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衝出亞馬遜:亞太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2021-01-12 獵雲網

【獵雲網北京】5月7日報導

創立10年來,阿里雲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在持續領跑中國市場之時,在亞太市場也在不斷創造佳績。

日前,市場研究和諮詢機構 Gartner 發布2018年全球 IT 服務市場報告顯示,在雲計算基礎設施領域,阿里雲在亞太區域市場排名第一,2018年市場份額為 19.6% ,超過亞馬遜AWS(11.0%)和微軟Azure(8.0%)的總和。

不僅是 2018 年,從圖表上也可以看出,2017 年阿里雲在亞太區域市場份額為 14.9%,AWS 為 11.2%,Azure 為 7%。也就是說,在整個亞太地區,阿里雲已經兩年排名第一。

亞馬遜 AWS 從 2006 年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領跑全球雲計算。今天,在亞太地區,阿里雲能夠有這樣的成績,也許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想到。

不過,縱觀阿里巴巴與亞馬遜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這兩家世界級巨頭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而這些異同之處,正決定著阿里雲能夠在發展近 10 年之後「衝出亞馬遜」。

三點相似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都是以電商業務起家。發展至今,他們在各自國家的電商市場中也有著同等地位和影響力。而在雲計算方面,兩家也有著 3 處明顯相似點。

首先,雲計算業務都是源於電商業務的快速發展,倒逼創新。

1994 年與 1999 年,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先後成立。雖然兩家企業所處IT基礎環境、網際網路普及程度、消費者購買與支付習慣都不相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電商業務在各自國家的快速發展。

尤其阿里。在 2003 年淘寶上線之後,業務取得了井噴式增長,年交易額每年都是幾十倍的速度在增長。隨著用戶量與交易數據的激增,以往維持阿里前進的「發動機」開始無法負荷。尤其到 2008 年時,面對數億人的規模,阿里傳統 IOE 架構計算資源開始捉襟見肘。

阿里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瘋狂增長的業務量倒逼著,像「給一輛高速行駛中的跑車換引擎」一般,從第一行代碼開始書寫,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亞馬遜與AWS 也同樣如此。

其次,阿里雲與 AWS 在公司戰略層面,都定位於為整體商業提供基礎設施。

在沒有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之前,人們要想做生意,要麼辦張營業執照租個門臉,要麼背個包袱與城管打遊擊。但無論如何,人們只有「線下」這一種選擇。

而阿里和亞馬遜的出現,讓生意以更簡捷的方式從線下走到線上。並且隨著網際網路的滲透,生意人所能達成交易的市場覆蓋面也越來越廣。從電商的角度來說,阿里與亞馬遜都是承載商業的基礎設施平臺。

雲計算業務同樣也是為整體商業提供的 IT 基礎設施。

在阿里雲和 AWS 上線之後,馬雲和貝索斯都意識到,雲計算不僅能支撐自身業務和數據的高速增長,還能夠將這些閒置的雲計算資源為其他用戶所用。

在他們租用雲計算資源時,只需要按自己的需要進行付費,而無需像以往一樣,事先採購大量的伺服器、存儲設備,造成大量IT資源浪費。

最後,創始人對於雲計算,都有著堅定的戰略投入。

可能所有雲計算從業者,都不會忘記在 2011 年中國 IT 領袖峰會上,BAT 三位掌門在討論未來雲計算發展前景時那截然不同的看法。

李彥宏當時認為,雲計算就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馬化騰表示「雲計算有價值,但那是在幾千年之後的阿凡達時代」。

三人之中,只有最不懂技術的馬雲堅決表示:阿里巴巴必須搞雲計算。

從馬化騰和李彥宏的表達來看,也許他們並不否認雲計算的價值,但至少當時騰訊和百度在雲計算方面的投入是遲疑的。而馬雲的堅決則讓阿里雲抓住了國內雲計算發展的先機。

這種堅決,還體現在阿里雲在研發過程中遭遇難關的時刻。

在 2009 年到 2012 年那段時間裡,研發了 3 年的阿里雲依舊無法實現穩定的 5K 集群突破,這意味著阿里雲不能進行大規模商用。就在幾乎所有人都快撐不下去的時候,馬雲斬釘截鐵告訴阿里集團所有人:「我每年給阿里雲投 10 個億,投個 10 年,做不出來再說。」

