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稱將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文/網商君
近日,阿里雲一則「上雲就上阿里雲」的廣告引起了雲計算行業的熱議。業內人士稱,這意味著「上雲」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而隨著雲計算理念快速普及,具有行業、生態優勢的雲計算企業將更具有優勢。
據統計,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在2015年就達到了522.38億美元,2015-2020年市場將保持22.10%的複合增速;預計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將達到1435.28億美元。其中,中國雲計算市場增速更快,將達到29.45%;預計到2020年,國內雲計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2.42億美元。
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源於雲計算對傳統行業的效率提升。基於產業AI模式,天河光能、協鑫光伏、中策橡膠等一大批工業製造企業正在通過雲計算打通各個環節的製造數據,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城市治理、機場調度、環境保護等各行各業都開始引入物聯網、雲計算技術,從而變革傳統的管理服務模式。
浙江早在2017年4月就率先提出「十萬企業上雲」。浙江省經信委總工程師厲敏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傳統製造業在『雲上』也實現了自身產業升級,打通了浙江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任督二脈』。」此外,江蘇、廣東等諸多地方政府也都推出了「上雲」計劃。
這也意味著雲計算開始走向大規模落地,「上雲」成為產業共識。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上雲選擇怎樣的雲服務商?
從產業格局來看,雲計算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日益明朗。根據Gartner全球雲計算市場統計,亞馬遜、微軟、阿里雲佔據前三,這三家後面的廠商份額僅為1%左右。中國市場同樣如此。2017年11月,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發布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雲IaaS市調結果,阿里雲市佔率達到47.6%,排名中國第一;騰訊雲以9.6%份額位居第二;金山雲以6.5%份額位居第三。阿里雲領先優勢明顯,幾乎等於其他所有企業總和。
2012年,知名的工業巨頭GE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並通過大數據軟體平臺Predix向全球開放。業內人士認為,以新興技術重新定義傳統行業的能力正是領軍企業的核心能力。阿里雲的行業價值在於拓展了雲計算技術應用的外延。其率先提出產業AI模式,並創新性的將雲計算應用於工業製造、城市管理等領域。而這種細化行業以及地方產業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其能夠更深刻理解行業、市場,從而推動可持續、可複製且行之有效的雲服務案例。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稱將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而地方政府規劃的更大規模產業轉型與結構升級也在積極進行中。顯而易見,雲計算已經成為新舊動能轉換關鍵。
本文來自iwangshang,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