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興業殺入金融雲服務 正面對決阿里騰訊

2021-01-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招行興業殺入金融雲服務 正面對決阿里騰訊

摘要

【招行興業殺入金融雲服務 正面對決阿里騰訊】6月29日,招商銀行子公司招銀雲創(深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IBM在杭州發布基於IBM System i的金融行業雲。(21世紀經濟報導)

  包括商業銀行、網際網路機構、傳統軟體商正在迅速切入金融雲。

  6月29日,招商銀行子公司招銀雲創(深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招銀雲創」)與IBM在杭州發布基於IBM System i的金融行業雲。

  此前3月,興業銀行旗下興業數金在北京也發布其金融雲服務。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股份行也在籌備開展金融雲服務。

  對於利潤豐厚的金融雲市場,網際網路巨頭中,騰訊雲、阿里雲亦早已看中此塊市場,甚至投資雲計算、大數據的創業公司,開發諸如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

  銀監會去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銀行業面向網際網路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60%。」

  招行、興業進入金融雲

  6月29日,招銀雲創宣布,採用IBM Power Systems伺服器及Power雲服務等解決方案,對旗下金融雲業務進行全面的服務內容與能力的升級,建設國內首個基於IBM System i的金融行業雲。

  招銀雲創稱,支持金融機構的各種環境,在保護金融機構已有信息系統的投資的同時,使其能夠降低金融信息系統遷移成本和金融業務上雲風險。目前已搭建一整套高度可控可信的雲安全體系,提供金融級的容災與保障,幫助金融機構滿足監管合規要求。未來,招銀雲創還將採用IBM先進的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等技術提供創新的金融雲服務。

  招銀雲創總經理韓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招銀雲創的金融雲包括金融雲容災、金融雲應用監控、金融雲安全、金融雲運維等服務。初期,將面向中小銀行等傳統銀行;未來,將覆蓋所有金融行業,面向泛金融機構。

  他表示,招銀雲創的優勢是有很多招商銀行經過實際考驗的業務系統,比如在消費信貸、證券、基金、保險等領域的經驗,招銀雲創可將其經驗轉化為解決方案,把招商銀行的解決方案進行整合和輸出,開放給金融客戶。

  金融機構中,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已開展金融雲服務。記者獲悉,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股份行也在籌備開展金融雲服務。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通過子公司開展金融雲服務,如興業銀行子公司興業數字金融,招商銀行子公司招銀雲創,中國平安集團子公司平安壹帳通。

  今年3月,興業數金與IBM合作發布金融雲服務。興業數金董事長陳錦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數金雲服務包括六項,其中專屬雲、容災雲、備份雲是三大基礎服務,此外還包括區塊鏈雲服務、人工智慧雲服務和金融組建雲服務。

  「金融雲需求的興起,一是由於銀行需要符合監管對災備等的要求。另外,人工智慧等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對開發的要求速度非常快。」IBM大中華區認知系統及伺服器解決方案部首席技術官李永輝表示。

  網際網路機構的金融雲

  除了銀行系,網際網路機構、軟體服務商等機構開始進入金融雲服務市場。

  網際網路系中,騰訊雲、阿里雲早已基於各自雲服務平臺推出金融行業雲;軟體服務商中,用友金融、IBM也進入這一市場,其中,IBM在華選擇與國內機構合作開展雲服務。

  騰訊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時表示,騰訊金融雲服務的布局是面向保險、證券、基金、銀行、消費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等金融行業客戶提供開放的行業解決方案。

  目前,騰訊金融雲在基礎設施,如IDC網絡、金融分布式資料庫等核心PaaS(即「平臺及服務」)服務已成熟地應用在多家銀行系統,服務金融行業客戶超過2000家,積累了27種金融各種主流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在騰訊金融雲客戶中,包括前海微眾銀行、泰康人壽、富途證券、廣發證券、泛華保險、眾安保險、安心保險、媽媽資本等金融企業。