三點不同

上述這 3 個相似點,決定了「為什麼在眾多IT巨頭之中,是 AWS 和阿里雲最終跑了出來」。而與 AWS 相比,阿里雲又有 3 個非常明顯的獨有特徵。這是亞馬遜 AWS 所不具備的。

第一點,All in Cloud

在今年 3 月 21 日召開的 2019 阿里雲峰會北京站上,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明確表示,目前,阿里巴巴大約三分之二的業務跑在公有雲上。而在未來的 1~2 年內,阿里實現 100% 基於公共雲,全面成為「雲上的阿里巴巴」。阿里雲成為阿里巴巴經濟體的技術底座。

首先,以阿里巴巴的業務體量、業務複雜程度、交易支付等環節對準確性的要求,它自身全部基於公共雲,是對行業的一種最佳實踐示範。All in Cloud 意味著阿里內部將全部採用阿里雲上的技術和產品,外部客戶用的是什麼,阿里自己用的也一樣。這不單是對穩定性的信心,還能說明其產品豐富度已經能夠覆蓋幾乎所有的商業場景。

其次,阿里經濟體內豐富、複雜的場景,將給雲更多的輸入。ToB 與 ToC 最大的區別就在於,ToB 產品需要有場景屬性,需要在實際場景中提煉邏輯。

這也是很多 ToC 的公司很難建立另一條 ToB 增長線的核心問題。如果沒有實際的商業場景來提煉產品邏輯,單點的技術突破也難應用到廣泛的商業中。

最後,達摩院將成為前沿技術的輸出中心。三年投入 1000 億的達摩院,在機器學習、晶片、量子方面已經有不少成果。這些尖端技術和阿里雲的結合,可以讓雲保持技術的代差優勢。

要知道,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也是阿里巴巴集團 CTO。而亞馬遜 AWS 更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與整個亞馬遜技術力量的融會貫通。

阿里巴巴自身 All in Cloud 這樣的決策,無疑是讓阿里雲接受如此大規模的複雜場景的考驗,進一步驗證提升阿里雲技術和產品。同時,也將給市場極大的信心,更加堅定的拋棄物理機,走向公共雲。

第二點,生態的最佳實踐

阿里集團業務眾多,每個知名業務,幾乎都設計了自己的品牌吉祥物。很多人調侃,現在的阿里巴巴,就像一個動物園,飛豬、釘釘、盒馬等等。

而這些業務的出現,都是基於阿里自身的技術和經驗進行持續創新的案例。

阿里這個龐大的經濟體,不僅在中國是個獨特的存在。即使放眼世界,能有如此之大的網際網路規模、企業級複雜程度、以及在數據和支付方面金融級準確性,阿里也是獨一無二的,是亞馬遜所不具備的。

阿里巴巴一直被認為是下一代企業的模型,同時也擁有最多的雲上最佳實踐。龐大的電商交易僅需要幾百名運營人員,數據智能能夠幫助人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第三點,數據智能

阿里雲跟亞馬遜到底有什麼巨大的不同?很多從外企跳槽到阿里雲的人給出的答案是:如果做數據智能,沒有比這裡更合適的了。

毋庸置疑,阿里巴巴如今擁有極其海量的數據信息,每天要處理的數據量達到了 100PB(央視 60 年總共的視頻數據量也僅有 80PB)。而海量數據,正是實現數據智能的先決條件。

在數據智能領域,阿里雲推出了創新的城市大腦應用,這是城市管理的創新實踐。這背後是阿里數據智能技術在線下場景的具體落地和實踐。

在張建鋒眼中,未來,社會經濟將與網際網路更加融合,企業機構的業務也將全面轉變為網際網路業務,而未來企業的發展之路,也將從基於流程發展,演變為基於數據智能發展。

所以,阿里雲構建了應對海量高並發的網際網路分布式架構、下一代資料庫 POLARDB、中臺技術、雲原生的產品和能力。這些能力將幫助企業實現核心技術的網際網路化。

與此同時,在今年初,阿里將自身基於電商的經驗、技術與方法論進行提煉,推出「阿里商業作業系統」,將阿里自身的業務能力,透過阿里雲對外進行輸出,為各個行業提供數字時代所需的核心商業能力。

