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百度雲計算業務宣布了品牌升級的公告,原百度開放雲正式更名為「百度雲」,面向企業服務。
掐指一算,今年不正是雲計算提出的第十個年頭嗎?作為雲計算這局棋的重量級玩家,百度雲的品牌發展歷程,其實也正演繹了雲計算十年的變化。不過在這十年中,雲計算習得了不少「變形計」,其內涵發生了重要的改變,甚至超越了最初人們對於雲計算的認知。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拿出小馬扎,嗑上小瓜子,共同欣賞這齣年度大戲《變形計之我不是雲計算》!
第一幕:變身術
十年前,亞馬遜、Google等老牌巨頭最早提出雲計算的概念,並嘗試一些將其初步商業化的舉措。那時乃至之後的幾年,雲計算一般指的都是分布式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等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
不過,在雲計算十周年,也是百度雲自身品牌建設的關鍵年之際,百度雲開創性地提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位一體的理念,可謂給予了雲計算更多的內涵。
首先,融合了大數據分析之後,雲計算變得更有底氣。除去「雲」這個浪漫的名稱,雲計算本質上仍指的是計算能力,是一個依賴於數據資源的技術活。可以說,數據資源越豐富,越有利於計算能力的優化,乃至在此之上更好地構建人們想要的應用模型。百度覆蓋網民達到97.5%,日均響應搜索超過60億次,LBS日請求超過300億次,日語音識別請求超過1億,這些都是海量的大數據資源。就像發動機器一樣,只有大數據的燃料足夠多,計算才能馬力十足。
其次,融合了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後,雲計算的潛力可以無限被挖掘。理想狀態下,雲計算是一個資源公有和共享的概念,人們可以按需索取,而人工智慧讓我們進入這個資源池的入口更多了,路徑更便捷了。比如有了語音識別,甭管客戶是說著「胸是炒雞蛋」的北京老爺們,還是「猴賽雷」的港仔靚女,電話銷售員都能夠輕鬆get到客戶需求。再比如有了圖像識別和機器學習,顧客進店一刷臉,服裝店就開始自動廣播,「歡迎李小姐光臨,櫃檯3號附近貨架上新了一批您最近喜愛的OL風大衣,請前去瀏覽」,這種貼心賽男友的購物體驗是不是酷斃了!百度語音識別準備率高達97%,人臉識別檢測準確率達到98%,並擁有61.5萬的用戶標籤和強大的用戶畫像能力,這些行業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都融入了百度雲平臺,為雲計算增添了鮮活的生命力。
變變變,變出好姿勢。雲計算如今已經變成了融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的玩意兒,我這張舊船票還能否登上你的新船?
第二幕:隱身術
現如今啊,雲計算的名字被大家喊得愈發火熱,但隨著它融進各行各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中,你會發現越來越尋不到它的蹤跡,因為它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像水電煤那樣的基礎資源。舉個慄子,你會關注瀑布、冰雕、可樂,但你不會說,那是「水」。
十年磨一劍,雲計算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到應用普及階段。「雲計算+行業=?」的答案有無限種可能。百度雲也憑藉16年的技術積累和以往企業服務的經驗,提出了天算、天像、天工三大平臺型智能解決方案。比如,天工為工業製造業帶來了設備維保、故障報警、故障預測的智能方案,能夠高效幫助傳統工業實現轉型升級;天像為泛娛樂領域的企業提供點播、直播、黃反、視覺特效等方案,一站式提升軟體應用的「聰明指數」;天算通過大數據分析為金融機構建立安全高效的風控模型,並利用用戶畫像能力精準觸達用戶。
如今的雲計算更像是一個「隱士高人」,為各行各業指點江山,而自己卻異常低調。從某種程度上說,雲計算已經有了「去雲化」的趨勢,它將會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留在我們的生活中。
第三幕:吸金術
十年前,雲計算還僅停留在幾個極客對其商業化的初步探索階段;十年後,雲計算市場已經是玩家遍布,成為了為企業吸金的重要業務。
對於廣大中小企業和傳統企業來說,雲計算能幫助他們實現轉型升級,全面提升IT、營銷、管理能力,以及帶來生產效益的提升。特別是在當下的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義。此時,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型技術就最能夠發揮創新驅動的作用。賦予企業技術能力,並服務於生產效益,可以說是雲計算的崇高價值體現。
當然,對於百度雲這樣的雲計算服務廠商來說,吸金術還包含另一層意思。相較阿里雲、騰訊雲等其他玩家,百度雲起步較晚。不過,百度雲計算首次作為新興業務寫入了2016年Q2財報,而實現品牌升級後的百度雲到底能否成為百度的新增長點呢,寶寶和你們一樣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