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
寧德的天氣雖然還是高溫晴熱,
但不再像屢破紀錄的6月一樣,
火燒火燎、酷暑難耐。
不過,
7月中旬伊始,
隨著副熱帶高壓強勢返場,
寧德的氣溫再次開始節節攀升,
地面可煎蛋、溫度計爆表、
路上都是「熟人」 的新一輪晴熱天氣來襲。
7月11日,
市氣象臺再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這是6月30日市氣象臺解除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後,
在7月發布的第一個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當天,
福安、古田、蕉城
最高氣溫攀上35℃的高溫線,
分別達到36.9℃、35.8℃、35.6℃,
雄踞高溫榜前三甲。
7月12日,
市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預報員預測,
12日至13日,副高強盛,
最高氣溫只升不降,陽光熾烈、暑氣旺盛,
市民請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中午前後的高溫時段最好不要出門活動;
特別是在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作業人員,
應當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7月14日至15日,
副高暫時東退到海上,
午後局部有雷陣雨,
但最高氣溫也只稍降1~2℃,
7月16日至21日,
副高重新控制我市,
寧德的「炎值」又將升高!
總之,
在接下來的一周裡,
市民又要接受一次高溫「烤驗」,
而且,7月16日,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就開始了!
據了解,
2020年「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
到8月24天結束,歷時40天。
其中,
初伏為 7月16日(農曆5月26日)至7月25日(農曆6月初5);
中伏為7月26日(農曆6月初6)至8月14日(農曆6月25日);
末伏為8月15日(農曆6月26日)至8月24日(農曆7月初6)。
「都熱了這麼久了,
到現在還沒『入伏』啊!」聽到這裡,
市民們一定會這樣感嘆。
是的,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
才算是真正暑天的開始,
一年中氣溫高,
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還要維持一段時間。
醫生表示,
要避開暑熱帶來的危害,
最重要的就是「防在前」。
在炎炎夏日裡,飲食清淡,注意勞逸結合,有比較規律的作息時間,工作壓力不要太大,保持心情舒暢等,有助於您安穩度夏。
如果需要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應增加休息時間,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如果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最好採取一些防護措施,比如遮陽傘等。
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普通市民可能因為高溫時段出行、室內通風條件較差、過度疲勞等原因,發生中暑,先兆症狀有頭暈、口渴、多汗、神疲、心悸、動作不協調等。這時候,應該馬上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多喝淡鹽水,短時間內就能恢復。
而一些重度中暑的患者,就比較危險了。它的主要症狀有大汗淋漓、高燒、意識模糊、手腳抽動等,若不及時送至醫院進行治療,可能引發腦水腫、心力衰竭、臟器功能損傷等嚴重後果。
據介紹,幹荷葉、魚腥草、綠豆湯、西瓜等,能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而藥店裡銷售的「六一散」 可以清暑利溼,它是用滑石和甘草按照六比一的比例調配而成,出門的時候,或者覺得自己有中暑的先兆症狀了,用溫開水衝泡飲用,非常有效。
那麼,萬一中暑了,應該怎樣急救呢?
在我市民間,流傳最廣泛的就是「抓痧」了,這種方法不需要使用任何器具,非常簡單方便,常見於福安、周寧等地,
操作時,備好一小杯淡鹽水,將中指和食指在淡鹽水裡蘸溼,然後彎曲成鉤狀,夾揪脖子或後背上的皮膚,如果能發出「嗒、嗒」的脆響,同時皮膚上出現淤紫,就說明暑溼散出來了,中暑症狀很快就能得到緩解。
而在福鼎、蕉城等縣市流傳的「抓麻筋」、用牛角梳背或湯勺「刮痧」的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不過,最好是由有經驗的人來操作,否則可能會損傷神經或者皮膚。
除了可以使用以上三種民間療法外,掐患者人中,用溫水幫患者擦身,讓患者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品,也能夠治療中暑。
寧德晚報記者 林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