現在,阿里雲在亞太地區坐穩了雲計算市場佔有率的頭把交椅,邁出「衝出亞馬遜」的第一步。未來,它還有更遠的徵途。

相關焦點

  • 2019 Q2中國公有雲市場:阿里雲排名第一,百度智能雲增速92%
    2019 Q2中國公有雲市場:阿里雲排名第一,百度智能雲增速92%  Evelyn Zhang • 2019-09-16
  • 英經濟學人雜誌新年開端關注阿里雲:超過亞馬遜成定局
    (經濟學人報導的截圖:雲從龍中升,意為中國將培育出偉大的雲技術市場)經濟學人在文章中向讀者們指出,增長最快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不是亞馬遜,也不是谷歌,而是阿里巴巴。2016年,阿里雲增長了126%。同時,阿里巴巴不僅在國內前景極佳,在全球範圍內,也開始直接挑戰亞馬遜。阿里已經在全球多個地點開始運營雲計算中心,同時在本月將在印度再開一個。經濟學人引用阿里雲總裁Simon HU(胡曉明)的話說:「阿里巴巴已經和亞馬遜(雲服務)方面全面交火了」阿里雲在全球的存在感越來越強,鋒芒逐漸改過亞馬遜,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中國AI雲服務市場:百度智能雲超過阿里雲騰訊雲拿下第一
    據全球權威諮詢機構IDC在7月14日公布的《中國人工智慧雲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9)》報告顯示:在中國AI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格局中,百度智能雲在整體調用量、市場份額方面均名列第一,其擁有最多的AI產品數量,領先阿里雲、騰訊雲、AWS和華為雲等廠商。
  • 上雲就上阿里雲背後,雲計算已成為新舊動能轉換關鍵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文/網商君近日,阿里雲一則「上雲就上阿里雲」的廣告引起了雲計算行業的熱議。業內人士稱,這意味著「上雲」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 A股小型可編程控制器市場份額國產排名第一:信捷電氣
    其中在工業自動化的角度,雖然按照慣例,大部分的市場都被外國技術領先企業佔據,但其中也有些國產品牌依靠「低價格」優勢殺出了一定的市場地位。比如主營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A股信捷電氣,擁有較完備的智能控制系統核心部件產品線,包括可編程控制器、人機界面、伺服系統、機器視覺等,在工業自動化大賽道中通過「低價卻滿足本土企業性能」的策略成功在小型可編程控制器市場成為國產份額排名第一的企業。
  • 藍月亮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洗衣液等多個產品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藍月亮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洗衣液等多個產品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於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各年,藍月亮的洗衣液、洗手液及濃縮洗衣液產品在其各自市場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 阿里雲上半年營收猛增,釘釘與雲形成化學反應
    阿里雲再一次在IDC中國公共雲服務商的評選中排名第一,反映出阿里雲不斷強化的市場領先地位。【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8月21日報導8月20日晚間,阿里巴巴公布202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
  • Gartner發資料庫魔力象限:雲廠商挑戰大玩家,阿里雲成為黑馬
    在這份具有風向標意義的資料庫行業評估報告中,展示了兩大變化:第一,雲計算廠商集體上榜,挑戰甲骨文等傳統資料庫廠商地位;阿里雲首次入榜即成為黑馬,進入 「遠見者」象限。截至目前,全球主流的雲計算廠商,亞馬遜AWS、谷歌、阿里雲等都進入了這個市場,並向傳統數據廠商發起挑戰。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甲骨文、微軟和IBM三家企業2011年在資料庫市場的累計市場份額佔到84%,但是在2017年三家廠商份額降至71%。這些老牌資料庫廠商丟失的市場份額,顯然正是被新興的雲資料庫廠商和開源資料庫廠商奪去。
  • 競品分析:阿里雲 VS 騰訊雲,AT的短兵相接
