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雲服務市場:百度智能雲超過阿里雲騰訊雲拿下第一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2020註定是雲計算與人工智慧加速融合與落地的一年。

開年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大中小企業加速業務上雲需求,以適應大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推出新基建政策,全國各地掀起新基建大潮,為雲計算和AI帶來全新的使命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業務模式。這一年,市場對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有了更多訴求。

市場要求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產生更為緊密的聯繫。諸如IDC在最新報告中就稱:「AI能力已成為用戶選擇雲服務廠商時的重要考量因素」。IDC雲服務高級研究經理劉麗輝更是表示:「AI雲服務已經成為公有雲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看到AI雲服務已經開始滲透到各行各業。」

這種現實,彰顯了AI正成為雲計算的核心要素,並在可預見的未來,其對於雲計算的重要性或將會更為凸顯。

而從中國AI雲服務市場2018至2024年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93.6%,其發展潛力更可見一斑。

也或正因如此,在業界現實中,雲計算與人工智慧的融合速度也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中,乃至於雲計算從雲端智能過渡為AIaaS(人工智慧即服務)正大勢所趨。

其實這從過去幾年裡,百度、亞馬遜、微軟等幾乎所有雲計算廠商都大力加碼雲計算的AI屬性,強調AI對於雲計算的作用、推出AI晶片以及將雲與智能化相融合作為組織架構調整的重心等動作中,也能管中窺豹。

百度智能雲穩坐AI cloud領域頭把交椅

但在AI智能雲這條賽道上,百度智能雲正穩坐頭把交椅。

據全球權威諮詢機構IDC在7月14日公布的《中國人工智慧雲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19)》報告顯示:在中國AI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格局中,百度智能雲在整體調用量、市場份額方面均名列第一,其擁有最多的AI產品數量,領先阿里雲、騰訊雲、AWS和華為雲等廠商。

具體而言,在AI產品數量層面:百度智能雲開放的能力最為豐富,其在人臉識別技術、圖像視頻技術、語音技術、NLP技術、對話式Ai、機器學習六大領域中有四大領域(人臉識別技術、圖像視頻技術、語音技術、NLP技術、)佔據業界領先地位。

特別是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和圖像視頻領域,百度智能雲領先優勢明顯——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領域,百度智能雲是目前業界唯一實現一定規模的商業化營收的產品;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百度智能雲無論是在開放的產品能力,還是API調用量以及商業化收入層面,優勢都是最為明顯。而這兩大技術也是當下企業對智能雲服務的重要參考指標。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疫後「異軍突起」的服務對這兩項技術應用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AI公有雲服務市場份額層面:從2019年AI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來看,百度智能雲市場份額最為領先,其次是阿里雲,騰訊雲等雲計算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這其實是百度智能雲連續兩年在AI cloud領域排名中國第一——早在2019年11月末IDC發布的《IDC MarketScape: 2019 中國AI雲服務市場廠商評估》中,百度智能雲在當時就憑藉著其在AI技術、市場和商業上的優異表現,在能力和戰略兩個維度上處於領先地位,位居領導者象限最上方,在中國排名第一名。

眾所周知,要在業界高手林立並且紛紛加碼AI的現實下,要連續在權威機構的市場調研報告中獲得第一,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且對比兩份報告中百度智能雲市場第一的內容特徵,更不難發現百度智能雲的快速成長軌跡。

如我們所見,在2019年末的報告中,百度智能雲的市場第一內容是「能力」和「戰略」這兩大維度,但到了7月份這份最新的報告,我們能夠看到百度智能雲的市場第一已經進化到了「整體調用量」、「市場份額」和「商業化營收」這些涉及具體落地的層面。

大單不斷,是業界對百度智能雲認可的直接體現

這種變化,凸顯了百度智能雲在AI智能雲這條賽道上持續擴大的領先優勢。而從現實來說,接連斬獲的商業化大單,則是業界對百度智能雲這種領先優勢認可的直接體現。

如我們所見,僅在過去一周的時間裡,百度智能雲就在智慧金融、智慧城市、工業製造三大領域斬獲了三個新基建大單。

具體而言:

7月9日,百度與浦發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合作,共同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實現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領域落地和賦能,共同打造金融企業智能化升級新範本。

