新華社 據「大公報」報導 近日大陸多地已啟動重點人群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工作,不少準備回臺過年的臺胞也紛紛接種疫苗。日前接種了疫苗的在閩臺胞、新大陸集團產品經理張俊一向大公報表示,接種疫苗再次讓他感受到大陸落實同等待遇的實際行動。此外,有臺胞表示,大陸的疫苗安全有效,批評臺當局陸委會蓄意抹黑大陸新冠疫苗。
  • 「更新」· 朱清時:教改「逆行者」的堅持與妥協
    2009年,他又受邀南下,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這所被看作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田的「一把手」,成為備受關注的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不少人看來,在探索高校教育改革這件事上,朱清時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是那個奮不顧身跳入教改潮流的「前浪」。
  • 熊出沒:二狗本來想改邪歸正的,只是被大馬猴害慘了
    熊出沒:二狗本來想改邪歸正的,只是被大馬猴害慘了。大馬猴和這次被放出來,是在熊出沒之探險日記中的,那個時候他們兩個剛剛從監獄裡被放了出來,原本因為經過改造應該改邪歸正的了,但是事實上,大馬猴的心裡不是這樣想的。二狗出來之後,表示要去做個保安,看來在監獄裡的生活,讓二狗想改邪歸正了,其實以二狗的身板,去當保安一定會非常出色的。
  • 當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來大陸
    陳雲英代表的說法,正是源於這幾年大陸不斷推出的新政策,特別是31條,對於臺灣同胞實行與大陸民眾一樣的同等待遇,解決了臺胞的很多實際困難,祖國大陸對於臺灣同胞的吸引力,也自然是越來越大了。  在吸引臺灣學生前來就讀方面,除了大陸官方降低臺生入學門檻,也有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提供臺生名額。
  • 李遠哲稱「九年一貫」非「教改會」決定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5日10:13  中國臺灣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
  • 臺胞申領大陸居住證 陸委會:不會有註銷臺灣戶籍的問題
    臺灣方面陸委會30日表示,申領居住證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會有註銷臺灣戶籍的問圖自臺媒據臺灣「中央社」8月30日消息,陸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發言人邱垂正8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根據相關辦法,申辦居住證的民眾無須在大陸設籍,領用大陸居住證者,尚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之一的規定,
  • 全國政協委員陳建華:真情服務,助力臺胞融入第一家園
    東南網5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清智)「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談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有關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南平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陳建華感觸極深。
  • 臺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教改過錯 不應全怪我
    >年,認為教改後遺症「大家都有責任,我當然也有責任」;問題在於「教育部長」換太快,很多政策沒準備好就上路。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四一○教改」今年邁入20周年,當年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的臺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昨天表示,教改會是臨時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