    產品1:阿里雲1)企業、產品市場地位根據國際權威諮詢機構IDC正式發布的《2019年Q1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跟蹤報告》,該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在IaaS市場上,阿里雲超過43%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遠遠超過了身後的其他玩家。而且阿里雲在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一家獨大數年之久,地位鞏固。
  • 移動零售500強出爐,亞馬遜排名第一!
    移動零售500強沒有包括eBAY,因為它只是為各商家和個人提供網上市場,本身並不銷售產品。但是eBAY確實為移動電商的便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應該被任何一個移動端零售銷售評估所考慮。這個網絡銷售巨頭2013年披露的移動電商銷售額高達200億美元,預計2014年將達到340億美元,增長70%。
  • 拋棄傳統商業資料庫 中國郵政使用阿里雲PolarDB構建核心業務系統
    據龔永恆介紹,基於阿里雲資料庫產品構建的「新一代寄遞平臺」, 有效支撐了「雙十一」等業務高峰期的生產作業處理,並在今年保證疫情期間防疫物資的運送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2019年雙十一訂單業務峰值高達1億件以上;收寄量業務峰值超過7千萬;投遞業務峰值達3千萬。
  • 2018年亞馬遜與Flipkart第一撕,哪個平臺表現更好?
    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商市場,亞馬遜、eBay等電商巨頭紛紛將「利爪」伸向印度市場。 2018年伊始,亞馬遜印度站與Flipkart就交上了手。 1月21日,亞馬遜印度站開始了為期3天的 「Great Indian Sale」購物狂歡節。Flipkart也於1月21日至23日舉行了「Great Indian Sale」促銷活動。 亞馬遜稱在3天的活動中,其訂單量是主要競爭對手Flipkart的2倍多,說法與Flipkart相互矛盾, Flipkart表示在3天活動中,其平臺佔依舊佔據優勢。
  • 阿里雲、亞馬遜雲布局IPFS,分布式存儲勢不可擋丨星際數據
    V丨hugoschan亞馬遜雲布局IPFS存儲市場7月3日,亞馬遜雲解決方案架構師華東區經理吳鵬程在2020 IPFS生態與分布式存儲產業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快速構建全球化IPFS及區塊鏈平臺》。亞馬遜雲充分看到了IPFS所蘊含的龐大存儲市場,因此從硬體、軟體、金融層面多方面布局IPFS產業生態鏈,正如吳鵬程所說:「亞馬遜作為服務商,我們可以和造鐵路的有很好的合作,比如說挖礦、交易所上面我們都可以有非常緊密的一些合作
  • 我軍特種兵魔鬼訓練真實再現《衝出亞馬遜》
    特種兵通過障礙   這樣的場景,讓人想起電影《衝出亞馬遜》。但這絕不是演戲,而是成都軍區駐川某部真實的訓練場面。像這樣高難度的訓練,在該部是家常便飯。我軍特種兵魔鬼訓練真實再現《衝出亞馬遜》  「只因祖國沒有統一,世界還不太平!」一個臉色黝黑的大塊頭戰士說。
  • 百度地圖稱目前國內市場份額第一 2020年成為「世界地圖」
    2016年春節前夕,上線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四國地圖服務;今年3月31日,推出亞太11個國家地圖服務,包括馬來西亞、馬爾地夫、菲律賓、汶萊、越南、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尼泊爾、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截止目前,百度地圖國際化服務已上線18個國家和地區。並將於2016年底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從亞馬遜、微軟、谷歌的雲之爭,看國內雲計算的未來
    3月份對雲計算來說是個大日子,亞馬遜發布了雲計算的第一個十年回顧,谷歌迎來了蘋果、迪士尼等大客戶,微軟也拿出了「雲計算第一,Windows第二」的態度,新一輪的競爭似乎已經到來。從Salesforce提出「雲計算」的概念開始,就吸引了不少有夢想的創業者,也吸引了IBM、戴爾、惠普等老牌科技巨頭。
  • 出海記阿里騰訊超亞馬遜與「字母表」 美媒:中國新經濟崛起
    《華爾街日報》稱,阿里巴巴的雲計算部門阿里雲第四財季收入增長了一倍,達到3.14億美元。該部門吸引到更多付費用戶。據悉,2017年1月,阿里雲在與亞馬遜、微軟等巨頭的激烈競爭中,成功奪取奧運會全球頂級贊助商,將為未來6場奧運會提供獨家的雲計算、大數據服務。5月初,阿里雲又宣布將在馬來西亞增設一個新的數據中心,以更好地服務東南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