7月1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與百度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在實體經濟領域的創新應用,推進全國首個百度飛槳人工智慧產業賦能中心在浦東新區的落地,共同打造城市智能化升級新範本,根據協議,雙方將從「創新合作、項目落地、智能提升」三大方面展開合作。

7月13日,百度與中國建材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物流,數字礦山,智慧工廠,工業無人駕駛、數據中心新基建、企業 AI大腦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在國家「新基建」號召下,共同加速中國企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助推「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而從合同金額來看,合作第一期已籤署合同金額就達到了2700萬元,而整個戰略合作價值更將超過百億元。

若是將時間在向前推移一點,則能看到百度智能雲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湖南電力等在能源領域達成合作;與中科軟科技、羅盤科技、易視通聯等在企業在智慧城市領域達成合作;與美敦力、合力億捷在智能客戶領域達成合作,與亞信科技、深信服等在通宵智能化、企業安全等領域達成的合作等等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7月8日,能源巨頭國家電投的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會見了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雙方表達出在綜合智慧能源、智慧城市開發、能源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合作的意願。由此可見,百度智能雲新基建領域更多的「大單」還在路上。

事實上,在百度此前公布的AI新基建版圖中,已能看到依託百度智能雲、百度大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等能力,百度向外輸出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能汽車、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智能客服與營銷/智能辦公」等解決方案已在多城市、多領域、多行業實現了商業化落地,取得了產業升級化落地成果。

據百度智能雲自身公布的數據顯示:

在智慧金融領域,百度智能雲已服務近200家金融客戶,涉及營銷、風控等十幾個金融場景。

在智能客服及營銷領域,相關產品和服務已經成功落地80多家客戶,獲得了多個行業級創新獎項。

在智慧醫療領域,基於百度智能雲開發的產品已經服務300多家醫院和超過1500家基層醫療機構,服務人次超過了2500萬。

在智慧城市領域,百度城市大腦已經落地在北京海澱、重慶、蘇州等城市,成為新一代城市智能基礎設施。

在智慧能源領域,百度智能雲的企業級AI中臺、知識中臺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頭部客戶落地應用,支撐20多個業務場景。

這些落地成果,於百度智能雲而言,是進一步夯實了其在AI雲計算賽道上的領頭羊地位。

並且還需要看到的是,百度智能雲不僅在行業解決方案商業化落地上處於領頭羊地位,其在社會責任擔當層面也是走在業界前列——這從其最新提出的三個「5」布局中,未來五年為社會培養500萬名AI技術人才,在百度山西數據標註基地培育5萬名AI數據標註師,提供更多AI就業崗位等動作中,可見一斑。

寫在最後:

事實上,於技術而言,落地實現商業化,創造社會價值是其理想歸宿。而從這層面來說,百度智能雲則為行業打了一個樣——通過將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與雲計算基礎設施充分融合,不僅解決了行業實際問題,創造了社會價值,同時也為百度智能雲貢獻了營收,實現了技術發展的良性正循環。

而在新基建大潮下,百度持續在伺服器、人工智慧、晶片、雲計算、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領域加碼投入,以求進一步夯實AI基礎設施、豐富AI服務,則無一不是彰顯了百度智能雲欲求成為推進新基建建設中堅力量的決心與野望。

在此,站在AI雲服務於行業已不可或缺的現實下,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已經市場份額第一且領先優勢凸顯的百度智能雲,其野望距離實現已然不遠。

(文章來源:OFweek)