  今年5月,騰訊宣布領投星環科技2.35億元C輪融資。騰訊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稱,將針對金融行業常見如用戶畫像、大數據營銷、商圈分析、大數據風控等場景提供解決方案,並提供基於公有雲和基於私有雲、行業雲等的多種大數據技術解決方案,探索諸如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時下熱門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此前,用友金融總裁李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金融雲服務領域,去年上線的鏈融雲作為用友金融3.0時期網際網路服務的主打產品。幫助現代金融企業以及企業金融業務建立生態價值鏈,為小微金融企業更好地管理業務過程、管理業務財務、管理業務流程、管理客戶、管理風險、把控風險、拓展客戶、拓展業務、拓展生態服務。目前已經在小貸、保險機構中應用。

  IBM在華選擇與興業數金、招銀雲創等境內機構合作發布金融雲服務。IBM大中華區認知系統和伺服器解決方案部雲計算銷售總經理朱建坤表示,IBM在公有雲、私有雲、行業雲有不同的運營策略。公有雲與萬達集團合作,私有雲則是幫助客戶在企業內部進行整合,行業雲,則是藉助行業雲服務商的數據、經驗提供服務。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監管層更傾向於由金融同業機構的金融行業雲服務,而非金融行業之外,因其更方便於管理。此外,監管機構要求銀行若將其服務放在本行外的公有雲或行業雲上,則另需報備。

  對於金融雲行業競爭格局,李永輝認為,目前金融雲市場還不能說存在競爭,而且Fintech領域不能由單獨一家公司去做,需要加強不同公司之間的聯繫,實現跨界合作。

  降低投資成本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究竟是偏向於IaaS(基礎設施及服務)還是SaaS(軟體即服務),前者從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後者應用被託管在雲端。

  韓韜表示,關鍵是要從用戶層面解決問題。目前SaaS在應用層上難以兼顧共性和個性的平衡,這一問題現階段很不容易解決。而且IaaS和SaaS本來就沒有很標準的定義。

  東莞農商行銀行科技部副總經理陸成新表示,該行對雲服務一向很謹慎。金融是強監管行業,目前更傾向於使用行業雲服務,對自建雲平臺還沒準備好,行業雲更加理解業務需求。

  他認為,對剛設立的金融機構而言,建設自有雲相對容易,但是對已經運行較長時間的金融機構而言,建設自有雲比較困難。因為「從哪裡開始,建設到什麼程度,對現有業務有什麼影響,都需要評估」。

  麥肯錫在其報告中表示,金融雲可為客戶提供遠程的、基於需求的服務,架構靈活能有效節約總開支。在現有IT基礎和監管框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外部供應商的雲端伺服器、核心銀行系統模塊,降低啟動期固定投資。

(責任編輯:DF318)