相關焦點

  • 2019 Q2中國公有雲市場:阿里雲排名第一,百度智能雲增速92%
    2019 Q2中國公有雲市場:阿里雲排名第一,百度智能雲增速92%  Evelyn Zhang • 2019-09-16
  • 競品分析:阿里雲 VS 騰訊雲,AT的短兵相接
    產品1:阿里雲1)企業、產品市場地位根據國際權威諮詢機構IDC正式發布的《2019年Q1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跟蹤報告》,該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在IaaS市場上,阿里雲超過43%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遠遠超過了身後的其他玩家。而且阿里雲在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一家獨大數年之久,地位鞏固。
  • 華為如何退出百度雲盤登錄不了_華為雲計算ie 培訓 百度雲 - CSDN
    僅就國內市場來說,2018年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6.1%,相對於全球市場45%的平均增速,中國雲服務市場的發展速度可謂「一騎絕塵」。需要指出的是,國內特殊的IT結構導致現階段私有雲市場在規模上大於公有雲市場,但從海外市場的情況來看,公有雲市場的增速和滲透率都超過私有雲,這給了國內公有雲服務市場更大的想像空間。
  • 智能計算全景圖,背後是百度智能雲的「to B」雄心
    雲計算在過去十年能夠爆發出澎湃的需求動力,起初是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原生企業需求為主導,而近兩年則是以企業上云為代表的企業市場沉澱了大量的雲服務需求,以企業上云為代表的2B市場,很可能會造就一個遠超今天雲計算市場的超級市場。
  • 騰訊雲突破1000億的瓶頸是什麼?
    數據顯示,騰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0%至47億元,是該季度雲計算公司中增速最快廠商。2018年,騰訊雲全年營收增長超過100%至91億元。過去四年,騰訊雲的營收規模均保持了三位數的增長。事實上,騰訊雲在公布其前三季度營收突破100億的消息之前,在今年5月,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就曾向媒體表示,騰訊目前已經邁入「雙百時代」,全網伺服器總數量突破100萬臺,帶寬峰值突破100T。
  • 阿里雲衝出亞馬遜:亞太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獵雲網北京】5月7日報導創立10年來,阿里雲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在持續領跑中國市場之時,在亞太市場也在不斷創造佳績。日前,市場研究和諮詢機構 Gartner 發布2018年全球 IT 服務市場報告顯示,在雲計算基礎設施領域,阿里雲在亞太區域市場排名第一,2018年市場份額為 19.6% ,超過亞馬遜AWS(11.0%)和微軟Azure(8.0%)的總和。
  • 強強聯合 百度智能雲與國網智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百度智能雲智慧能源生態再擴張。11月17日,百度與國網智能在山東濟南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百度是國內最早投入、技術最強、布局最完整的人工智慧領軍企業,是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全球四大AI巨頭中唯一上榜中國公司。百度正在依託全棧、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能力打造新型 AI 技術基礎設施。自主研發的"智能時代作業系統"飛槳,是國內首個開源開放、技術領先、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
  • 百度網盤要熬出頭了?拿下8成市場後,今被傳欲「分拆上市」
    7月29日,針對近日旗下百度網盤拆分獨立上市的傳聞,百度回應表示,不予置評。此前,有媒體援引資本圈人士的話報導稱,百度最近在籌劃內部多個業務拆分,並可能獨立上市,但沒有那麼快。百度網盤(原百度雲)是百度在2012年就推出的一項雲存儲服務。
  • 百度開放雲更名百度雲 為啥正好選擇在了雲計算十年?
    昨日,百度雲計算業務宣布了品牌升級的公告,原百度開放雲正式更名為「百度雲」,面向企業服務。  掐指一算,今年不正是雲計算提出的第十個年頭嗎?作為雲計算這局棋的重量級玩家,百度雲的品牌發展歷程,其實也正演繹了雲計算十年的變化。不過在這十年中,雲計算習得了不少「變形計」,其內涵發生了重要的改變,甚至超越了最初人們對於雲計算的認知。
  • 中國公有雲加速洗牌
    3月12日,美團雲也官方發布公告稱,因業務調整,美團公有雲將於5月31日零點起,停止對用戶的服務與支持,並回收資源。蘇寧雲、美團雲的黯然退場也進一步說明了中國雲計算市場正在加速洗牌。在未來,公有雲市場或將迎來一波大轉型,一些實力欠缺的入局者最終會關閉公有雲服務或者開始轉型另尋出路。而諸如阿里、騰訊、百度等頭部玩家則會在馬太效應下,強者愈強。
  • 2020國內遊戲市場收入或超2700億元,騰訊雲拿下超7成遊戲公司