相關焦點

  • 重兵殺入ToB市場兩年,騰訊站穩腳跟了嗎?
    壓倒性的流量優勢是騰訊殺入ToB市場的王牌,兩年來騰訊很好地利用了這張王牌,但牌局一直在變化,佛系的騰訊能否適應狼性的B端市場,兩年時間還不足以下結論。 11月12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700.HK)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由於正值騰訊組織架構大調整兩周年,三季報受到市場格外關注。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若要論今天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的估值,騰訊金融絲毫不佔弱勢,只不過相比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一直都比較低調。一個基於支付寶,搭建了餘額寶、浙江網商銀行等金融體系;另一個基於微信支付,打造餘額+、微眾銀行等金融生態。 5.遊戲。
  • 招行與阿里正面交鋒,「螞蟻戰大象」的背後,本質是渠道之爭
    二.招行的反擊 此次螞蟻渠道的基金髮行,無論是規模還是銷售力度,都可以說得上是現象級。面對螞蟻的風頭,以銀行為代表的渠道和其他網際網路渠道自然不甘示弱,開始了反擊。 其中的代表,就是「零售之王」招行和國內最大的三方基金平臺-天天基金。
  • 連接C端用戶、B端企業,騰訊雲服務金融的四層次
    AI金融評論報導,在今日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雲副總裁王慧星作了題為《智慧金融、工業,助力全新商業形態》的主題演講,並介紹了在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騰訊雲的思考與實踐。在底層,騰訊雲提供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架構、災備、智能運維、生態雲等場景支持,幫助金融機構構建數位化基礎平臺;在應用架構層,騰訊雲能夠提供在TBDS大數據平臺、AI平臺、分布式服務框架、移動開發平臺,以及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平臺,讓金融機構可以構建敏捷、高擴展性的業務系統架構,並獲得技術支撐。
  • 競品分析:阿里雲 VS 騰訊雲,AT的短兵相接
    本文是阿里雲和騰訊雲的競品分析報告,文章重點分析了這兩款雲服務產品的行業情況、產品策略、產品結構、商業模式等4個方面,梳理了發展趨勢,與大家分享。為合作夥伴提供:合作推廣,推廣與獎勵,合作夥伴學院雲+,生態雲+,校園雲+,創業雲+,未來峰會雲+,公益 ,雲啟產業計劃,騰訊雲啟創新基地,騰訊 SaaS 加速器。(3)布局策略騰訊雲的銷售客戶在遊戲領域的服務或者企業佔比最大,其次是金融、醫療、電商、視頻,還有O2O、微信、旅遊、移動應用、政務、在線教育。
  • 阿里騰訊在海南智慧城市之爭
    ,阿里和騰訊至少在上海、重慶、雄安等城市正面交鋒過,但是從進度來看,並沒有發出劇烈競爭的信號。國家文件就明確要求,自貿區需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圍繞種業、醫療、教育、體育、電信、網際網路、文化、維修、金融、航運等重點領域,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加快發展,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等等。對於重度參與國際化運作的阿里和騰訊,來海南,是必須落下的一步棋。
  • 騰訊雲突破1000億的瓶頸是什麼?
    數據顯示,騰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0%至47億元,是該季度雲計算公司中增速最快廠商。2018年,騰訊雲全年營收增長超過100%至91億元。過去四年,騰訊雲的營收規模均保持了三位數的增長。事實上,騰訊雲在公布其前三季度營收突破100億的消息之前,在今年5月,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就曾向媒體表示,騰訊目前已經邁入「雙百時代」,全網伺服器總數量突破100萬臺,帶寬峰值突破100T。
  • 聯手歷峰集團投資FARFETCH 阿里要殺入奢侈品電商領域?
    11月6日,天貓、淘寶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與卡地亞母公司歷峰集團各自斥資3億美元,共同投資奢侈品電商平臺FARFETCH(中文譯名「發發奇」),FARFETCH的現有股東開雲集團也已同意增持5000萬美元的FARFETCH公司A類股份。此外,阿里和歷峰集團還將與FARFETCH成立合資公司。
  • 興業銀行日照分行非接觸式服務 力抗疫