    雲遊戲是2020年遊戲行業最火爆的關鍵詞,9月10日,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遊戲專場上,雲遊戲以及底層的遊戲雲服務再次成為焦點。當天,騰訊雲發布了全新升級的遊戲解決方案及遊戲伺服器引擎GSE、遊戲原生資料庫TcaplusDB等多款新產品,服務開發者,進一步提升遊戲開發者的效率。
  • 巨頭加碼物聯網:阿里雲啟動堡壘行動,呈現群雄逐鹿格局
    在此之前,IDC針對中國公有雲物聯網平臺2019年廠商評估報告中顯示,阿里雲、華為和百度三大公有雲廠商則排前三。 此前IDC報告指出,百度智能雲AI 雲服務、計算機視覺領域均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為物聯網平臺注入強大的AI能力。同樣,華為雲IoT物聯網平臺位居領導者象限。
  • 阿里雲上半年營收猛增,釘釘與雲形成化學反應
    阿里雲再一次在IDC中國公共雲服務商的評選中排名第一,反映出阿里雲不斷強化的市場領先地位。,雲業務增長強勁,2020上半年營收245.62億元,市場份額連續四個季度增長。
  • 招行興業殺入金融雲服務 正面對決阿里騰訊
    對於利潤豐厚的金融雲市場,網際網路巨頭中,騰訊雲、阿里雲亦早已看中此塊市場,甚至投資雲計算、大數據的創業公司,開發諸如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  銀監會去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銀行業面向網際網路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60%。」
  • 百度智能雲的「價值投資」式發展思維
    不久前,Canalys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共雲服務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騰訊、百度分列市場份額前三甲,其中增速也基本遵循「排位靠前則增速更低」的規律,例如BAT「老三」百度智能雲收入同比增速97.9%,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然而,如火如荼的營收競賽背後,一個因素常常被忽略——雲計算巨頭們至今一直在虧損,公開可查的數據或表態中,金山等巨頭雲廠商實際上大多處於虧損狀態,盈利期較長。
  • 百度、騰訊、阿里發布2020年度關鍵詞
    另一頭,21歲的騰訊自上而下不厭其煩地傳遞「科技向善」之說。雲啟大會上,湯道生展示騰訊的2B雄心,在外界看來早前的向善論像是對著群B們說的。 去年對於百度來說同樣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一季度首虧,經過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動蕩後,業績企穩回升。
  • 騰訊雲推出的自研伺服器「星星海」,是不是噱頭?
    作為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雲服務商,成立6年的騰訊雲也在此時決定推出第一款「自研」伺服器星星海。從整個雲計算市場來看,騰訊雲此時推出自研伺服器並不算早,因為無論是阿里雲、華為雲、百度雲此前都推出過以「自研」為標籤的伺服器產品。騰訊云為什麼在這個時間推出自研伺服器,這是否證明自研伺服器市場還存在空缺?
  • 百度AI:深海巨艦加速史
    就像谷歌的AI技術早已深入到Youtube的方方面面一樣,在百度,這種融合也不再局限於移動生態。由個人云服務衍生而來的百度網盤離不開AI,百度地圖90%以上的數據生產環節離不開AI,百度輸入法要想在流量峰值期間提供不卡頓、不出錯的語音輸入服務,同樣離不開AI。
  • 兩倍速增長的騰訊雲 背後的勢能與動能
    文/鄭凱  還記得,今年三月在騰訊發布的2015全年財報時,騰訊雲被首次寫入其中。在當時的財報中,騰訊寫道:「我們的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我們將繼續投資以加強我們的雲服務,支持我們各行各業的合作夥伴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實踐。」  當時,我曾撰文認為,騰訊雲到了從戰略儲備向戰略擴張的轉型期。如今,新的騰訊財報似乎正在驗證我當時的判斷。
  • 公有雲市場百舸爭流!天翼雲穩居第一梯隊,進入領導者象限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計世資訊發布《2019-2020年中國公有雲市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對公有雲市場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進行詳細解讀。當前,我國公有雲市場正在迅猛發展,挑戰者不斷湧現,馬太效應加劇,已形成以阿里雲、騰訊雲、天翼雲等為首的一超多強格局,天翼雲作為國內公有雲市場巨頭之一,成功躋身領導者象限。我國公有雲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主要以提供基礎設施服務(IaaS)為主。IaaS市場佔據公有雲市場份額超一半以上,參與者眾多,市場格局已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