    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興業銀行日照分行全體員工的心,在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高效部署下,該行高度重視,採取非接觸式服務方式,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發揮興業力量。2020年大年初七,該分行便開始線上辦公,解決客戶需求,幫助客戶解答了解金融知識到安撫客戶情緒,興業一直在路上。該行還完成電話銀行95561全面升級,整合推出「遠程銀行」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基於電話銀行95561自助語音和人工服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 阿里向左,騰訊向右
    同為中國網際網路三大巨頭,難分伯仲,騰訊與阿里這一進一退之間,能讓人咂摸出一點什麼味道呢?在過去的十幾年,騰訊原來的路線是什麼好就做什麼,或者叫「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所以騰訊有了最長的產品線,上千個產品,幾乎無所不包。在中國網際網路創業,除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座大山的說法外,甚至還有躲避不了「生、死、騰訊」的說法。
  • 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戰略比較:從螞蟻集團、騰訊金融到京東數科
    在電商場景之下,不斷拓展本地生活服務交易場景,通過與阿里巴巴體系 內本地生活與新零售業務的協同,增加餐飲外賣、出行、酒旅 OTA、生活繳費等生活服務支付入口。優化平臺導流通道,向全場景支付服務平臺升級。2020 年 1 月,螞蟻集團 CEO 胡曉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董事長,支付 寶全面地統領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各項業務流量入口。
  • 釘釘最新數據拉升阿里市值?月活已是騰訊字節相關產品總和2.5倍
    前日晚間,一篇投資人撰寫的上萬字研究首次指出,阿里巴巴在上半年企業服務流量井噴中,進一步擴大釘釘份額優勢,釘釘月活已是騰訊、字節相關產品的2.5倍,日活甚至是3倍以上;雲智能等科技板塊明顯被市場低估。以下分享文章中主要觀點:最近有不少聲音批評阿里缺流量。當時,一位三思社的成員就問: ——為什麼外界幾乎已經忘了阿里的老本行是企業服務?
  • 中國公司市值500強: 騰訊第一阿里第二 市值雙雙突破4萬億元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市值最新資訊 > 正文 中國公司市值500強: 騰訊第一阿里第二 市值雙雙突破4萬億元
  • 百度、騰訊、阿里發布2020年度關鍵詞
    12月19日,接班馬雲的張勇下發內部信,新官上任攘外先安內,經過一番組織架構調整後,逍遙子希望阿里來年把勁使到全球化、內需、大數據和雲計算三個領域上。 另一頭,21歲的騰訊自上而下不厭其煩地傳遞「科技向善」之說。雲啟大會上,湯道生展示騰訊的2B雄心,在外界看來早前的向善論像是對著群B們說的。 去年對於百度來說同樣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 2017騰訊雲+未來峰會:騰訊雲發布AI即服務智能雲
    【TechWeb報導】6月22日消息,2017騰訊雲+未來峰會於本月21日、22日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此次峰會以「連接·智能·未來」為主題,騰訊雲首次發布AI戰略新品——AI即服務的智能雲。
  • 阿里金融雲徐敏:未來金融機構一定會發生「量子跳躍」
    新金融是什麼? 阿里金融雲總裁徐敏認為,新金融是一個雲計算、大數據、AI、IoT、區塊鏈所支撐的數字金融,而新金融的實現以數據為紐帶的金融和產品指引。他也在近期的2018雲棲大會上,分享了阿里雲過去數年間在分布式微服務、人工智慧和場景方面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案例和心得。
  • 馬化騰發布騰訊超級大腦,騰訊雲AI服務全面免費接入!
    騰訊的雲+未來峰會辦了四屆,馬化騰參加了三次。騰訊過去最強的是人連接人,現在企業用戶和機構用戶成為雲平臺使用者,騰訊要從C端拓展到B端和G端。馬化騰舉了兩個拓展中很好的例子。騰訊小程序「粵省事」是全國首個基層民生服務的微信小程序。
  • 如何讓雲更落地 騰訊高層雲計算大會訪談
    在談到網際網路金融和雲計算之間的需求點以及騰訊對此類問題的看法時,邱總強調,從網際網路金融來講確實像金融是一個相對特殊的領域,這個領域對於可靠性、安全性方面提出的要求會比其他的行業更高,所以對銀行我們也是提供金融專區的模式,無論從監管合規還是從可用性等等方面其實都是非常獨特的保證。
  • 阿里、騰訊的智能醫療暗戰從平臺走向生態
    在這個千億市場中,阿里、騰訊這兩個網際網路巨頭在國內市場發展的早期就展開了布局。早在2014年,阿里就向尋醫問藥網投資,在智能醫療領域展開布局;騰訊也從2015年開始,接連投資了好大夫在線、企鵝醫生、新氧等多家醫療企業。除投資醫療企業外,騰訊、阿里還將自家的雲計算、AI技術,廣泛應用於智能醫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